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默想一下主耶穌所講述有關於「葡萄樹與枝條的比喻」,就是以更深刻的方式默想祂的遺教;這段話仍然比前一個星期日「善牧和羊群的比喻」更為深刻。
枝條是同一株葡萄樹的分枝;枝條是從葡萄樹上生長出來的,樹枝從樹幹那裡獲得了滋養它的養分、地面的水分以及其他一切能使它轉化並最終生產出葡萄的物質。枝條本身不能生產任何重要的東西,不能生出一根葡萄枝,什麼也不能生產。
聖保祿用身體及其肢體的比喻,教導我們這同樣的真理;主基督是教會奧體的頭,任何基督徒都是她的成員,任何與身體其他部位分離的肢體都不能成就什麼事。
這端道理如何適用於我們身上呢?本能地,這違背了我們的自主性與自由感;我們總是感覺自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而不是一個部分而已。
如同,在洗禮中,我們這些沒有結出有用果實的野橄欖枝,卻被接枝到主基督身上;我們成了真葡萄樹的枝條及好橄欖樹的枝條,這一切都是因為已賜給我們的聖神(恩典),聖神透過葡萄樹給予枝條帶來力量。
那麼我們作為枝條的職責是什麼呢?聖若望最喜歡用一個詞來表達此一職責,就是:「留下來」,這被理解為與真正的葡萄樹,即主基督合而為一。「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正如枝條若不留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也一無所能。」(若15:4)…要繼續地依附在葡萄樹上,留在主基督耶穌裡,最重要的是,不要放棄在洗禮中所提出的承諾,不要像蕩子一樣逃到遙遠的國度。
你可能會說,我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我是否可以假定自己曾經依附著主基督,但不久之後卻繼續過著糟糕的生活,就好像我是基督宗教的過客一樣?像某些人一樣,我可以繼續不認真地履行我基督徒的使命,日復一日地從不忠繼續地不忠,一次又一次的寬容,違背一個又一個的承諾,先拋開然後再去參加共融,甚至去參加彌撒,然後祈禱,最終卻放棄了一切,是這樣嗎?……而又仍然認為自己一切都很好,是這樣嗎?
留在主基督耶穌內也意味著一些正面的事情:即留在祂的愛內;也就是說,是祂對我們的愛,而不是我們對祂的愛;這意味著讓祂愛我們,將餵養我們的養分,也就是祂的聖神傳遞給我們,以避免在祂和我們之間設置了自我滿足、冷漠和罪惡等不可逾越的障礙。
然後主耶穌向我們說明了與祂分離的後果:枝條就變乾枯了。即使在外表上看起來再好,也變成了不能結果食的無用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