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和好聖事介紹及如何準備辦告解
作者:林豪
基督受難的緣由
有一次聖若望保祿二世,很嚴肅的詢問主業團第一任監督歐華路主教說:「主教你曾經看到過魔鬼嗎?」
主教回答說:「教宗我沒看過。」
教宗又接著說:「我也沒有,但是我可以感受到牠們在世上很活躍的活動著。」
確實如此就如聖保祿所說的:「罪惡的陰謀已經在活動。」(得後,2:7)
罪是一項奧秘,也是一種失去控制和沒有次序的狀態,它是生命中的一種不幸的事實,人們漠視了主基督以苦難,為我們個人所犯的罪所做的贖價,因此摧毀了我們與基督之間的合一,「我們的罪是耶穌受苦的緣由:那些酷刑損毀了耶穌-完美的天主,完美的人-那可愛的聖容。再者,正是因為我們的罪孽,如今使我們不能享見我主的聖容,並使祂的容貌一無光彩和扭曲變形。」(十字苦路,一:5,六:1)
在我們拜苦路時就好像與聖母、聖婦及聖若望等其他的人一起,陪伴著主基督一同勇敢而堅強地走上加爾瓦略山上,為了一種高尚的情操愛天主、愛人、補贖自己的罪過及世人所犯的罪過;悔改和懺悔的第一步就是平靜的在天主面前,承認我們因失敗所造成的重擔,而且樂意去接受它,以及立定志向去改正它。[1]
補贖的美德
補贖在於堅定的棄絕常犯且較難克服的罪,使我們獲得天主的垂憐和內修生活得以進步,「把你的疏忽和罪過,藉由懺悔而埋入你用謙遜所挖掘的深坑……你要由失敗中學習吸取動力,從死亡中獲得生命。」(道路,211)藉著謙遜的態度我們才能悔改,以克己來作補贖,如此我們的傷口才能獲得治癒與救贖,不只是避免大罪同時也遠離所有思、言、行為上故意犯的小罪,「天主的子女,你不要忘記,對你而言在世上只有一種惡,你所要害怕的,而且要依靠天主的聖寵去迴避的就是-罪。」
罪的本身是一種邪惡,是沒有次序的尋求自己所謂的「善」,人由於犯了罪就與天主隔離,失去了恩寵、光照及與天主溝通的管道,但是我們仍然具備及時的恩寵,因為我們的良知依然存在,為要我們有機會回改,所以最重要的決策,就是要讓自己奮鬥避免任何冒犯天主的情況。
「我知道你在避免犯罪,你願意得救!可是你卻不注意那些不斷而明知故犯的小罪,雖然你察覺到天主的召叫,你卻還是不注意去克服它。」(道路,327)
和好聖事
「和好聖事」是「愛的聖事」,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可以盡情地享受天主的仁慈;但是當死亡來臨時,我們就必須要面對天主的公義審判。
有很多人認為自己不想去辦告解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很難向一位陌生人坦承自己的罪,事實上有很多的心理因素是必須要克服的;因此基督教的朋友們認為,只需要直接向主耶穌及上帝告罪就好了,不需要多此一舉;但是,此舉無法讓我們確實了解自己的罪,是否真的被赦免了,還是存在著未知數。
在天主教會中,我們清楚地了解,「和好聖事」是主耶穌在復活後賜予宗徒們的權柄,主耶穌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20:22-23)因此「和好聖事」,是主基督賜予司鐸的神權之一,而且司鐸必須終生守密,誓死不能洩漏信友告解的內容。
主業團監督范康仁蒙席說道:「千萬要牢記,天主賜給我們恩典,包括聖化這些不確定的情況。」[2]
完美的懺悔
對於所犯的罪發出愛的痛悔,這是一種完美的懺悔,就如有一次主耶穌在加里肋亞的法利賽人家作客,一位全心懺悔的罪婦,以眼淚為主耶穌洗腳,再以頭髮擦乾倒上香液,由於她對主耶穌愛得多,因此她所得到罪赦也多,因此全心悔改是愛天主具體的表現(路7:36-47)。
在瑪竇、馬爾谷及若望福音中記載了另一則故事,主耶穌受難前來到了伯達尼,在主耶穌為彰顯天主的大能,曾使拉匝祿復活的家中作客,她的姊姊瑪爾大(聖人傳記(三)200頁)隨侍在側,在晚餐時據若望福音記載,拉匝祿的妹妹瑪利亞瑪達肋納(聖人傳記(三)155頁)以珍貴的香液倒在耶穌腳上再以頭髮擦乾。
瑪利亞瑪達肋納依聖人傳記的記載本是罪婦,因聆聽了耶穌的教訓而痛改前非,甚至全家人都成了主耶穌的好朋友,最後在主耶穌受難時眾門徒皆逃跑之際,還跟隨主基督走上加爾瓦略山,陪伴主耶穌承受苦難,然而在主基督復活時還先顯現給她,由此可見當人們真心悔改後,天主所給予我們的回報是無價的。
「愛的痛悔,因為天主是至善的,祂是能夠為你犧牲性命的朋友,你所有一切的善都是來至於祂,多少次你得罪了祂,祂都原諒了你!因此我兒,你要為所犯的罪痛哭,發出帶著愛情的懺悔。」(道路,436)
所以我們要向天主祈求恩寵,使我們在跌倒時不致灰心喪志,反而使我們能夠立即反應而且毅然的面對它們,要知道沒有恩寵的靈魂,就像是麻木不仁,因為人的理智失去了判斷力,其實就是靈魂失去了活動力就好像在沈睡一般,所以我們應當培育自己的靈魂,這樣才能使我們奮鬥擁有清醒的靈魂,「你不必氣餒,我看到你奮鬥過,今天的失敗是為你獲得最後的勝利所做的預演。」(道路,263)[1]
蕩子回頭的比喻
談到「和好聖事」讓我們很自然地想起「蕩子回頭的比喻」,這個比喻是主耶穌所講的比喻中最長,且是最具深意的一個比喻。
我們時常經歷蕩子的悖逆、跌倒,並且勇敢地再度站起來回歸父家;有時候也會度著像長子一樣的生活,明明活在父親的身邊,卻貌合神離,將自己當作是父親的奴役,而不是親生骨肉。
比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這位慈父,當那個不孝子回來的時候,他沒有多說話,以行動表示了一切。當小兒子想要說出,他反覆練習的懺悔詞時,父親打斷了他說:「我知道了,回來就好。」並宣布要舉行慶祝:「因為我這個兒子死而復生,失而復得!」(路15:24)
我們每一個人的回頭,天主都會如同慈父一樣,在天堂上為我們歡慶,並加油打氣,不要氣餒,再接再厲,我們不要忘記了,其實天主更希望我們成全如慈父,實現祂「愛的誡命」。[3]
如果我能夠直接與天主交談,為什麼還要向神父告解呢?
我們天主教徒向神父所代表的教會告解我們的罪過,並得到天主的寬恕與赦免,因為這是「天主願意我們要這要做的」;天主的旨意是,祂的寬恕及憐憫應該藉由祂的聖子主耶穌基督來傳達,而主耶穌基督則藉由神父來執行此聖事,因此,主耶穌設立了告解聖事,並賦予祂的宗徒們赦免或保留罪過的權柄及權威。
天主這樣的選擇是有道理的:我對天主的任何「客觀」冒犯,都不應該只是藉由自己的「主觀」行為就獲得寬恕。
主耶穌賦予司鐸赦罪的權柄
– 在聖經及告解聖事中,你能在哪裡找到天主藉由祂所選擇的神父來寬恕的意願呢?
若望福音20:21-23說道:「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吧!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
以主耶穌之名「赦免及保留」罪的權柄,在其他經文中被描述為「束縛及釋放」的權威。
但是主耶穌如何期望宗徒們能夠判斷誰該被寬恕,誰不該被寬恕呢?
對我們人類來說,要藉由被告知或獲知有關此事才得以作判斷。
——然而不是只有天主才能赦免罪嗎?是的!只有天主才能做到。
在告解聖事中寬恕罪過者是天主,而不是神父;神父只是工具,他為主基督而發聲。
告解聖事始於初期教會
告解自己罪過的做法,從宗徒們還在世之時就已經存在了。(雅5:14-16)
雅各伯書第5:16 節的命令是:「所以你們要彼此告罪。」必須在先前的傅油儀式背景下進行解釋,其中長老(即長老 = 希臘語 πρεσβύτερος:司祭,基督宗教會眾的長老及領袖)必須聽取病人告明自己的罪過,再藉由聖事而被赦免。(5:14-15)
如果天主希望我們藉由主觀的行動直接向祂懺悔,主耶穌就不會將祂赦罪的權柄及權威,賦予祂的宗徒們,也不需要建立告解聖事。
當我們遵從天主的旨意,向祂的工具告明我們的罪時,我們就會獲得被寬恕的保證「我赦免你的罪過。」我獲得了寬恕並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教會告訴我的;然而對於那些拒絕懺悔或告解聖事的人而言,這項客觀保證就根本不存在了。
藉由向天主的工具(神父們也是罪人)告解我們的罪過,藉此我們實踐並增強了謙遜及信德,這是獲得天主慈愛寬恕的必備美德;此外,神父也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建議,作為「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
助人同享救恩
當我們得到治癒之後,我們也會希望而且願意別人也得到治癒,所以勸人告解是很好的使徒工作,就如馬爾谷福音所記載,由四個人至屋頂放下的癱子,藉由友人的協助而得到治癒及罪赦一樣(谷,2:1)。
又如若望福音所記載,耶穌治好了久臥在貝特匝達水池旁的癱子,「『病人回答說:『主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把我放在水池中;我正到的時候,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若,5:7)
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人不認識天主,有多少人需要我們的幫助,所以讓我們也能夠關心每一個靈魂,至少能夠為他們祈禱甚而引導他們和我們一樣,得到天主的光照、祂的愛與平安。[1]
我不會辦告解
如果已經突破了心理的障礙,接下來就是要學習如何辦告解了,也有很多人會說:「我不會辦告解!」有關「和好聖事」的說明,敬請信友們參考:辦妥和好聖事之簡介。[5]
準備或進行「和好聖事」時,我們大致上會經歷四個步驟:反省、告明、懺悔、和好,以下分別說明之:
- 反省
在辦「和好聖事」前我們要先做好良心的省察,基本上是以十誡為基礎,當然十誡不僅在於字面上的意義,還有衍生出來的相關罪過,上述簡介可以做為信友們的參考,當然有更好的「和好聖事」說明及指南,也會更有幫助。
如果我們進了告解亭,忘了整個程序,或不知道要怎麼說,不要擔心,神父會引導我們完成整個「和好聖事」的過程。
- 告明
我們將事先省察好的結果記下來,無論甚麼方式都可以,先從較難以啟齒的罪開始告明,其他就是小菜一碟了。
不需要描述詳細的細節,要講重點,例如:是犯了第幾誡、動機、造成的不安及傷害等,切忌告解不是在說別人犯的罪,或是講別人的八卦。
不要隱藏所犯的罪,這樣會失去來告解的意義,要切記神父宣示保守秘密,他會以自己的性命作為代價,教會歷史上有很多有聖德的神父,為守密而犧牲生命。
- 懺悔
懺悔很重要,我們會來告解,就是為了承認自己,在冒犯他人及天主所犯的罪,如果我們不願意回改,告解成了無效。
有時候有一種誘惑是,跌倒了不想爬起來,還在享受犯罪時的回憶,這要盡力避免;還常有信友說道:「我總是犯同樣的錯,告同樣的罪,真的很丟人啊!」
這些都不是問題,重點是我願意在此時此刻與天主及他人和好,誘惑會仍然不斷地攻擊我們,而且只要我們活著就可能有犯罪的可能;但是藉由「和好聖事」所獲得恩寵及神父的建議,會幫助我們定改。
- 和好及補贖
藉由和好聖事,天主寬恕了我們所有的罪過,心靈獲得了解脫,同時也與天主和好了;但是不要因為喜出望外而忘了補贖,通常神父給我們的補贖是很輕的,因為神父同情我們受到罪惡的重壓而獲得釋放,不再給予我們過大的壓力,目的就是要我們痛改前非,而不是要我們再犯沒關係。
就好像主耶穌對犯姦淫時被捉住的婦人,所說的一樣:「婦人!他們在那裏呢?沒有人定妳的罪嗎?」她說:「主!沒有人。」主耶穌向她說:「我也不定妳的罪;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若8:10-11)
我們要切記,雖然我們與天主和好了,但是我們對被自己冒犯的人,所做的補償是必須的,不是說天主已經原諒我了,所以我所做的事就算了吧!不對!我們必須要補償別人,這樣才符合公義。
身心舒暢
辦完「和好聖事」之後,我們就好像做了一次「精神SPA」,通體舒暢,我們必須要有健全的靈魂,我們靈性的眼界才會是清澈的,天主的恩寵才會源源流入心田。
每個人辦「和好聖事」的習慣不一樣,有的人喜歡找剛到台灣的傳教士,國語能力有限,或是找年事已高耳背的神父等。個人喜歡找自己的神師傾吐心事,辦個妥善的告解,因為他很了解我的情況,就像看醫師一樣,要找對我的病例清楚的醫師,才能藥到病除。
無論如何,不要放棄對天主表示愛,及接受天主的愛的大好機會,「和好聖事」讓我們重新回復到原本所擁有的恩寵狀態。
主業團重視告解聖事
通常在主業團中,成員們每個星期都要辦告解,當然隨時有需要告解時,都可以和神父聯絡,神父會設法與我們見面聽告解,這是創辦人聖施禮華非常重視的一件聖事;告解聖事可以說是主業團的神恩之一,創辦人願意他的每一位神父兒子,最後是死在告解亭內。
過去台灣屬於菲律賓管轄的區域,這讓我回想起在菲律賓的一位西班牙籍老神父(Fr. Joe Cremades),他在八十六歲時過世了,他出生於1931年曾經與創辦人聖施禮華相處很長的時間,也是主業團到菲律賓時的第一批神父之一,曾經是主業團在菲律賓區域的代表,我在1993年加入主業團,是他幫我簽的名。
但是在他晚年時眼睛瞎了,他每天還是在告解亭裡聽吿解,這是他當時他唯一所能做到的!
記得有一次聖神降臨節,他正好來到台灣拜訪,我與他相遇非常開心,我想要擁抱他,他卻打了我一個耳光,我問他為什麼打我耳光,他說這是教會的一個習俗:「為了叫我醒過來。」其實我的心裡半信半疑,反覆思索,也沒有求證過。
Fr. Joe對我很好,在他生前每年都會寫聖誕卡給我,每次收到他的卡片,我就知道他一切安好,我也會立刻回卡片給他;直到他瞎眼之後,就再也沒收到他的卡片了,我都將過去寄給我的卡片都收集起來。
一直到2017年5月7日,由FB上看到菲律賓成員傳出,Fr. Joe已經安息主懷,當時我們非常震驚與感傷,但是他不需要再受苦了,也是一件好事;我很想念他,我知道他現在一定在天堂為我們祈禱!
準備好度復活節
主耶穌為救贖人類而甘願受十字架的酷刑,但是更重要的是,祂知道自己會戰勝死亡,復活升天,因此重點是痛苦之後的喜樂。
所以守齋及克己的意義也是一樣的,守齋讓我們暫時忍受一些辛苦的時刻,之後我們會重新獲得喜樂,這就是在強調「望德」的重要性。
聖周鄰近了,我們要用甚麼樣的心情來迎接復活節呢?沒有復活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準備好接受主耶穌的救贖,以及復活後的喜樂呢?[6]
[1] 林豪,懺悔及和好聖事(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小小月誌)
https://dominichawlinblog.com/post-93686581/
[2]主業團網頁:懺悔聖事:跑來與我們相遇的天主。
[3]林豪,蕩子、長子及父親。
https://dominichawlinblog.com/post-93684898/
[4]白孟德神父,譯者:林豪,如果我能夠直接與天主交談,為什麼還要向神父告解呢?
https://dominichawlinblog.com/721-why-confess-to-a-priest-if-i-can-talk-directly-to-god/
[5] 作者:Fr. Jaime Socias,譯者:林豪,辦妥和好聖事之簡介。
https://blog.xuite.net/lin.haw/twblog/128328662
[6] 林豪,147.告解聖事-#多明我語錄。
https://dominichawlinblog.com/post-9368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