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多明我語錄

169.千奇百怪的謠言四起-#多明我語錄

169.千奇百怪的謠言四起-#多明我語錄 謠言四起 在1940年3月,海納街的宿舍自招生之後不久,就一直在滿載營運。它的大門向所有的人們敞開,其喜悅、快樂的氣氛,使許多學生們帶著朋友們來到那裡。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群學生在參觀了宿舍後,開始指責小教堂裝飾著「共濟會和陰謀集團的符號」,並且聖體是以芳香四溢的麵餅做成的。 原因是,施禮華神父很重視聖體龕,要求製造商在裡面鋪上金線織布。然而,黏著襯裡的膠...

168.中傷與謠傳不斷-#多明我語錄

168.中傷與謠傳不斷-#多明我語錄 平信徒不是一種聖召嗎? 在1940年3月的時候,對施禮華神父關於一般人可以成為聖人的教導,第一次批評的聲浪傳回來了。考慮到當時天主教的思想和措施,這一些神父們的這種批評及反應,是可以理解的。 在當時的教會法中,平信徒的唯一定義是「non clericus(不是神職人員)」,直到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才定義了平信徒的角色。在梵二大公會議之前,並不被認為平信徒是一...

167.我不會,我不行,但是我很愛你-#多明我語錄

167.我不會,我不行,但是我很愛你-#多明我語錄 情境不同,感受不同 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年齡或不同的場合,說出來,會有不同的效果。 父母們都有教導孩子的經驗,當我們在教導小學以下的孩子時,我們說道:「你會繫鞋帶嗎?」孩子回答說:「我不會,我不行,請你幫助我或是教導我。」這是可以理解的,因孩子需要學習。 當我們發現孩子逐漸長大了,功課跟不上,心裡開始著急發慌,於是對孩子問道:「你的成績為什麼考...

0.我為什麼寫文章-#多明我語錄

0.我為什麼寫文章-#多明我語錄 何時開始寫文章 記得在高三年的時候,班上曾經出過班刊 「潮」 ,我也投了一篇文章「今日之神」[1],之後幾乎沒有動筆寫過文章,除了在公司寫報告及碩士論文。 大概在1990年我認識了主業社團,當時的神師是王威廉神父,他照顧了我及家人共七年,王神父大我十歲,我們可說是情同兄弟,他是一位非常有愛心、積極、勇敢的神父,且總是面帶微笑,他是一位從來不會想到自己需要的神父,雖...

166.正向思考-#多明我語錄

166.正向思考-#多明我語錄 正向思考是習慣嗎? 人的思考模式,是一種習慣或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個性呢?有些人認為是與血型、星座、或是與小時候成長的環境有關。 有些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總是將問題預測為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因為若是事情的發生,不像自己想像的情況差,就會鬆了一口氣;問題是,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自己已經被嚇掉半條命,幾天睡不著覺呢!這真是杞人憂天。 另一種人,什麼事都保持「正向思考」,以理...

165.改變-#多明我語錄

165.改變-#多明我語錄 改變的動機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是否會因為遭遇某些情況,讓我們立志要改變自己,目的是要符合自己及他人的期望,這會是我們想要改變的動機。 舉例而言:在求學時期,看到表現好的同學,總是被老師誇讚,備受肯定,所以我要立志向學,改變讀書習慣,以爭取好成績,同樣也受到師長及長輩的肯定;原本每天早上,我總是爬不起床,上課或上班都遲到,被老師處罰或被主管責備,扣掉全勤獎金,所以我要改變...

164.渴望與情慾-#多明我語錄

164.渴望與情慾-#多明我語錄 渴望與期待 在我們的一生中,不同階段的年齡,會有不同的渴望與期待,年幼時期望父母整天陪伴著我們,擁抱我們;青少年渴望追求偶像,以及心儀的異性朋友,期望考個好大學;進入大學想參加許多的社團,認識許多的朋友;大學畢業之後,要出國深造,或是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再成家立業。我們一輩子有數不盡的渴望,讓我們去追求,達到目標後,就會帶給我們無限的喜樂。 渴望是一種動力,催迫我...

163.天主性-#多明我語錄

163.天主性-#多明我語錄 我的提問 2023.06.14早上翻譯完白孟德神父的文章,我向神父提出一個問題:「天主性是人本身就與生俱來的嗎?還是藉由聖神而來的呢?」因為天主造人的時候是以自己的肖像來造人,因此人類應該有肖似天主的地方;但是天主性不是屬於人性的一部分,因此若不是天主的恩賜,人類是無法獲得的。 白孟德神父回覆 Divine nature is WHAT God is; only he...

162.刻苦-#多明我語錄

162.刻苦-#多明我語錄 當我翻譯完聖施禮華傳記的第二冊「穿越群山的小徑」,第三十九章「伯鐸及帕科不可能的任務」的內容時,讓我尋思到,聖人為什麼要做這麼大的刻苦呢?而且是主動的刻苦。 聖人的刻苦 大概在西班牙內戰期間1938年的4月底,伯鐸和帕科繼續地盡最大努力,勸阻施禮華神父的刻苦和補贖。[224]然而,施禮華神父確信,天主要求他奉獻很多的刻苦和補贖,以便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推動「事業」。 伯鐸...

106.   談「誘惑」-#多明我語錄

106. 談「誘惑」-#多明我語錄 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隨時有機會面臨誘惑的挑戰,就算是天主所造的第一個人,是如此的完美,也要面臨誘惑的考驗,但是誘惑並不等於犯罪,我們不要忘記了,天主給予有理智及意志的受造物最寶貴的禮物,就是「自由」。然而受到原罪的影響,人類失去了原本創造之初的聖德及義德,如果我們決意順從誘惑,那才是真正的犯罪(天主教道理,2846)。 曾經有人用比喻來解釋誘惑,誘惑就好像是在...

160.「罪人與惡人」及「原諒與寬恕」的差別-#多明我語錄

160.「罪人與惡人」及「原諒與寬恕」的差別-#多明我語錄 有一次,在金毓偉神父的講座中,神父非常精闢地談到了兩個子題,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罪人與惡人」的差別,其次是「原諒與寬恕」的差別。 「罪人與惡人」的差別 罪人是有犯罪的人,但是他願意悔改,而且罪人並不一定是惡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罪人,但是我們不要當惡人,如果我們為惡、犯罪,就要立刻辦告解,在天主面前悔改己罪,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因此,...

159.成長-#多明我語錄

159.成長-#多明我語錄 成長對於每一個人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有的人積極學習成長好能獨立,有人卻是喜歡成為媽保或爸保;但是,子女在父母眼裡永遠是個孩子,父母就怕孩子受到任何艱難困苦,最好是一帆風順,可是事實與理想總是有很大的差距。 有的父母很有計畫的教育子女,希望子女能自力更生,擁有美好的未來,就好像父母不會讓孩子一直在地上爬,而希望他能夠快高長大,能走、能跑、能跳,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但是...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