2025.03.28熱愛教會
基督的任務
- 帶給世人罪赦及救恩:
每當我們默想到:「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致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若3:16)在我們的內心充滿無限感謝,就因為天主拯救世人的計劃與聖母的慷慨,而成就了「道成肉身」這件大事,人類的命運就此有了轉機,又有機會恢復天主義子女的身分。
- 教會由基督所創立:
藉由洗禮使我們成為上主的新子民,以色列子民的繼承者;在舊約中上主揀選的子民以色列,天主所有的應允、寓言及準備,都在基督所建立的教會中實現,這個根基有三個清晰的階段:
- 基督宣示天主的喜訊:「時期已滿天主的國度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谷1:15)主基督邀請所有的人信從福音,回歸天主的懷抱;祂明顯的組織這國度成為教會,主耶穌是教會的頭,我們是屬於她的肢體,祂指派了聖伯多祿為教會在世上組織的元首(瑪16:18)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現任教宗方濟各為第266任教宗。
- 當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人類所做了犧牲,建立了神與人之間的盟約時,教會就產生了。
- 教會首次在這世界上呈現出來,是在聖神降臨節當天(宗2:41),宗徒們在耶穌升天後,第一次公開地在耶路撒冷傳教,在那一天藉由聖神的力量約有三千多人受洗。
基督建立教會是我們當信的教理
- 教會是天主聖三為了愛,來施予救恩的工具:
第二次大公會議曾說道:「教會是永生之父由愛產生,由基督救贖者在適當的時刻所建立,在天主聖神內相聚,教會就此得以在世界實現,亦同時轉化世界,這是一個由天主所啟示之愛的奧秘。」 - 聖經用了不同的名詞來形容教會:
有些明顯提及或藉以人性的元素,其他的則反映以不顯露的聖神為元素,教會被稱為「羊棧」,「基督」是她的門;「羊群」的牧者,是天主聖子;「建築物」的屋角基石是「基督」,「天主的國」、「上主的子民」及「基督的奧體」等。現在讓我們深入的研討最後的三個名字:
- 天主的國:舊約及希伯來人的傳統早已提到這個名字,意味著一個神聖的社會,由雅威、上主在各個國家實行祂的旨意,並且從敵人的政治壓迫中釋放以色列人,當主耶穌基督在宣示天主的國時,教導了我們這名字確實的意義。天主漸次地使我們轉變心意而成為社會的酵母,寧靜猶如發粉中的酵素;再者,天主所統治的國度亦是精神的,將於耶穌第二次的來臨及公審判之後誕生,這國度是普世的,明確的包括:天國的部分,即光榮的教會,還有世俗的程面,在世戰爭的教會,另外則是在煉獄中受苦的教會。
- 天主的子民:古時候以色列被稱為天主的選民,那是舊約時代的稱謂,教會則是天主的新子民,以「基督」為首,這子民的特徵是天主子女的尊嚴及自由,這尊嚴在各子民不同的角色中是相容的,新的誡命是為這新子民所訂定的,它的使命就是要擴展天主的國,藉由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立了新的盟約,而誕生了天主的新子民。
- 基督的奧體:教會被認為與基督光榮復活後的身體一致,它是基督救贖工程的延續,教宗庇護十二世取自聖經,而將他的一份文告稱為「基督的奧體」,聖保祿說:「又將萬有置於他的腳下,使他在教會內作至上的元首。」(厄1:22)
天主的家庭
- 教會有些主要的特質是創立者「基督」所設立的,雖然教會是信仰中的一個奧秘,一個無法言喻的現實,但可以從主要的特徵來形容:
一個完全的超性社會,同時包括:可見的及不可見的部分,是有組織的而神聖的。
教會是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這四個特徵是它的屬性,暗示了可見的一面,可據此分辨出真正的教會,且有別於其他的教會。
日本的殉道者
- 長崎(Nagasaki)在1597年時發生了嚴重的暴力事件,有一位日本耶穌會士保祿‧三木(Paul Miki)與他的 25 位同伴被釘在十字架上,並被長矛所刺死,該事件距離聖方濟‧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於 1549 年在日本首度傳揚天主教信仰,不到 50 年的光景。
當時基督宗教迅速地廣揚,並且當迫害開始時,估計當地有大約30萬名天主教徒,處決保祿‧三木神父及其同伴的人,是按照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所下達的命令,豐臣秀吉是最強大的領主之一,憑藉其廣袤無垠的世襲土地,統治著這整個國家。
豐臣秀吉公開地向天主教會宣戰,他的繼任者也亦步亦趨,因此基督徒被公開地斬首或是被活活地燒死;在 1631年,有4000人被趕上一艘船並將他們投入海裡淹死,還有許多其他天主教徒,在遭受到可怕的折磨後殉道。
日本的天主教會轉成為地下教會,與世上其他地區的教會失去了聯繫;既此之後,經過250多年的迫害,日本於1858年與法國簽訂了貿易條約,該條約允許基督宗教能夠存在於該國的海港區域,以造福於法國商人及水手,這為長期血腥的宗教迫害畫下了句點。
外界普遍認為,日本的天主教會已經被消滅,但是當法國神父佩蒂讓(Fr. Petitjean)及他的同事抵達日本時,發現到日本還有大約50,000名基督徒;日本天主教徒向法國神父提出了三個問題,以確認新來牧者是否真正屬於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他們承認羅馬的「偉大父親(即指教宗)」嗎?
他們虔誠地敬禮聖母嗎?
神父是否守貞呢?」
然而這些對天主教教理寶貴的見證,是來自於那些在兩個半世紀以來,被剝奪了神父、彌撒聖祭及聖事(洗禮除外)的天主教徒們。(直到世界的盡頭,第43章) - 就其可見的角度來說,教會是有階級與組織的社會,由以教宗有最高治理權與以下的主教團共融而治理教會;就不可見的角度來說,教會的確是天主聖三的奧秘,也是基督的奧祕,讓我們分享了天主聖子的生命,聖保祿說:「因為藉著他,我們雙方在一個聖神內,才得以進到父面前。」(厄2:18)第二次大公會議重申這天主聖三的特質,因而我們可以稱教會為真實的「天主家庭」。
熱愛教會
- 聖施禮華在《基督剛經過》131中說:「25年來每當我誦唸信經時,我斷言我的信德來自於教會的聖神源由,我經常在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加上『不論其他的事』的教會,當我提及這習慣時,有人問我是什麼意思,我答說:『我的意思是你與我的罪。』所有這些都是真實的,而我們沒有權力以人性的角度批評教會,而超越科學之上的信仰,我們不能思慮某些教會中人士,或大的或小的功績而衡量教會,如此做是將自己局限在事物的表面上。」
- 我們要以孝子的態度愛護我們的慈母教會,她的使命是生子,養育及領導他們,以母親的關心引領他們,只有在她內,這基督的淨配,我們才能找到聖潔;不要自欺,在教會以外,沒有救恩,聖施禮華《道路518》說:「人如果不熱愛教會則不能真正愛天主。」讓我們用靈魂的熱切喜樂地說:「我愛至聖的慈母教會。」
- 由於我們對教會的愛,我們該感激她施予我們各種方式成聖,因她的司鐸,我們欠了她無數恩情,我們應該懷著感激之情回報她的愛,也要為聖事的執行、感恩祭典、她的教理訓導權而愛及感激她。我們要愛護那些在教會內所有使許多靈魂與天主接近的團體,聖施禮華說:「如果我們愛教會,我們就不會講論她某些子女的軟弱,如同這是做母親的過錯一樣。」《熱愛教會7》
- 天主聖神,真理之神,助我們肖似天主,亦助教會無差錯地保存及宣揚基督的訊息,天主聖神不斷地助佑,亦是我們愛護及服從教會訓導權的基礎。
所以,沒有基督自己建立的聖事及教會的信德為基礎,也就不會有天主聖神的信德,如果他沒有真正相信天主聖神,就不能依據基督徒的信仰行動,因此,他必須愛教會並信賴教會。
如果他只限於指出教會內某些人的是非,好像他不是教會的子女而在教會外批評她,他不能成為一個思言一致的基督徒(基督剛經過130)。天主聖神一直臨在於基督的教會,祂在每事每物之中,於各邦國前訂立標記,祂不斷地孕育每個時代所需要的機構,祂為了人類的需要而建立了主業團服務教會,就是祂的一個成果。 - 主耶穌說:「你們要使萬民成為門徒。」(瑪28:18-20)這就是說明了教會是天主啟示的寶庫,並已被基督派遣向受造物宣揚福音。二十世紀以來直到時間的終結,透過教會可以聽到基督的聲音,教會的子女,我們這些門徒們,要使基督的聲音直達於人群。
在聖施禮華的祈禱卡中我們祈求天主聖父:「望主也同樣使我能將一生的每一時刻及每一情況轉化為愛祢的機會,並以喜悅及樸實的心,為教會、教宗及所有人類服務,以信德及愛德的光照亮世界的道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寫到:「教會希望以此為宗旨,讓每個人找到基督,使基督與每個人在這人生旅程中同行。」 - 「所有人皆被召成聖及作宗徒的事工:懷著聖洗的靈修精神,熱愛世界,熱愛高貴人性的現實—-工作,以基督的愛參與天主的創造工程。司祭職要求我們在教義和克己上充實自己;深化人性愛情和家庭的超性層面;有合有合一精神,清晰無誤地肯定基督的教會是至公,由宗徒傳下及是普世性的。
但在一切之上,對教會要有無條件的獻身精神;『如此祈禱工作,期望整個世界,都變為天主的子民,聖子的奧體,聖神的宮殿,在萬物元首基督之內,一切榮譽光榮都歸於創造萬物的天父。』(梵二《教會憲章》,17)
以上只是摘要地反映聖施禮華對教會的看法,他以主業團的道路去服務教會 ,一生為基督的淨配,基督在世代表及所有人奉獻自己;他灼熱的話語,由內心湧出的熱情與諒解,會繼續點燃世上成千上萬基督徒的心靈,帶領他們喜樂地作犧牲,以達成天主愛人的意願:『他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 - 「他對教會的愛,和對教宗的愛支持著他,並在他的靈魂裡灌輸了一份不可動搖的信心,甚至在面對最艱難的時刻,他每天為聖教會奉獻自己的生命,為教宗奉獻自己的生命,而且時常補充說: 『如果我有一千個生命,也會照樣奉獻。』在他逝世後的十年裡,很多不同國家和文化的心靈都追隨他的榜樣。他們無條件地為基督的淨配服務,渴望充實自己的生命,他們已找到力量,無盡地自我犧牲,以微笑作每天的工作。」
熱愛教宗
- 主耶穌復活後三次詢問聖伯多祿是否愛他,他明白地表示了對基督的愛後,主耶穌託付他的使命(若21:15-17)就是:「你餵養我的羔羊」自此以後,伯多祿的繼承者,教宗就成為我們的牧人,代表著可見的、永遠的、根本的、源自於教會的合一。
我們應該感激聖施禮華的教導及他熱愛教宗的芳表,聖施禮華喜歡提到聖女佳琳所說的:「教宗是在世上甘飴的基督」,不論是誰坐於伯多祿之位,我們都要熱愛他。 - 聖施禮華(鍊爐135)說到:「你要將你最深的愛,最偉大的敬意,最深的尊重,完全服從及最大的溫情給予教宗,基督在世的代表。我們天主教徒應該知道,在愛與權威的排列中,在天主及聖母童貞,我們的母親之後,就是教宗。」
聖施禮華在熱愛教會第13節中說:「我們要熱愛教宗,因為由於他,使我們看見基督。因此我們有責任為教宗及他的意向祈禱及克己,祈求天主防止他人阻礙他的工作。我們也有責任認識,活出及傳揚他的訓導。」 - 愛教宗自然地與主教們共融,聖施禮華(鍊爐136)說:「當你想到每日教宗及主教們的沉重擔子,願你產生對他們真誠的尊敬及熱愛,而以你的祈禱襄助他們,這樣我們的靈魂可以如聖施禮華在《道路833》中所呼喊的:全體偕同伯多祿,經過瑪利亞到耶穌那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