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日-14日大禧年義大利朝聖、深度文化與歷史古蹟饗宴

2025年10月3日-14日大禧年義大利朝聖、深度文化與歷史古蹟饗宴

維基百科、程翔旅行社供稿、林豪整理

請注意2025.01.24前報名並繳訂金,可獲早鳥優惠3,000元,即團費減為146,800元。

l 隨團指導神師:

柯禮安神父

l 報名網頁及詳細行程說明:

【禧年朝聖之旅】義大利12日國泰航空雙點進出(可選擇台北或高雄來回)、優雅旅行 隨團指導神師:柯禮安神父,羅馬四大聖殿朝聖&義大利四大古城遊覽: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米蘭、三大特色小鎮:托斯坎尼-阿西西、愛情之都-維若納、世界七大奇景-比薩斜塔 義大利在地美味:牛尾餐、丁骨牛排、牛肝菌燉飯、墨魚麵、燉牛膝-誠翔運通旅行社:歐洲旅遊推薦|義大利旅遊推薦|金質獎旅遊行程

l 羅馬四大聖殿:

http://rc.fl.fju.edu.tw/q17.htm

l 10月4日7:55抵達羅馬

1.       聖保祿大殿9:00-11:00

初期教會,習慣在聖人的墓地建築聖堂。根據《教宗名錄》(Liber Pontificalis)的記載,313年公告《米蘭詔書》,使教會得享自由的君士坦丁大帝,在保祿的墓地興建了第一座紀念保祿的聖堂,規模不大。324年11月18日,於教宗Sylvester 一世任內被祝聖。經過歷代不斷的擴建、裝飾,日益富麗堂皇,集建築、宗教與藝術的精華於一身。

可惜在1823年7月15-16日夜間,遭遇嚴酷的祝融之災,聖殿幾乎全毀。當時的教宗良十二世積極推動重建。這個十九世紀教會最大的工程,得到全球信友的慷慨捐獻,終於在1840年,由教宗額我略十六世隆重祝聖正祭台;而整座聖殿,在1854年竣工祝聖。

聖殿外觀

這座位於台伯河西岸的聖保祿大殿,典雅莊嚴,神學意涵及藝術成就深刻又豐富。

庭院

一進入聖保祿大殿的大門,就置身在典雅莊嚴的四合院般的迴廊庭園中。

精緻的列柱迴廊,包圍著一片生機盎然、青蔥潔淨的花園。這庭院是Guglielmo Calderini於1890-1928年間,按照Luigi Poletti最初的設計所打造。而Giuseppe Obici (1807-78)以大理石雕成的巨大生動的聖保祿像,就站立在其中。2保祿左手下垂拿著書卷,右手舉劍在胸前,正如聖經上的話語:「天主的話確實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種雙刃的劍還銳利,直穿入靈魂和神魂,關節與骨髓的分離點,且可辨別心中的感覺和思念。」

保祿雕像的背後,是聖殿的主建築物。正門面上方的彩石鑲嵌畫,是按照Filippo Agricola (1795-1857) 和 Nicola Consoni (1814-84) 兩位大師的手稿,於1854-1874年間製作。3 分成三個部分:下方是舊約的四位先知:依撒意亞、耶肋米亞、厄則克耳、和達尼爾,手拿書寫預言的卷軸,分別立於三扇拱型窗戶間的四段牆面上。

其上較窄的長條橫幅,充滿寓意。頭頂光圈、象徵基督的救世羔羊,正莊嚴地坐臥在圖畫中央的小丘上。小丘下流出四道清泉,象徵四部福音和基督的生命。象徵十二宗徒,或所有基督徒的十二隻羔羊,正分別從左右兩邊,走向基督,渴慕這湧流到永生的活泉。橫幅左右兩端的城邑,象徵白冷和耶路撒冷,因為是耶穌誕生和死亡的處所,是救恩之城。此外,還有棕櫚樹,象徵永生。

最頂端,則是三角形的山牆。其間,基督君王形貌莊嚴地端坐在寶座上,象徵天國的大光環圈住祂的身形。祂的頭頂,還有十字架光圈。基督君王左手拿著展開的書卷,右手正在祝福眾生。拿著鑰匙的伯多祿和舉著劍的保祿,陪侍在基督兩側。在聖堂的最頂端,則矗立著象徵救恩的十字架。

聖殿大門

新正門

聖殿正面,有三座大門,中間的是正門。這座7.48公尺高、3.35公尺寬的青銅正門,分成兩扇,由中間開啟。其上有十二個方格,描述伯多祿和保祿的事蹟,這是保祿修院院長Ildefonso Schuster 的構想,而由雕刻大師Antonio Maraini (1886-1963)在1929到1931年間完成。 4此外,大門的中央,還有一座銀質葡萄枝紋路的十字架,十分醒目。宗徒門的半身像,以及四大聖史的象徵(人、獅、牛、鷹),被巧妙地鑲嵌在十字架上的葡萄枝葉中。

舊正門

另一扇呈現拜占庭風格的大門,是1070年出自藝術家Teodoro之手。這扇有六行共五十四個小格子的銅門,原本是正門,在1823年的大火中,嚴重毀損,因此,1965-66年,修復了其中大部分框格,並於1967年,移到現在的位置,蓋住聖門。6

這五十四個方格,訴說著救恩的故事。其中十二格,是有關基督的故事,由誕生到聖神降臨;十二格是宗徒;十二格是殉道者;十二格是先知;兩格是鷹的標記;兩格十字架;兩格是拉丁文的獻堂銘文。這些,全部是銀雕。這扇門,是當時最精緻的藝術品之一。

聖殿內景

進入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由四列石柱分成五個空間的大殿。這個長131公尺,寬65公尺,高30公尺的大殿,是由Pasquale Belli開始,於1831-1854年間建造。而Luigi Poletti 在1833-1869年間擔任工程總監,全力以赴,至死方休,更是功不可沒。

教宗肖像

在中殿兩側四列石柱上方狹長的牆面上,有圓形、彩石鑲嵌的歷任教宗肖像。這是教宗碧岳九世(Pius IX)於1847年開始命人打造的。取代了在大火之前,原本始自五世紀教宗良一世(Pope Leo the Great),接續由十三世紀末的Cavallini,以及本篤十四世為準備1750年禧年,所妝點的教宗壁畫。8 這些教宗肖像,表達出教會的傳承,是研究教會史的珍貴資料,也是保祿大殿的一大特色。

保祿生平畫像

在這一系列教宗肖像的上方,是一排拱形高窗,窗與窗間,則是三十六幅取材自《宗徒大事錄》的保祿生平事蹟的壁畫。這些由教宗碧岳九世於1857年資助的畫,出自三十二位畫家的手筆,取代了大火之前Cavallini的作品。9

拱壁的彩石鑲嵌畫

正殿中央前方,是半圓形的拱壁間,也是聖所。正祭台立於拱壁間的前端,其下,是保祿的陵墓,其上,則是雕飾精美的祭台華蓋。

半圓碗形拱壁中的彩石鑲嵌畫,是於1216-1227年間,由教宗Honorius 三世召叫威尼斯的工匠所製作。所以,風格近似威尼斯的聖馬爾谷大殿(Basilica of Saint Mark)。10

拱壁上的彩石鑲嵌畫,是基督居中,端坐於寶座上,頭頂光圈,其中有以寶石鑲嵌的十字架。光圈之外,是基督的稱號。基督左手拿著展開的書卷,上面寫著:「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瑪25:34)右手則正以希臘方式祝福會眾:拇指和無名指相連,表示基督是兩性(神性和人性)一位;另外三指一組,表示三位(聖父、聖子、聖神)一體。

耶穌的左手邊立著兩位宗徒兄弟:代表羅馬教會傳統的伯多祿和代表希臘教會傳統的兄長安德肋;耶穌的右手邊,則立著兩位福傳伙伴:保祿和路加。他們四位,都右手拿著展開的卷軸,左手指向耶穌,像似為耶穌作證,並將眾生引到基督面前。有趣的是主導成就這幅鑲嵌畫的教宗Honorius三世,謙遜地匍匐於耶穌的右腳下。

整幅畫的背景,是金色的天國。頂端是象徵天國的「曼朵拉」光圈;兩側有象徵永生的棕櫚樹;宗徒們的足下,則是如錦的繁花盛草,和夾雜其間的許多小動物。

在此主圖下方的橫幅中,也延續著天國意向和末世幅度。居中的是一個空寶座,象徵基督的再次來臨。寶座上是鑲嵌寶石的十字架,十字架的雙翼之下,則是耶穌救贖犧牲時的刑具:茨冠、長矛、鐵釘,和沾醋的海綿。寶座之下,是五位聖嬰孩,和管堂的Adinolfo,以及院長Giovanni Caetani。

寶座兩側,各有一位天使,其後是宗徒們。左側是:若望、斐理伯、瑪竇、小雅各伯、猶達,和巴爾納伯。右側有:雅各伯、巴爾多祿茂、多默、西滿、馬弟亞,和馬爾谷。他們都伸手指向寶座,引導人期盼末世基督再來時的圓滿。

拱門的彩石鑲嵌畫

凱旋拱門,在拱壁的上方,建造於教宗良一世(440-461)時代,是Honorius大帝的姊妹Galla Placidia所捐獻,因此以之為名。

拱門中,正在降福的耶穌半身像位居中央,兩位天使正在左右朝拜祂。耶穌兩側的上方雲彩中,是長著翅膀、象徵四大聖史的四活物:牛(路加)、人(瑪竇)、 獅(馬爾谷)、和鷹(若望)。下方,則是默示錄中提及的二十四位長老,他們都手拿復活的榮冠,朝拜基督。他們的下方,則是拿劍的保祿和拿鑰匙的伯多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ZQHupR8oNg&t=16s

2.       梵蒂崗城13:00-18:00

3.       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義大利語:Musei Vaticani)位於梵蒂岡城內,由羅馬梵蒂岡大道(Viale Vaticano)可達。梵蒂岡博物館的藏品是多個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會收集、積累的成果。博物館於1984年作為梵蒂岡城一部份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16世紀時,教宗儒略二世創建了博物館。遊客在遊覽梵蒂岡博物館時會經過由米開朗基羅裝飾的西斯汀小堂和拉斐爾房間。

2013年底止,博物館當年的參觀人數達到545萬9000人次。2023年,梵蒂岡博物館的參觀人數達680萬人次。2023年,梵蒂岡博物館在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排行榜上排名第二,僅次於羅浮宮。

起源

通往梵蒂岡博物館出口的螺旋樓梯

梵蒂岡博物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購買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這座名為拉奧孔與兒子們的雕像於1506年1月14日在聖母大殿附近的一個葡萄園裡發掘出來。教宗儒略二世派朱利亞諾·達·桑迦洛和米開朗琪羅去查看發掘成果。在他們的推薦下,教宗當機立斷從葡萄園主那裡買下了雕像。在發掘出雕像整一個月後,教宗就在梵蒂岡向公眾展示。

梵蒂岡博物館於2006年10月慶祝建館500周年之際,館方向公眾開放梵蒂岡山丘上公墓的發掘現場。

4.       聖伯多祿大殿

聖伯多祿大殿(拉丁語:Basilica Sancti Petri)是4世紀時建成的天主教會聖殿,位於現時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位置。大殿前身為尼祿馬車競技場,於君士坦丁在位的時候建造。為分別此大殿及建於1506年至1626年的新聖伯多祿大殿,此大殿又稱爲舊聖伯多祿大殿。

歷史

尼祿馬車競技場、舊聖伯多祿大殿及新聖伯多祿大殿的平面圖

舊聖伯多祿大殿於318年至322年間開始建造,約30年後完工。大殿在其後的12世紀在天主教會和羅馬都有重要的意義,亦爲教徒朝聖之地。

此教堂為舉行教宗加冕禮的地方,在800年,查理大帝受教宗良三世加冕爲「羅馬人的皇帝」,成為西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和天主教世界的保護者;846年,撒拉森人為得到聖殿的財寶和聖餐儀式器皿破壞聖殿,由於聖殿位於奧勒良城牆外,少了一層保護,而成爲他們攻擊的目標,其後教宗良四世收復教堂後建設利奧尼內城以保護教堂;1099年,教宗烏爾巴諾二世連同安瑟莫召開復活節會議,重申反對敘任權鬥爭及神職人員與世俗領主的不良關係。

到了15世紀,教堂結構日益變舊,亞維農教廷遷回羅馬後,萊昂·巴蒂斯塔·阿伯提和貝爾納多·羅塞利諾提出重修教堂,維修半圓形後殿,並於在聖殿正面加建多層陽臺。阿爾伯蒂斷言聖殿有結構問題:

儒略二世原本打算保留此建築,但其後改變主意,計劃重建教堂。因爲聖殿對教會歷史有重大意義,當時人民對此計劃有很大反響,最後大殿裏的祭壇得以保留,並放在新聖殿。

梵蒂崗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4tsXk1dCvg

梵蒂岡封聖大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jNhab8zLE

聖伯多祿大殿簡介

https://dominichawlinblog.com/post-110257951/

l 10月5日羅馬古城區觀光

5.       聖天使城堡10:00-12:00

聖天使城堡(義大利語:Castel Sant’Angelo)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座城堡,該建築位於台伯河畔,鄰近梵蒂岡,聖天使城堡首先作為阻止西哥德人和東哥德人入侵的要塞,然後被當作監獄使用,最後改建成一座華麗的教宗宮殿。現在聖天使城堡已成為一座博物館,也成為當地的旅遊景點之一。公元6世紀,教宗額我略一世巡遊經過此地,見到天使長米迦勒(Michael)顯像,城堡因而得名。

歷史

聖天使城堡是由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於123年至139年期間興建,準備當作自己及其家人之陵墓,也被稱為哈德良的鼴鼠。哈德良在公元138年於拜亞去世後,其骨灰被放置在此,連同他的妻子薩賓娜和他的第一個養子盧修斯·埃里烏斯(他也死於公元138年)。139年,安敦寧·畢尤 皇帝將其建造完成,整個陵墓由一個由大理石鑲嵌的正方形基座,和一個裝飾中楣以及角壁柱組成。在此之後,其他皇帝的遺體也被放在這裡,包含皇帝安敦寧·畢尤和他的妻子大福斯蒂納以及他們的三個孩子,盧西奧·埃利奧·凱撒,康茂德,皇帝馬可·奧勒留和他的另外三個孩子,塞維魯皇帝和他的妻子朱莉婭·多姆娜以及他們的兒子,卡拉卡拉皇帝(公元217年)等的遺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ZhKWqyCkE

6.       羅馬競技場

羅馬競技場(義大利語:Colosseo,又譯作羅馬鬥獸場、羅馬大角鬥場、科洛西姆或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拉丁語:Anfiteatro Flavio / Amphitheatrvm falvvm)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橢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位於現今義大利羅馬市的中心。羅馬競技場是卵形的圓形劇場,也是目前最大的圓形劇場,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岩及磚飾面的混凝土。

羅馬競技場估計可以容納五萬至八萬名觀眾,平均觀眾約六萬五千人。羅馬競技場用來進行角鬥士的比賽、海戰表演(不過只有短暫的時間,後來鬥獸場地下室就開始安裝其他的設備了)、處決、重要戰役的歷史重演、以及演出以羅馬神話為基礎的戲劇。在中世紀前期已不再將羅馬競技場用在娛樂用途,後來用作住宅、工作坊、聖職人員宿舍、防禦工事、採石場以及基督教聖地等用途。

羅馬競技場中有部份因為地震以及盜石賊的破壞而受損,不過仍然是羅馬帝國的代表性建築物。羅馬競技場是羅馬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也和天主教教會有關,教宗在每年聖週五帶領的苦路遊行都會從羅馬競技場附近開始。義大利版本的5歐分硬幣上面就是以羅馬競技場為主題。羅馬競技場也列名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及世界新七大奇蹟中。1980年,羅馬競技場以羅馬歷史中心,該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聖座房地產和城外聖保祿大殿之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

競技場由維斯帕先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兒子提圖斯在位期間建成,下一位皇帝圖密善又曾修建它,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競技場建在另一個羅馬皇帝尼祿的「金宮」(Domus Aurea)原址之上。

217年競技場遭雷擊引起大火,破壞了競技場內部上層的木質部份,一直到240年才完全修復,在西元250年或252年有更進一步的整修,在320年也進行過整修。大約是在435年最後一次提到角鬥士戰鬥。人與獸或人與人之間的搏鬥表演一直到523年才被完全禁止。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競技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

中世紀的競技場經歷了許多大幅的改變。約在六世紀末有在競技場內部建築了小教堂,不過這沒有讓整個競技場賦予其他宗教上的意義。後來競技場改造為墓地,拱廊下許多的空間改為住家及工作室,在十二世紀末時還曾經出租。中世紀時期該建築物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因此損壞進一步加劇,後來乾脆被用來當作碉堡。聖座於15世紀時為了建造聖堂和樞密院,拆除了鬥獸場的部分石料;1749年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才宣布其為聖地,並對其進行保護。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生前每年都會在此舉行儀式紀念這些殉難的烈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Qw6CAvvMU

7.       羅馬特萊維噴泉許願池14:00-16:30

特雷維噴泉(義大利語:Fontana di Trevi),俗稱許願池,是一座位於義大利羅馬特雷維區的噴泉,也是羅馬的地標之一。噴泉建成於1762年,高26.3公尺,寬49.15公尺,是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遊客通常會在此地許願,因為相傳羅馬帝國軍團士兵出征前會在此投下硬幣祈願能凱旋歸來。

1629年之前的特雷維噴泉

特雷維噴泉原先位在三條道路的交匯處,也是羅馬高架渠水道處女水道橋(Acqua Vergine)的終點,這些水道是古羅馬時代負責運送飲用水的管線。據說在公元前19年,一位羅馬技師為了幫助一位少女,從13公里外將飲用水引入這個地區,這條水道因此被稱為處女水道橋。而處女水道橋也將乾淨的水源引入瑪爾庫斯·維普撒尼烏斯·阿格里帕浴場,並且被羅馬人使用超過400年的時間。

當第一次羅馬圍城戰在538年爆發後,附近的水道遭到破壞,影響到附近居民的生活。

隨著15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展開,羅馬人的建築風格得到復興,因此開始在水道的終點建造壯麗的噴泉。教宗尼閣五世在1453年完成處女水道橋的修復工作,建築師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並且建造一個簡單的池子,表示這裡是水的匯集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EsU0BpxAY

8.       萬神殿

萬神殿(義大利語:Pantheon,拉丁語:Pantheum),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位於義大利羅馬,是一座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為教堂。公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殿獻給教宗波尼法爵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殿的正式名稱。由於其完美的古典幾何比例,萬神殿被米開朗基羅譽為「天使的設計」。

萬神殿始建於羅馬共和國向帝國轉變時期(約前29-19年),屋大維的副手馬庫斯·阿格里帕受委託修建了一座早期神廟。後於公元80年焚毀。圖密善皇帝修復後又於110年左右焚毀。120年代,由哈德良皇帝重建。

這座建築總體呈圓柱形,在山牆下有一條由大型花崗岩科林斯柱組成的門廊(一級有8根,後面有兩組四根)。一個長方形的前廳將門廊與圓形的大廳連接起來,圓形大廳位於一個帶圍堰的混凝土穹頂下,中央有一個寓意通向天堂的圓形開孔。萬神殿的穹頂在建成近兩千年後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無鋼筋混凝土穹頂。半球體的高度和內圓的直徑相同,有43公尺(142英尺)。

萬神殿是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建築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被持續使用。自7世紀以來,萬神殿一直被用作一座教堂,專門供奉「聖母和殉道者們」 (拉丁語:Sancta Maria ad Martyres,但非正式地稱為「Santa Maria Rotonda」)。萬神殿前的廣場被稱為羅通達廣場。萬神殿是國家財產,由義大利文化遺產及旅遊部通過拉齊奧馬球博物館管理。2013年,參觀萬神殿的人數超過600萬。

萬神殿巨大的圓形穹頂單元,帶有傳統的神廟門廊,在古羅馬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在古典復興時期,它成為了一個標準樣板,並被後來的建築師多次借鑑。

歷史

萬神殿始建於公元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該廟由屋大維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為的是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相傳這座最初的廟宇在公元69年12月19日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愛建築的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上邊的銘文刻著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盧奇烏斯之子馬庫斯·阿格里帕在第三次擔任執政官時所建),但已很難考證這部分是否來自阿格里帕時代。

公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殿獻給教宗波尼法爵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這也是今天萬神殿的正式名稱。為剷除異教影響,三角楣上的浮雕和廟內的眾神雕像被搗毀,但建築保留了下來。這一時期雖然廟內的大理石和穹頂上的鍍金青銅板屢次被盜,但最終都重新尋獲。中世紀時期門廊正上方加蓋了一座鐘塔。

文藝復興時期該建築物成為了義大利建築師們殷切學習的對象;1435年,東羅馬元老院宣布對該建築進行保護。

17世紀中葉,當聖座準備重建聖伯多祿大殿時,教宗烏爾巴諾八世將門廊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拆下來熔化,用來建造聖伯多祿大殿主祭壇上的天蓋,以及聖天使城堡的80門大炮。烏爾巴諾八世為了仿造其他中世紀時期的教堂,下令拆除中世紀鐘塔,並在門廊兩側建兩座巴洛克風格的鐘塔。這些作為都引起了羅馬人的不滿,拉丁諺語「蠻族沒做的事,巴貝里尼做了」(「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由此而來。巴貝里尼(Barberini)是烏爾巴諾八世的姓氏。

1836年的萬神殿,當時兩座巴洛克鐘塔尚存

不過義大利人最終還是報了仇:在為義大利第一位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造墓時,人們特地熔化了聖天使城堡的一尊大炮來做墓地裝飾,象徵性地奪回了萬神廟的青銅;而兩座鐘塔也最終在1883年被拆除。

萬神殿今天還是義大利的一個教堂,這裡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但同時它又是世界各國遊客們競相參觀的對象,以及建築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9.       聖母雪地大殿17:00-18:00

聖母大殿(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位於義大利羅馬,是天主教會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另外三座是拉特朗聖若望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和聖伯多祿大殿。

歷史

在13世紀時傳說,公元4世紀的盛夏,聖母瑪利亞託夢給教宗利伯略,讓他在下雪之處建立一座修道院以顯示聖母的榮耀。結果第二天早晨埃斯奎利諾山上落下了雪,教宗遂命人在此建立起教堂,故教堂又名聖母雪地殿。如今,該教堂還有灑落白玫瑰花花瓣以象徵這一聖跡的活動。該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聖母命名的教堂,自從該教堂建成以後歷盡多次改建,因而該教堂也包含了多種藝術風格[3]。

根據考證,該教堂大約建於公元四世紀,在教宗西斯篤三世任內被重建。該教堂曾經擁有過多個名字,如Santa Maria della Neve (聖瑪利亞之雪), Santa Maria Liberiana(聖瑪麗婭利伯略)。在獲得了聖嬰搖籃(Holy Crib)之後,又改名為Santa Maria Del Presepe (聖瑪麗亞搖籃)。因為它是羅馬以聖母瑪利亞命名的教堂中最大的,所以獲得了現在的名字。18世紀時該教堂經歷了一次大修,現在所看到的外表基本都是修繕後的產物。

2021.08.05聖母大殿奉獻日

https://dominichawlinblog.com/post-93684415/

聖母大殿導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YwK7iwnbM

l 10月6日拉特朗聖若望大殿、真理之口、主業團羅馬總部總監會面

10.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9:00-11:30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全稱為拉特朗至聖救主、聖若翰洗者聖史若望總主教座堂(拉丁語:Archibasilica Sanctissimi Salvatoris et Sanctorum Ioannis Baptistae et Ioannis Evangelistae in Laterano;義大利語:Arcibasilica del Santissimo Salvatore e Santi Giovanni Battista ed Evangelista in Laterano),是天主教羅馬教區的主教座堂,即教宗的正式駐地[1]。它是教宗直屬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拉特朗聖若望大殿、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和城外聖保祿大殿)中最古老的一座,因此是唯一的總宗座聖殿(Archibasilica),享有全世界天主教會母堂的稱號[1]。天主教會於11月9日慶祝祝聖拉特朗大殿紀念慶日。

大殿聖堂

歷史

古羅馬時期的巴西利卡建築在中世紀時每況愈下,並在14世紀的兩場大火中遭到嚴重破壞。16世紀末,教皇西斯篤五世時期對其進行了重建。17世紀末,新建築的內部進行了翻修,其巴洛克風格的外牆於1735年在教皇克勉十二世統治時期完工。

真理之口

真理之口(義大利語:La Bocca della Verità)是義大利羅馬的一處人面大理石雕刻,位於希臘聖母堂門廊的左墻上。一般認為,真理之口是1世紀一處古羅馬噴泉的一部分,或者一個井蓋,描繪的可能是一個古希臘或古羅馬宗教的神祇[1]。

從中世紀開始,人們相信如果有人撒謊,將手伸進真理之口中,就會被咬住。在17世紀,它被安放在希臘聖母堂的門廊。由於該教堂收藏有聖瓦倫丁(Saint Valentine)的頭骨,真理之口也有了和愛情相關的含義。

通俗文化

對於英語國家的人們而言,最為熟悉的是真理之口出現在1953年電影《羅馬假期》中。這部電影也使用真理之口作為測謊儀,因為赫本和派克兩人最初並未告知真實身份。這一場景也出現在1994年電影《我心屬於你(Only You)》中。 在JOJO的奇妙冒險第二部《戰鬥潮流》中,真理之口是柱之男沉睡之處的入口。

11.    主業團總部泰瑞園(Villa Tevere)

歷史(聖施禮華傳記第三冊第9章)

主業團總部泰瑞園位於帕里奧利區(the Parioli district)是一棟1920年代的建築物,具有佛羅倫薩風格(Florentine style)的三層樓別墅,地址是在布魯諾‧布奧齊街73號(Viale Bruno Buozzi),這棟房舍曾是匈牙利駐羅馬教廷大使館。擁有者是戈里‧馬佐萊尼伯爵 (Count Gori Mazzoleni) ,他是公爵夫人的朋友,伯爵想要與有意購買的買家直接交涉,這樣可以避開仲介者介入,從而降低龐大的成本。

1947 年2月8日,施禮華神父前往別墅勘察,入口要穿過一扇巨大的前門,通往一個花園,花園裡有松樹、藍桉、無花果樹、月桂樹和其他灌木等;左側是門房,從那裡經過花園向上的斜坡到達主建築物。施禮華神父從上到下檢查了整棟建築物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認為這棟別墅能夠滿足主業團未來的需求。

之後父親向蒙提尼蒙席講述了此事,蒙席告訴他:

「要把握住那棟別墅,教宗會非常高興你能在此定居;教宗知道那棟別墅,因為當他擔任國務卿樞機時,他就是去那裡拜訪過,當時匈牙利的攝政王,海軍上將霍爾蒂(Admiral Horthy)。」

施禮華神父決定嘗試購買這棟別墅,並讓歐華路神父負責與擁有者的律師協商。

歐華路神父之後回憶道:

「在第一輪協商中,我們成功地大幅降低了要價,但是我們連這些錢都沒有,除了向朋友和熟人們尋求協助外,我們還想到了把別墅作抵押;為此,我們需要擁有所有權,如果不能支付至少部分的房價,就無法取得該房產的所有權。」

然後,談判陷入了僵局,歐華路神父道:

「父親要我去見一下屋主,說服屋主讓我們給他一些金幣作為頭期款,剩餘款在一兩個月之後即可付清;事實上,我們當時確實有一些金幣—創辦人所保存下來的金幣,計劃在未來用以製作一個聖爵之用。

我領受了父親的建議去見那位伯爵,父親則留在家裡,努力地祈禱;儘管屋主堅持要以瑞士法郎付款,但是協商還是成功了。在當時的戰後世界,瑞士法郎是最受歡迎的貨幣,也是最難取得的貨幣。」

當我告訴父親時,他說道:

「這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呢?我們既沒有里拉,也沒有法郎,在天主面前,這兩者都是一樣的。」

直到主業團第二屆總會議於1956年8 月21 日至28日舉行,決定將主業團總部搬至羅馬現址,並向全世界發展,成員總數約10萬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Dya8Ag3R4

12.    阿西西遊覽17:00-18:00

阿西西 (義大利語:Assisi,天主教中文譯作「亞西西」)是義大利翁布里亞大區佩魯賈省的一個城市,位於蘇巴修山的西側。

阿西西是聖方濟各的誕生地,他於1208年在此創立方濟各會;也是聖嘉勒的出生地,她創立了貧窮修女會。19世紀的痛苦聖母加俾額爾也出生在這裡。

2000年,亞西西的聖方濟各聖殿和其他方濟各會建築被列為世界遺產。

1986年以來,世界宗教領導人會議不定期舉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7IftyUoVw4

l 10月7日

13.    阿西西的聖母瑪利亞天使大教堂

天使之后聖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是義大利中部翁布里亞大區山城阿西西的一座天主教堂,建於1569年到1679年,環繞著9世紀所建的小教堂,方濟各會最神聖的地方寶尊堂。年輕的聖方濟各明白了他的呼召,立志退隱過貧窮的生活,創立方濟各會。

1909年4月11日,這座教堂被教宗庇護十世升格為「聖殿」(patriarchal basilica and papal chap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qKixOqX6iU

14.    比薩斜塔13:30-14:30

比薩斜塔(義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是一座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大區比薩省比薩市城區北面國家建築群的高塔,與它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均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有非常大的影響,故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1]。

比薩斜塔是比薩主教座堂的獨立式鐘樓,位於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三大建築之一,始建於1173年[2],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向東南傾斜。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F%94%E8%90%A8%E6%96%9C%E5%A1%9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73ollAR2aY

15.    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16:30-18:00

聖母百花大教堂,又稱聖母百花聖殿或花之聖母主教座堂(義大利語: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或佛羅倫斯主教座堂,是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一座天主教堂,是天主教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屬哥德式風格。始建於1296年,由建築師阿諾爾·迪·坎比奧設計,並採用了精通羅馬古建築的工匠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的圓頂(穹頂)建造,1436年最終完工。

主教座堂有著十九世紀哥德復興風格的立面,出自建築師埃米利奧·德·法布里斯之手。其外部使用色調深淺不同的白、綠和粉紅多色的大理石塊所鋪砌而成,色彩斑斕而和諧。整個主教座堂建築群位於主教座堂廣場,由主教座堂、聖若望洗禮堂和喬托鐘樓構成,並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佛羅倫斯歷史中心(1982年)的一部分,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紛至沓來,是托斯卡尼地區的旅遊勝地。聖母百花聖殿是義大利最大的聖堂之一,而其圓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磚造穹頂。1982年,聖母百花主教座堂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

歷史

洗禮堂的銅門是吉貝爾蒂的作品「天國之門」

聖若望洗禮堂位於主教座堂西邊數米,7世紀即已建成,11世紀改建成現在的模樣。為白色八角形羅曼式建築。佛羅倫斯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馬基雅弗利等名人。洗禮堂三扇銅門上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其中二扇為吉貝爾蒂所作,被米開朗基羅讚為「天國之門」。

鐘塔高85米,最初於1334年由大畫家喬托設計並監工,因此俗稱「喬托鐘塔」。屬哥德式建築,由六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外牆鋪白色大理石,純淨優雅。

主教座堂於1296年奠基,1347年秋天爆發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斷。1367年由全民投票決定在聖堂中殿十字交叉點上建造直徑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圓頂。1418年佛羅倫斯市政府公開徵集能夠設計並建造大圓頂的方案。精通羅馬古建築的工匠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勝出,為總建築師。在建造拱頂時,沒有採用當時流行的「拱鷹架」圓拱木架,而是採用了新穎的「魚刺式」的建造方式,從下往上逐次砌成。主教座堂於1436年3月25日,舉行獻堂典禮。百年之後,米開朗基羅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也建了一座類似的大圓頂,卻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

大穹頂內部為16世紀佛羅倫斯畫家喬爾喬·瓦薩里所繪巨幅天頂畫《末日審判》。

中殿北牆上有烏切洛所繪《喬凡尼·阿古托紀念碑》和為紀念但丁誕辰200年所繪的《但丁與神曲》(1465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CV9iGz0_wg

l 10月8日全日佛羅倫斯觀光

16.    佛羅倫斯市區10:00-12: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mnSiChFiso

17.    佛羅倫斯市區、傭兵涼廊及領主廣場

傭兵涼廊

義大利佛羅倫斯領主廣場的一座建築,毗鄰烏菲茲美術館,修建於1376年到1382年。現在則是雕塑藝術的露天展示空間,大衛像、帕修斯與美杜莎的頭顱、強擄薩賓婦女、大力神海格力斯與半人馬涅索斯戰鬥等等眾多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作品,皆在此公開展覽。

領主廣場

領主廣場是義大利佛羅倫斯舊宮前的「L」形廣場,這裡是佛羅倫斯共和國起源與歷史的焦點,至今仍享有該市政治中心的名聲。令人印象深刻的14世紀建築舊宮及其鋸齒形塔樓仍然統治著廣場。廣場上還有傭兵涼廊、烏菲茲美術館、商人法庭和烏古其奧尼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Vt3K6Ca3o

18.    佛羅倫斯彼提宮14:30-16:30

佛羅倫斯彼提宮(義大利語:Palazzo Pitti)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宮殿。位於阿諾河的南岸,距離老橋只有一點距離。1458年建造時原是一位佛羅倫斯銀行家盧卡·皮蒂的住所。

1549年,這個宮殿由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買下,並作為托斯卡納大公的主要住所。通過世代累積皮蒂宮逐漸儲藏了大量的繪畫、珠寶和貴重的財寶。

18世紀晚期,皮蒂宮被當做了拿破崙·波拿巴的權力中心,後來統一後的新義大利皇室也曾在此短暫居住。1919年,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把宮殿和藏品一起捐獻給義大利人民,現作為佛羅倫斯最大的美術館對公眾開放。

歷史

早期歷史

廬卡·彼提(1398–1472)在1458年開始對彼提宮動工,彼提宮亦是因為這樣而被命名。

托萊多·埃利諾拉,托斯卡納大公的夫人。她以美第奇家族的身份於1549年從彼提的手上購買了他的宮殿。

這個樸素的宮殿的建築是由科西莫·德·美第奇的主要支持者和朋友銀行家廬卡·彼提於1458年開始動工的。彼提宮早期的歷史真假難辨[1]。據說彼提曾致使要將宮殿裡的所有窗戶都比美第奇-里卡迪宮的大。十六世紀的藝術歷史家喬爾喬·瓦薩里認為伯魯乃列斯基是彼提宮的建築師,而他的學生廬卡·番士西僅是他的助手而已,後來更得到了些不應所得的利益。

除來自舊式建築風格的明顯分別外,伯魯乃列斯基在宮殿開始動工前十二年死去。其 窗戶的設計暗示了那個建築師在實用的家居建築學上有較多有關的經驗,這是由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在他的著作《建築的藝術》(De Re Aedificatoria)中所定義的。

儘管它有著令人深刻的印象,最初的宮殿跟位於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家族的住宅相比較,無論是在面積或是容量方面都不及。但彼提不斷地隨著時代的改進其建築物。粗面石工的石藝令建築賦予了一種肅穆而強大的氣氛,並且用了三組重複的七個弧頂孔洞來加強了這一個效果,這是對羅馬高架渠的懷舊設計。

這個古羅馬的建築風格令佛羅倫斯人愛上了一種名叫 all’antica 新的風格。原本的那個設計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它在隨後的彼提宮擴建當中一直都有影響,其設計的代表性特徵在後續的建造中仍然被維持,並且在很多十六世紀的仿製建築和十九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中出現。當廬卡·彼提財困的時候,工程也接著停下來了。接著,廬卡·彼提於1472年過世,而當時該建築物並未完成,可惜他不能目睹完成後的宮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FV9YhNDGk

l 10月9日帕多瓦及威尼斯

19.    帕多瓦14:00-17:00

醫學界赫赫有名的城市,世界第一座解剖學教室就在這裡,1831年開張的佩德羅基咖啡館,更是知識份子們聚集談論的中心;市中心的領主廣場,有著帕多瓦的地標鐘塔,讓人聯想到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上的天文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DhtRVonio

20.    帕多瓦安東尼大教堂

是一座為紀念聖安東尼而建的宏偉教堂,通常被稱為「聖者之聖殿」。教堂建於1232年至14世紀初,融合了羅馬式、哥德式與拜占庭風格,是帕多瓦的宗教和藝術象徵。內部富麗堂皇,擁有多處重要藝術品,包括壁畫、雕塑與青銅製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no0eU6h9Zg

l 10月10日威尼斯 Mestre、彩色島、聖馬可島

21.    搭船前往威尼斯潟湖8:30-9:30

威尼斯潟湖(義大利語:Laguna di Venezia),是亞得里亞海北端的一個潟湖,義大利著名城市威尼斯即位於潟湖內。

威尼斯潟湖總面積約550平方公里,其中島嶼面積約占8%,永久水域面積占11%,其他約80%的面積為灘涂。該潟湖是地中海區域內最大的濕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XG57b1tu0

22.    威尼斯彩色島及聖馬可島9:30-11:00

曾被評為全球必去小島之一,位於威尼斯北邊潟湖上的彩色島,又稱布拉諾島、蕾絲島,因為其色彩鮮豔的房子外觀與運河而聞名,是威尼斯不可錯過的跳島行程。【此為贈送行程,停留時間約1小時,若因天候或水位安全上無法前往,不另行退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vfdpnRg0k

23.    威尼斯市區觀光及聖馬可大教堂14:00-17:00

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義大利語: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是位於義大利威尼斯的天主教宗座聖殿,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與總督宮相連。最初它是威尼斯公爵的專用教堂,1807起它成為天主教威尼斯宗主教區的主教座堂,同時是威尼斯宗主教駐地。其為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有「金色聖堂」(Chiesa d’Oro)的美譽。

24.    歷史

傳統上相信,《新約》中的約翰·馬可[4],就是指聖馬可。天主教視他是一位聖人,稱為聖約翰·馬可。但是這在古代教父中仍有爭議,如羅馬主教聖希玻里的著作中,認聖馬可,與約翰·馬可、巴拿巴的親戚馬可是三個不同人物。[5]按照聖希玻里的意見,這三位馬可都屬於耶穌派往猶太傳教的七十門徒。由此推斷,當耶穌解釋他的聖體是「真正可吃的」,他的聖血是「真正可飲的」時,許多門徒離開了他[6],馬可大概也在其內。之後,他在宗徒伯多祿的引導下,重拾信心,成了伯多祿的幫手,並寫下了馬可福音。

根據史學家游社博的記載(Eccl. Hist. 2.9.1–4),黑落德·阿格黎帕一世統治猶太全省的第一年(西元41年)里,殺害了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並抓捕了伯多祿,計劃於逾越節之後也將其殺害。之後伯多祿被天使所救,逃離了黑落德的勢力範圍。伯多祿隨後去了安條克,再經過小亞細亞(到訪了位於本都、加拉太、卡帕多細亞、亞細亞行省、比提尼亞與本都的行省教會[7]),於克勞狄一世在位第二年(西元42年)到達了羅馬(Eccl, Hist. 2.14.6)。在此途中,伯多祿邀請了馬可與他一起,做他的旅伴和翻譯者。聖馬可於是記錄下了伯多祿的講道詞,因此馬可寫下福音(8Eccl. Hist. 15–16),應是在他於西元43年離開羅馬前往亞歷山卓港之前。[8]

在西元49年,即耶穌升天後19年,馬可到達了亞歷山卓港[9],並建立了亞歷山卓教會──[10][來源請求]馬可成為了亞歷山卓第一任主教(牧首),並被尊為非洲基督教會的建立者。[11]

根據游社博所記(Eccl. Hist. 2.24.1),馬可的主教職位由聖亞熱諾(St. Annianus)接任,時於尼祿在位第八年(62年或63年),這有可能是因為馬可的殉難。但是之後的科普特傳統上認為馬可是在68年殉道的。[1][12][13][14][15]

馬可被確信是於耶穌在革責瑪尼園被逮捕當晚,那個落下衣服、赤身逃走的少年。[16]

科普特正教會確定聖馬可與若望·馬爾谷為同一人[17],並敘述了在耶穌受難後,眾位門徒留在馬可樓中,以及復活後的耶穌在馬可家中顯現[18],還有在五旬節時聖神降臨於門徒也在馬可家中。[17]甚至,馬可被認為是加納婚宴上招待客人的侍者中的一人。[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T85kX8fRao

l 10月11日維諾納

25.    維諾納景點11:00-15:30

位於義大利北部阿迪傑河畔環繞的一座歷史悠久城市,城中有眾多古羅馬遺跡,包括競技場、古城牆、廣場等等,更是莎士比亞筆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發源地。美麗的愛情故事讓古城更增添幾分姿色,甚至在義大利數千個城鎮中可以用「最浪漫的城市」來形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_S8_G6SPI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B5iLh8nQH0

26.    維諾納茱麗葉的故居

位於市中心香草廣場附近,一幢建於13世紀的古老建築,曾經屬於卡普雷提家族所有。大門正面靠院牆有座茱麗葉青銅像。緬懷感受莎翁筆下動人的愛情故事,入故居時先經過一道拱廊,壁面上貼滿了全世界各觀光客及情侶愛的宣言,作為愛情的見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mmOdUKDbw

27.    阿雷納競技場

古城區中羅馬式圓形露天劇場,是世上現存完善的三大圓形競技場之一,其餘兩座在法國。長152公尺、寬122公尺、高30公尺,呈橢圓結構,從底部到最高,共44層階梯,可容納22000人。每年夏天還會舉行歌劇演出,特殊背景場地,吸引觀光客前來朝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M3R1Z-NkbI

28.    維諾納主教堂16:00-17:00(彌撒)

維羅納主教座堂(Cattedrale Santa Maria Matricolare)位於義大利北部城市維羅納,是天主教維羅納教區的主教座堂。

該堂為羅曼風格,祝聖於1187年9月13日,興建在毀於1117年地震的舊堂原址上。

外觀

立面分為三個部分,門廊點綴的雕塑是十二世紀的雕塑家Nicholaus的作品。(同樣在費拉拉主教座堂)。

立面採用哥德式窗戶,是在14世紀裝修的證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8ZCK7wOlnU

29.    維諾納著名教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XNfOl2Ar0

l 10月12日米蘭市區觀光

30.    米蘭市區觀光10:00-18:00

米蘭是義大利流行時尚代表,更是領導世界服飾流行的展示與設計中心、頂級名牌商品匯聚的國際時尚都會。市中心擁有全球歷史最悠久的購物中心艾曼紐二世拱廊,歐洲三大的劇院之一史卡拉歌劇院,與歷經六世紀建造的米蘭大教堂,歷史建築與時尚並存,令人難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2XQ4-qqjws

31.    米蘭大教堂

米蘭主教座堂(義大利語:Duomo di Milano;倫巴底語:Domm de Milan)位於義大利倫巴底大區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是天主教米蘭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從始建到建成共花費了六個世紀,是義大利最大的教堂(梵蒂岡不屬於義大利,聖伯多祿大殿最大)、歐洲第二大及世界第三大教堂。[1][2]

米蘭主教座堂的建造始於1386年,而於1965年最後一扇銅門就位後才正式完工。歷經五個多世紀才完工,因此,它的建築風格包含了哥德式、新古典式和新哥德式。

使用白大理石的教堂建築風格十分獨特,上半部分是哥德式的尖塔,據統計共135座,最高的尖塔高達108.5米,頂端有一尊4.2米的聖母瑪利亞像,上鍍黃金。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複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azRQ07o3Uw

32.    艾曼紐二世拱廊

位於米蘭市中心著名的拱廊購物商場。由玻璃和鑄鐵所融合而成的建築,是當時19世紀最流行的設計樣本,也可說是現代版玻璃購物中心的原型。這座4層拱廊街已使用130多年,各式商店從高級時裝到書籍等各種貨品,還有餐館,咖啡廳和酒吧等,令人目不暇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Vxy4JfKB0

l 10月13日回台灣

Loadin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