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默觀之路」
作者:林豪
參考網頁: 默觀之路 – 主業團 (opusdei.org)
前言
「默觀」二字由字面上的解釋,就是「靜靜的看」,用甚麼看呢?有的人說:當然是用眼睛去看,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就會進入到我們的腦海中,慢慢地咀嚼;也有人說:是用「心」來看,也就是會觸動到我們靈魂的感官,那麼也就會更為深入了。
我們應該要看甚麼呢? 我們可以完全自由地選擇想要看的任何事物,我們的眼睛就會完全地集中注意,在自己想看或是看到的事物,凝視著「人、是、物」。所以要用甚麼看及要看甚麼事物,完全由自己的自由意志來決定了。
戀愛中的男女們,會彼此地默默相對,含情脈脈,有時候可以不發一語,但是卻可以傳達千萬情愫,這就是所謂「愛」的感覺或體驗吧!但是今天的主題不是在講「如何戀愛」,而是將我們的視線完全凝聚在「主耶穌基督」身上,我們信仰的核心。
「默觀」的生活
我們的一生就好像是與「天主」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一樣,我們要如何與天主交往,如何與祂對談呢?那就是要透過「祈禱」,在祈禱中,我們與天主展開了一場對話,「默觀」就是祈禱的一種,那麼甚麼時候該祈禱呢?應該要時時地祈禱,我們來看一下主耶穌的榜樣吧。
主耶穌在受洗前(參路3:21);在揀選十二宗徒的前一天晚上(參路6:12); 在主耶穌於大伯爾山顯聖容之前(參路9:28);在橄欖園裡為祂將面對苦難前,所作的準備而祈禱(參路22:41-44)等。主耶穌花了很多、很長的時間祈禱,無論是在黃昏、清晨、徹夜、或在積極的傳道授業時,都是這樣的。 事實上,祂不斷地祈禱,並反覆提醒祂的門徒:「應當時常祈禱,不要灰心。」(路18:1)
當我們的祈禱逐漸進入更深的層次時,就會進入「默觀」境界,也就是無時無刻,都在與主基督展開對話。因此聖施禮華才會說道,祈禱的三個步驟是:「尋找基督、找到基督、最後會愛上基督。」
祈禱是回應了每個人內心最親密的渴望,天主為了「愛」而造了我們,而我們受造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與天主談話、並且『默觀』祂。」「祈禱」是天主賜予我們最珍貴的的禮物:「真實而生活的天主,仍然不倦地召喚每一個人,在祈禱中與祂奧妙地相遇。信實的天主,總是先在祈禱中採取這種『愛的行動』,而人的行動則常是一種回應。」[1]但是很多時候,是我們沒有回應天主,就如同聖德肋莎姆姆所說的:「『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
聖保祿說道:「我們眾人以揭開的臉面,反映出主的光榮,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都變成了與主同樣的肖像,正如由上主,即聖神在我們內所完成的。」 (格後3:18)像聖保祿一樣,所有基督徒都被召喚,在他們自己的容貌中反映出基督的面容:成為宗徒、天主之愛的使者,這是我們在祈禱時,所能親身經歷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在世上加深我們的『默觀祈禱』,並且幫助他人走這條『默觀之路』。 [2]」[3]
接受天主的恩賜—主耶穌的使徒工作
藉由默觀福音帶給我們靈性的成長,正如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的:「為了做好福音的分享,最佳的鼓勵來自於『以[愛]來默觀福音』,沉醉在字裡行間,用『心』去閱讀它。如果我們用這樣的方式接近福音,我們會驚訝到福音之美,常為之振奮。」[4]因此,我們需要「恢復默觀的精神」:「這樣能幫助我們時常地意識到,有一份寶藏托付給了我們,促進我們的人性,和有助於善度新生。我們能給別人的,沒有比這個更寶貴的了。」[5]
當我們在生命中與主耶穌相遇之後,我們的生命將從此就會發生了改變,因為這是一份主耶穌的恩賜,就如同若望福音中提到了「主耶穌與撒馬黎雅婦人的對話(若4:4-41)。」
在講求種族純正的猶太人眼中,撒馬黎雅人過去與外族人雜居、通婚,因此猶太人視他們為「雜種」,也就是現在說的「混血兒」,現在一般人會認為「混血兒」的五官深峻,外貌秀麗;但是猶太人可不這麼認為呢?因此,猶太人與撒馬黎雅人成了世仇,而且互不往來。
就在這一天的中午,主耶穌來到撒瑪黎雅的一座城,名叫息哈爾,他累了,靠坐在「雅各伯泉」旁,想要喝一口水,此時日正當中,氣溫正熱的時候,通常不會有人在這個時候出門,因為天氣太熱了。
然而,此時出現了一位撒馬黎雅婦人正要來汲水,她為什麼這時候出門汲水,是有背後的原因的,主耶穌向她說:「請給我點水喝吧!」主耶穌是一位猶太人,卻向撒馬黎雅人而且是婦人要水喝,確實不太尋常。那位撒瑪黎雅婦人就回答說:「你既是個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呢?」
主耶穌渴了,祂渴望的是甚麼呢?祂渴望著所有的民族歸向祂,所以猶太人的傳統思維及種族問題,對主耶穌而言不是問題,祂愛及渴望每一個靈魂,祂邀請每一個靈魂,並且耐心地等待我們回應。
耶穌回答她說:「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賜,並知道向你說:給我水喝的人是誰,你或許早求了他,而他也早賜給了你活水了。」主耶穌在此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祂就是「活水」,顯然這位婦人將主耶穌當成「陌生人」,不知道祂在說甚麼?
那婦人問說:「先生,你連汲水器也沒有,而井又深,你從那裏得那活水呢?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先雅各伯還大嗎?他留給了我們這口井,他和他的子孫以及他的牲畜,都曾喝過這井裏的水。」這位婦人顯然對主耶穌產生了好奇心,「活水」是甚麼?而且難道祢比我們的祖先雅各伯還大嗎?她開始懷疑了。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但誰若喝了我賜與他的水,他將永遠不渴;並且我賜給他的水,將在他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主耶穌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祂就是「真理」的本身,因此祂是在對整個人類歷史說話。主耶穌確實是「活水」,是我們心靈賴以為生的「生命之水」,接受了主耶穌,我們就獲得了生命。
在中東那種沙漠型氣候的地方,如果能夠喝到這種「活水」而且永遠就不渴,誰會不要喝呢?主耶穌要是當時做起生意來,一定會大發利市,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接受祂,而確實引起了這位婦人的興趣。
婦人說:「先生,請給我這水罷!免得我再渴,也免得我再來這裏汲水。」此時主耶穌從原本的「陌生人」變成了「先生」,這位婦人的目的是要喝到永遠不再渴的「活水」。
但是,主耶穌要求的更多,要她的生活徹底的改變,於是耶穌向她說:「去,叫你的丈夫,再回這裏來。」這個問題直指她生活的問題核心:「貞潔、不安全感、悔改…等」,這也是她為何在中午出來汲水的原因,不想讓人撞見了。
那婦人回答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我沒有丈夫,正對;因為你曾有過五個丈夫,而你現在所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你說的這話真對。」這位婦人想要逃避問題,但是主耶穌是天主子,祂瞭解所有的一切,直接戳破了她的謊言。
婦人向他說:「先生,我看你是個『先知』。我們的祖先一向在這座山上朝拜天主,你們卻說:應該朝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這位婦人應該被嚇到了,所以想要轉移話題,此時主耶穌在她心中的身份,由原本的「陌生人」變成了「先生」再轉變為「先知」。我們在信仰中對主基督的認識,也是漸進式的,相知、相識、彼此瞭解、最後永不分離。
耶穌回答說:「女人,你相信我罷!到了時候,你們將不在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你們朝拜你們所不認識的,我們朝拜我們所認識的,因為救恩是出自猶太人。然而時候要到,且現在就是,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因為父就是尋找這樣朝拜他的人。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是的,主耶穌確實是「真理」的本身,真正朝拜天主的人是以「心」來朝拜天主,這就是我們的主題,走上這條「默觀之路」。
婦人說:「我知道『默西亞』─意即基督─要來,他一來了,必會告訴我們一切。」耶穌向她說:「同你談話的『我就是。』」此時主基督完全對她揭漏了一切。
於是那婦人撇下自己的水罐,往城裏去向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說出了我所作過的一切事:莫非他就是『默西亞』嗎?」此時主耶穌在她心中的身份,由原本的「陌生人」變成了「先生」再轉變為「先知」,最後她確認主耶穌是「默西亞」了。主耶穌的話在我們的內心,不也是這樣不斷地滋長嗎?我們越認出祂來,越清楚祂是「默西亞─救世主。」
最後,城裏有許多撒瑪黎雅人信從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證說:「他向我說出了我所作過的一切。」這樣,那些撒瑪黎雅人來到耶穌前,請求他在他們那裏住下;耶穌就在那裏住了兩天。還有更多的人因着他的講論,信從了他。他們向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為了你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並知道他確實是世界的救主。」
由這裏我們可以知道,主耶穌是如何渴望地作使徒工作,而且是以如此超然的方式,如此的有效率,所以我們每個人只是天主的工具,盡量撒種,最後天主會收成一切的。
我沒有時間祈禱
很多人會說:「我很忙沒有時間祈禱,或是我不會祈禱。」我們的生活重心是甚麼呢?我們所追求的是甚麼呢?我們最後的目標是甚麼呢?如果我們知道掌管生命與時間的是天主,我們會不會多花一點時間與祂交談,祈求祂多給我們一點時間,好能完成祂所託付給我們的旨意呢?而且我們也希望在祂召叫我們的那一刻,祂會對我們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瑪25:21)
相反的,如果我們定錯了方向,一昧地追求世上的金錢、享樂、權力與聲望,而不是天主的旨意,當天主召叫我們的時候,一切都來不及了,此時甚麼也帶不走,主耶穌會對我們說:「至於這無用的僕人,你們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裏必有哀號和切齒。」(瑪25:26)我們務必要以戒慎恐懼之心,面對此事啊!
聖施禮華說:「你不會祈禱嗎?將自己放在『天主的臨在』中,當你開始說:『主啊,我不會祈禱!』那你已經開始祈禱了。」他又說道:「你寫信給我說:『祈禱是和天主談話。可是談些什麼呢?』談什麼?就是談天主,談你自己:你的快樂、憂愁、成功與失敗、高尚的抱負、每日的擔憂,甚至你的弱點!感恩和祈求;真愛和賠補。簡單地說,認識祂,也認識你自己:『與祂交往!』」[6]與天主交談,就如同與知心好友交談一樣,無話不談,想說甚麼,就說甚麼。
選擇什麼時候去祈禱最好呢?這是取決於一個想要尋求「被愛征服」的堅定的意志力;祈禱不是當我們有多餘的時間才去做,而是我們需要真誠的付出時間去祈禱。如果當我們的日程表中可能出現空檔時,才去祈禱,那很可能我們就是不定期的去做了。選擇何時去祈禱,披露一個人內心的秘密;顯示了愛天主的情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佔有的位置。[7]
結論
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如何做呢?時常想著他,想要見到他,看著他不發一語也很開心,願意為他付出一切。
有時我們在祈禱的時候,是想要操控天主:「主啊!祢幫我做這個吧!祢幫我得到那個吧!祢不給我,我就不理祢了!」很顯然的是「我們變成了天主」,難道我們並不瞭解,祈禱除了祈求之外,還包括了:朝拜、感恩、讚美、補贖等意向嗎?
樂倫神父說得真好:「天主給的我都要,天主要的我都给。」讓我們將天主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與祂保持良好的關係,時常「默觀」祂的旨意,做一個屬於天主的人,這樣在最後天主要召喚我們的時候,祂一定會熱情地招待我們。
[1]《天主教教理》2567
[2]聖施禮華《天主之友》67
[3]范康仁蒙席《牧函》2017年2月14日,8
[4]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2013年11月24日,264
[5]同上
[6]聖施禮華《道路》90、91
[7]參《天主教教理》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