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彌撒聖祭與聖體聖事(上)
作者:王學良,主業團成員,文藻外語大學教師
一般來說,華人信友普遍喜愛彌撒。但若進一步詢問為何來參與彌撒、或更進一步深究來參加的理由是否充分,往往陷於不知所措,因為人心裡知道,僅是因為守規矩、或是社交人際、或是優美的裝置與音樂等而來參加彌撒,實在不是一個足夠說服自己的理由。信友在這點上非常需要幫助。
所以慈母教會懷著極其慈悲的心腸,在梵二《禮儀憲章》第10條中寫下了:「……為獲得圓滿的實效,信友必須以純正的心靈準備,去接近禮儀,又要心口如一,並與上天恩寵合作,以免白受天主的恩寵。所以,牧靈者應該注意,使在禮儀行為中,不僅為有效及合法舉行前遵守法律,而且要使信友有意識地、主動地、實惠地參與禮儀」。
此外,《天主教教理》第1324條也呼應著《教會憲章》第11條而表明:「感恩(聖體)聖事是『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峰』」。繼而又說:「至於其他聖事,以及教會的一切職務和傳教事業,都與感恩(聖體)聖事緊密相聯,並導向這聖事;因為至聖的感恩(聖體)聖事含有教會的全部屬神寶藏,也就是基督自己,祂是我們的逾越」。在教育逐漸普及的現代,信友們更有責任與使命不要只當個「旁觀者」或「觀光客」,而要回應慈教會的熱切盼望,好能「完整地、有意識地、主動地參與禮儀」(《禮儀憲章》14)。
直到熱愛的程度
那麼,持續不斷的學習與祈禱,即為不可或缺之事了。要達到甚麼程度呢?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曾說:「使徒最大的特徵就是他熱愛彌撒聖祭」(《道路》528),那不妨就訂到達「熱愛」的程度,且是質與量並重的熱愛程度。
聖施禮華在1960年的一篇聖周四講道中,情意真摯地闡發〈聖體聖事—信與愛的奧蹟〉,一開頭就引用了若望福音的話來點出這愛之天筵:「在逾越節慶日前,耶穌知道祂離此世歸父的時辰已到,祂既然愛了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祂們到底」(若十三1)。繼而說明:「…祂臨別贈與我們的……不是普通留念的禮品……是祂本人,連同祂的聖體、聖血、靈魂、天主性,真真實實地臨在於餅酒的表象下」,指出「這是我們恭領基督的聖宴。我們重溫祂苦難的紀念。通過基督,我們的靈魂與天主親密相契,領受未來光榮的恩許。教會的禮儀,寥寥數語,概括了我主救贖人類聖愛史的頂峰」。
為了接近這樣浩大而神祕的「愛之時刻」,聖人遂邀請眾人「首先,讓我們祈求聖神賜給我們聖寵,使我們從此刻起,能明瞭基督的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舉動,因為我們要渡超性的生活」。想起《論語八佾篇》曾記載:「子入大廟,每事問」,而我們何其有幸–每台彌撒又何止是「大廟」所能比擬的,又怎能不祈求天主光照我們的心靈、努力從教會寶庫中學習、好能「同眾聖徒領悟基督的愛是怎樣的廣、闊、高、深」(弗三18)呢?!
若欲回答問題,目前中文版的《彌撒經書總論》及《論聖禮中的音樂》,已涵蓋了許多神學論述與技術性指導原則。但若想促使信友們「熱愛」聖禮與聖事,在此願與讀者共饗聖施禮華的某些言行。
西班牙內戰時期,聖施禮華在危機四伏中馬不停蹄地從事牧靈工作(走動式聽告解、避靜、舉行彌撒、尋找被遺棄的修女團體等)時,隨身攜帶一個印有宏都拉斯國旗和領事館印章小帆布袋,內有一只香菸盒,盒內藏著一些聖體碎片。聖人日後曾說:「我經常都和衣而睡,雙臂擁抱著聖體」。(《雪地上的腳印》,p.36)
聖施禮華曾提到過:
「我實在不能理解,身為基督徒者,怎能不在聖經中、聖體中、祈禱中、感恩祭中時刻感到要同耶穌締結友誼的需要。我能完全瞭解代代相傳的教友敬愛聖體的種種敬禮方式,比如:信德宣誓及公拜聖體,或在幽靜的聖堂內,或在親密契合的心靈裡,悄悄進行的質樸虔誠的善工。
我們應當熱愛彌撒,把彌撒作為我們一天的中心,這一點極為重要。我們要是熱心參與彌撒,在一天其餘時間便自然會念念不忘吾主,時時置身於祂的鑒臨之下,時刻準備像祂工作那般地工作,像祂愛那般地愛。所以,我們要學習感謝吾主,因為祂沒有把祂的臨在侷限於舉行彌撒聖祭那段時間,卻一心一意佇留在聖體和聖體櫃中,好與我們同在。
就我個人而言,聖體櫃一向是個伯達尼村,是個恬靜愉快的去處,在那裡基督可以安憩休息;在那裡我們可以向祂傾訴我們的憂慮、痛苦、願望、喜樂,無拘無束,如話家常,一如當年瑪爾大、瑪利亞和拉匝祿那般。所以每逢我在城鎮街市碰到一座教堂,總是不由得喜從中來,又一座聖體櫃,又一回機緣,讓我遠遁塵囂,一心密契聖體中的吾主。」(《基督剛經過》154,p.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