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以聖家為榜樣

2021.07.30以聖家為榜樣 作者:林豪 〈道明之友季刊邀稿〉 前言 在天主教的道理中教導我們,讓我們清楚地了解到,人是天主依照自己的肖像,所創造的受造物,因為人類具有屬於靈性的「靈魂」,才能使我們肖似天主(創1:26),為此人在受孕的那一刻起,天主就已經賦予了這個生命「靈魂」,也就具備了人性的尊嚴,這也就是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的原因。 「理智」與「意志」是「靈魂」重要的屬性,而「理智」...


2021.07.30以聖家為榜樣

作者:林豪

〈道明之友季刊邀稿〉

前言

在天主教的道理中教導我們,讓我們清楚地了解到,人是天主依照自己的肖像,所創造的受造物,因為人類具有屬於靈性的「靈魂」,才能使我們肖似天主(創1:26),為此人在受孕的那一刻起,天主就已經賦予了這個生命「靈魂」,也就具備了人性的尊嚴,這也就是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的原因。

「理智」與「意志」是「靈魂」重要的屬性,而「理智」為追求「真理」,「意志」則為追求「善」。因此,教育本身主要是為培育人,能夠擁有健全而完備的「理智」,以便讓「意志」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

父母是子女最主要和最先的教育者

教會教導我們說:「父母是子女最主要和最先的教育者。」[1]人與天主合作,孕育生命繁衍大地,但是,更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因此,父母不僅只是為給予子女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給予子女「理智」與「道德」方面的培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家庭」,是教育子女的第一所學校之原因,而且在其中所受的教育是「終身教育」。

「天主這樣造了男女,他們互相之間的愛情,成為反映出天主對人類,絕對和永恆之愛的肖像。」[2]我們了解到,維繫在天父與聖子之間的愛,成為了天主聖三的第三個位格,也就是聖神。因此,維護家庭最深切的關係,也就是「愛」,人無時無刻都需要愛,也追求著愛,而且家庭就是子女獲得愛,以及學習如何去愛他人的最佳場所。

以聖家為榜樣

聖家是我們家庭生活最好的模範,家庭成員包括了:一位天主之子,一位聖寵滿被的母親及一位服從聽命的義人為父親,相信聖若瑟與二位不會出錯的家人一同生活,一定非常有趣,他應當具有深刻的內修生活及完全的謙德,才能達成任務,而且重要的是他們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聽從天主的旨意,而完成了所交託的使命。

記得有一次狄剛總主教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在聖家中哪一個最常受到責備。」大家想一位天主子,一位聖寵滿被的母親,只有那完全人性的聖若瑟最有可能,而答案出人意料之外,總主教說:「沒有任何人會被責備,因為聖家中充滿了愛,這份愛包容了一切。」真是非常好的解釋,也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學習聖家-聖化日常工作

雖然原罪使人與天主分離,但天主在祂的計畫中,卻許下了自己的獨生子將要來救贖普世,直到聖母領報之時而使耶穌得以降生成人,救贖的工程由此開始;但耶穌來到世上之後,也過著與人一樣的生活,受到貧困,學習走路,需要聖母及聖若瑟的照顧,學習木匠的工藝,維持家庭生計,時間達三十年;祂所面臨的問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所遭遇的問題,沒有兩樣,重要的是祂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難題。

聖施禮華說:「上主在1928年使主業團出現了,以提醒基督徒,正如我們在創世紀中所讀到的,天主造人,是為了要人工作。我們來到這裡,是為了叫人再度注意耶穌給人作的榜樣:祂在納匝肋花了三十年,從事一個木匠的工作。在祂的聖手中,一份職業工作,無異於生活在全世界千百萬人所從事的職業工作,就被轉化成為一個由天主自己從事的職務。

工作成為了上主救贖我們的一個環節,成為了一條我們得救的渠道。主業團的精神反映一個令人驚訝的現實(它已經在許多個世紀以來,被許多基督徒忘掉了),就是任何正直的、值得人去做的工作,都可以被轉化成為一個天主做的事業……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成聖意味著聖化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聖化自己,以及藉著工作去聖化他人。」[3]

結論

聖家三聖的成員,包括了辛勤工作餵養家庭的父親,聖若瑟;整天忙於家務照顧孩子的母親,聖母瑪利亞;以及天主子耶穌基督,他們是我們每個家庭最佳的學習對象。我們說在家中充滿了愛並與天主同在,九如同在「天堂」一樣,相反的,如果家中充斥著爭執與分裂,那就如同生活在「地獄」中了,我們希望自己的家庭狀況是如何呢?

學習聖家的榜樣,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我們終身模仿及努力的對象,我們要試著做到盡可能與他們相似。我們應該倚靠天主的恩寵,藉著聖若瑟及聖母瑪利亞的代禱,在主基督內找到並學習到最純正的人性,這也是我們所熱切期望能達到的目標。

我們這樣的想法,只要依賴對聖家的熱愛,從個人的內心開始改變,進而能夠改變整個世界,就如同聖施禮華說:「一個秘密,這是個公開的秘密,這個世界的危機,是唯有聖人才能解決的危機,天主要一群人,在每一項人類的活動中,都有『屬於祂的人』,如此…『pax Christi in regno Christi』—『基督的平安,臨在於基督的王國內。』」[4]

[1] 天主教教理, 1653

[2] 同上, 1604

[3] 聖施禮華,《與施禮華蒙席會談》,55

[4] 聖施禮華,《道路》,301

Loading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