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月4日聖奧斯丁的懊悔與皈依-白孟德神父(Fr. Charles Belmonte Lopez)語錄-譯者:林豪

195.9月4日聖奧斯丁的懊悔與皈依-白孟德神父(Fr. Charles Belmonte Lopez)語錄-譯者:林豪 當你讀了聖奧斯丁的著作時,幾乎不可能,不看到與你自己的生活相似之處。 《懺悔錄》的第一頁,就引用了,他經常被引述的詞句:fecisti nos ad te et inquietum est cor nostrum donec requiescat in te(「主啊!祢為了自己...

195.9月4日聖奧斯丁的懊悔與皈依-白孟德神父(Fr. Charles Belmonte Lopez)語錄-譯者:林豪

當你讀了聖奧斯丁的著作時,幾乎不可能,不看到與你自己的生活相似之處。

《懺悔錄》的第一頁,就引用了,他經常被引述的詞句:fecisti nos ad te et inquietum est cor nostrum donec requiescat in te(「主啊!祢為了自己,而創造了我們,而我們的心,要直到憩息在祢內,才能得到安息。」

社會評論家,有時會談論到「世界是如何地失去了它的故事」,這意味著我們不再瞭解,我們為什麼存在作為人或在社會裡。而我們試圖取代它的故事—啟蒙主義、民族偉大、經濟發展,甚至於科學—依賴著對生活的感知與方向,不再有任何真正的本質。

這顯示了,絕望地嘗試,藉由抓住種族和性別「團體」,或參與環境或政治的十字軍,來建立「身份」,最終是躁動之心的現代表現。

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在他的另一本書《天主之城》,也反映了奧斯丁的信念,即我們對自己力量的信心,而不利用天主助佑與啟示,在世上建立完美的正義,只是另一種錯覺,我們希望,這將平息我們的不安。

儘管如此,從一個1600年前過世的人身上,在一個與我們如此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我們能夠學到什麼呢?

好吧,也許第一件事是,儘管存在著這些所有的差異,但是,為我們而言,有很多事務是尖銳而直接的,因為-跳過所有的年齡層,驕傲的革新人士-在許多的人類事務,是不會改變的。

奧斯丁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兩棵樹」 的故事。第一棵是奧斯丁和他的十幾歲的朋友,偷了果實的梨樹,不是因為他們餓了,或者梨很好吃(他們不是的),而是出於隨意的惡行。在這裡,他陳述的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覺醒」是對基督宗教的信仰,即人類的心,包括最為「覺醒的人」,在善與惡(用嚴格的術語來說)之間搖擺不定。

梨樹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歸根結底,這不是以社會、經濟狀況或家庭,來解釋你的不良行為,而是源於同一個人性本源:「被善與惡吸引的躁動之心。」

但是,他的故事中,還有另一棵樹。在他皈依的那一刻,奧斯丁說道:「我把自己扔了下來,我不知道,在某棵無花果樹下。」(書八)第二棵樹是無花果樹,亞當和厄娃在犯罪時,感受到赤身裸體,而他們懊悔後,正是用無花果葉子為自己做了遮蔽物。因此,這意味著理解現實,並開始了一個新的方向。

奧斯丁無疑地想到了這一點。因此,無花果樹翻轉了我們在伊甸園裡,那致命的一天所走過的路徑。每一次當有人皈依時,他都會轉向正確的方向,使他恢復了生命的意義,這是他自己的個人故事,並找到了內心的平安。

Loading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