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 4月2日-信、望和愛三德也是要實踐的事情-(Faith, hope, and charity are also things to do)

真理終將獲勝,而且往往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快,這是為什麼天主教會經常堅持樂觀的看法,尤其是當她受到考驗的時刻。

望德本身不是自滿的原因,而是對抗絕望的理由,但是我們在目前非信仰的「覺醒」環境中,這並不容易理解,他們會問:「我們該期盼些什麼呢?」

望德是一種神學上的美德,高於任何四樞德,「四樞德」「合理」的美德,易於捍衛。

然而,「神學」上的美德—信、望和愛三德—對於那些擺脫宗教、建立在「純」科學理想之上的人而言,是沒有意義的,這些人是純粹的懷疑論者,並且可能會走上純粹的憤世嫉俗之路。

他的希望只能寄託在偶然巧遇的自然主義或物質事物上,他和所有人類一樣,都是這個世上的過客;沒有「神學」上的美德,他就不會希望藉由祈禱「寫信回家」;他對自己的希望,必須始終取決於他的人類知識;他知道自己會死,沒有任何事情會有好的結局。

相反地,我們必須回答這個問題:「望德是什麼呢?」—這是基於神聖的應許。「願祢的國來臨」是天主經中的一句話,我們個人的希望,是在祂的國度來臨時實現的,對基督徒而言,這就是「望德」

這並不是一種「科學」上的期望,上主的國將被證明為真實而可信的,我們甚至無法對此作猜測,而我們被告知這是事實,我們可以接受或拒絕我們所被告知的事情。

想像這個王國是「可能」存在的,就像想像地球可能存在一樣;儘管有種種保留,此時此地的表象並「不是」一種幻覺。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希望真正被得救,上主的國就在我們眼前。

我們接受這樣的觀念:人有身體,有記憶,有能力和被奉召成聖─我們認為這是真實的,因為這就是我們此時此地的情況。

因此:「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這是另一個短句,表達了我們神學上的望德—不要與對期望的表達混淆,我們通往天堂的任務必須從此時此地開始,我們的工作「是為我們量身訂做的」

信、望和愛三德是超越理性的,照亮通往天堂的道路,這些不只是要「相信」的事情,而是要實踐的事情;另外,諸如審慎(Prudence)之類的基本美德,為我們的「旅程」「朝聖之路」提供了理性上的檢查,但是無論我們往何處去,這些都是為我們有用的。

相較之下,「神學」上的美德,對於走在自然主義之路的人們而言,是完全被忽視的。

「覺醒」是現階段極為瘋狂的事;但它可以被真正基督徒的美德─即望德所擊敗。

摘自大衛‧沃倫(David Warren),《反對覺醒的異端(Against the Woke Heresy)》; 插圖:望德之母(塞維利亞)(Our Lady of Hope (Seville))。

Loading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