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的榜樣之二:梅瑟的聖召及使命

信德的榜樣之二:梅瑟的聖召及使命 這是一系列關於聖經中一些深信天主和祂的安排,堪作我們榜樣的人物的文章中的第二篇。 譯者:林豪,校對:主業團 參考網頁: 信德的榜樣之二:梅瑟的聖召及使命 – 主業團 (opusdei.org) 我們剛閱讀了亞巴郎的信德,如何服從和信賴天主的榜樣,以致他理所當然地被稱為「一切……相信的人的父親。」[1] 現在,我們要看看發生在梅瑟身上的一些事件,好給我們一個機會,去...


信德的榜樣之二:梅瑟的聖召及使命

這是一系列關於聖經中一些深信天主和祂的安排,堪作我們榜樣的人物的文章中的第二篇。

譯者:林豪,校對:主業團

參考網頁: 信德的榜樣之二:梅瑟的聖召及使命 – 主業團 (opusdei.org)

我們剛閱讀了亞巴郎的信德,如何服從和信賴天主的榜樣,以致他理所當然地被稱為「一切……相信的人的父親。」[1] 現在,我們要看看發生在梅瑟身上的一些事件,好給我們一個機會,去視信德為自我委身於天主。

的確,梅瑟終其一生的特點,就是他以信德來回應天主的啟示。因此,我們在致希伯來人書讀到:「因著信德,他不害怕君王的憤怒,而離開了埃及,因為他好像看見了那看不見的一位,而堅定不移。因著信德,他舉行了踰越節,行了灑血禮,免得那消滅首生者,觸犯以色列子民的首生者。因著信德,他們渡過了紅海,如過旱地;埃及人一嘗試,就被淹沒了。」[2]

當天主來接近我們,邀請我們要有信德時,祂不只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真實的;祂把自己賜給我們。當我們接受信德這個恩物時,我們就開始走上奔向天主的旅程,並為了愛而完全委身於祂。「天主等候著你。因此,不論你身在何方,你必須承諾要愉快地、親愛地、熱切地效法祂,與祂結合,儘管你的際遇也許--甚至長久地--要你逆流而上。天主等候著你,需要你的忠信。」[3]

以信德來回應天主,會給我們的一生帶來光明,賦予我們一種使命感。「基督徒的信仰與聖召,影嚮所及,遍及全部生命,而不只限於局部。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必然要求我們獻出自我,完全徹底地獻出自我。有信德的人,用這個嶄新的觀點,看待人生的各個方面,我們的生命,乃是天主給我們的恩賜。」[4]因此,信德「成為了思想與行動的,改變整個人生的新標準。」[5] 人若有信德,就必須一生以實踐使徒使命,來委身於天主。

藉著信德之光而生活

在梅瑟出生之前,法郎已經下令殺害所有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嬰。「因著信德,梅瑟……被他的父母隱藏了三個月。」[6] 這句話暗示,他的父母憑信德意識到,天主的旨意不是要讓孩子死去;他們的信德給了他們力量,去違抗統治者的命令。他們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會決定一切。當他們以為自己已經放棄了他們的兒子時,天主的旨意不僅讓他們看到孩子被一個埃及公主收養了,而且更使孩子的母親,能夠繼續餵養他及照顧他。[7]

梅瑟在法郎的宮殿裡長大,並且學習了埃及人的一切知識。但是一件事發生了;它徹底地改變了他的生活。為了保衛一個以色列人,他殺了一個埃及人,因而成為一個逃犯。梅瑟選擇了站在他的以色列同胞們的這一邊。我們可以看出,他這個決定是基於對信德的信念,察覺到自己也是屬於天主的選民。「因著信德,梅瑟長大以後,拒絕被稱為法郎公主的兒子,他寧願同天主的百姓一起受苦,也不願有犯罪的暫時享受,因為他以默西亞的恥辱,比埃及的寶藏更為寶貴,因為他所注目的是天主的賞報。」[8]

梅瑟透過信德之光意識到,接受以色列人所遭受的仇恨和蔑視,比接受埃及那導致精神上永劫不復的物質享受,更有無限價值。「我要告訴你,人生在世的寶物是什麼,好使你切勿輕視它們:饑渴、冷熱、痛苦、恥辱、窮困、孤獨、背叛、譭謗、牢獄……」[9]

梅瑟必須逃離埃及,以避免落入法郎的魔掌。於是他就來到了西奈半島的米德楊。驟眼看來,他的善意和他對被囚在埃及的以色列人的關懷,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好處。然而,人類並不是世界歷史的唯一角色,甚至也不是主要角色。當梅瑟在他所到的新國家定居下來,理所當然地以為從此可以過正常的生活時,天主出現在他面前,並且向他啓示,在他出生時就已經預留給了他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成為了梅瑟的聖召,而且將要塑造他內心深處的自我。

以信德來回應它

梅瑟的使命立足於歷代聖祖的歷史背景中。天主聽到在埃及被壓迫的以色列子民的哀號,「就記起了祂與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所立的盟約。」[10] 祂揀選了梅瑟來解救祂的子民,使他們擺脫奴役。天主忠信於祂對亞巴郎的承諾,再一次介入了人類的歷史。「那時梅瑟為他的岳父,米德楊的司祭耶特洛放羊;一次他趕羊往曠野裡去,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上主的使者從荊棘叢的火焰中顯現給他;他遠遠看見那荊棘為火焚燒,而荊棘卻沒有燒毀。梅瑟心裏說:『我要到那邊看看這個奇異的現象,為什麼荊棘燒不毀?』上主見他走來觀看,天主便由荊棘叢中叫他」[11] 這個關於梅瑟受召的故事,給我們顯示出每一個召喚,都含有的基本要素:天主主動地把祂自己啓示給一個人;祂把一個任務委託給他,並承諾會眷顧他,使他能夠完成這個任務。

天主以驚人的方式,開闢了一條道路,並使自己適應那位,正在聆聽祂說話的人。祂用燃燒不滅的荊棘叢,吸引了梅瑟的注意,然後叫他的名字:「梅瑟!梅瑟!」[12]天主叫他的名字兩次,是為了強調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重要性,並對這項召喚賦予確實性。每個召叫都包含著這種它來自天主的意識,讓那個受召的人,感到自己正是在天主的手中,使他感到平安。這是依撒意亞在他的讚美詩中所表達的:「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13] 聖施禮華喜歡品味這句話,並且把它同撒慕爾的回應併合起來:「Ecce ego quia vocasti me!『我在這裡,因為你叫了我!』」[14]

天主的召喚帶給人一個信念:這個召喚不是一個幻想,一個虛像。梅瑟的受召強調後者,因為天主用以下的說話,顯示了自己:「我是你父親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15] —— 祂就是他的祖先們所相信的唯一天主:「我是自有者。」[16] 每一個聖召都包含天主這種親密的主動,天主讓人在其中認識祂。

我們可能會覺得梅瑟的反應令人驚訝。雖然他看到了那燃燒不滅的荊棘叢的奇跡,並且確認正在發生的事情是真的,但是他竟開始找藉口:「我是誰,竟敢去見法郎?」[17]他試圖擺脫天主委託給他的任務,天主對他的要求,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這個任務的難度。他的信德仍然薄弱,但他的恐懼,並沒有導致他轉身逃離天主的臨在。梅瑟簡單地向天主說話,提出了自己的異議,然後讓天主展示祂的神力,以補救他的弱點。

在這個過程中,梅瑟親自體驗到天主的力量。天主開始藉由他來行一些奇跡,又讓他之後也在法郎面前也這樣做。[18] 就是這樣,梅瑟意識到他自己的有限能力,不是怎麼一回事,因為上主不會離棄他;他察覺到,將要從埃及解放以色列人的是天主自己。他必須做的,只是作為一件良好的工具而已。在任何叫人渡真正的基督徒生活的召喚中,天主都會向那個受召的人,保證自己對他的青睞,並且表明祂會與他親近:「看我與你同在。」[19] 對所有為了造福人類,而接受了一個艱難使命的人,天主都會說同樣的話。

對天主的使命保持信德及忠實

梅瑟意識到自己的使命,由始至終都讓自己對天主的承諾引導著自己。他確信是天主要把選民帶去應許之福地,確信與天主同在,他就能克服所有困難。「因著信德,他舉行了踰越節,行了灑血禮,免得那消滅首生者,觸犯以色列子民的首生者。因著信德,他們渡過了紅海,如過旱地;埃及人一嘗試,就被淹沒了。」[20] 但是,他這種信德,並非只是建基於他以前,在某一天接受了的召喚,而是藉著單純地、謙遜地與天主對話而得以延續的。天主是看不見的,但是信德在某種方式上,使祂能夠被人看見,因為信德是一種對未見之事的確證方式。[21] 對天主的信頼,會使一個人活出個人的召喚,並甘願承擔其一切後果。

因為信德是一個活生生而且真確的事實,又需要成長,所以與天主對話,是永遠不能結束的。祈禱會點燃人的信德,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聖召,所帶來的存有意義。信德的生活遂開始發展,把祈禱與日常事物聯成一氣,並敦促我們捨己為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現自己的聖召的豐饒。因此,學習如何祈禱和教導他人祈禱,是很重要的。就如聖施禮華所教導我們的:「許多事物,無論是在物質,技術,經濟,社會,政治或文化等任何方面,若是任其自然發展,或讓它落到無信德光照者的掌握中,便會變成超性生活的障礙。它們便會形成一種敵視教會,拒絕向教會開門的店舖。你,身為教友,或許,也身為研究工作者,工人,作家,科學家,政治家或勞動者……,你有責任去聖化這些事物。請牢記,正如保祿宗徒所說:整個宇宙在呻吟,猶如臨產的陣痛,期待著天主兒女來予以解放。」[22]

簡言之,梅瑟是信德、忠誠和實效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的一個特別好的例子。梅瑟是忠誠和有實效的,因為天主與他很親近。天主很親近他,因為他不會試圖逃避天主的目光,反而會坦率地說出自己的疑慮、恐懼、和軟弱。即使當一切似乎是失敗,即使當剛剛得到解放的人民,卻去鑄造和崇拜一隻金牛時,梅瑟對天主的信賴,使他能夠為人民轉求。這樣,他們的罪過,就被轉變成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讓天主的憐憫更加清楚地顯示出來。[23]因為天主「永不厭倦寬恕我們!反而是我們厭倦了請求寬恕。」[24]

致希伯來人書突顯了梅瑟的信德,在某些特殊時刻閃耀出來。但是我們可以詳閱他一生的經歷,而找到更多這種時刻。例如當他上西乃山去拿取十誡約版時,以及當他與人民訂立,和正式公布天主與他們之間的盟約時,他都服從了天主。最簡潔、最準確的讚美就是,在申命記末段所敘述的:「以後在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一位像梅瑟一樣的先知,與上主面對面地來往。」[25]

梅瑟一生的標記,就是那個不可分離地與他的使命合而為一的召喚:天主召叫梅瑟去解救祂的人民,並帶領他們,「領他們離開那地方,到一個美麗寬闊的地方,流奶流蜜的地方。」[26]以色列因著天主託付梅瑟的使命,而獲得的解放,預像了基督徒的得救:一個真正的解放。基督就是通過祂的死亡和復活,而為我們罪惡的徹底奴役,做了贖價的那一位,從此打開了通往真正的「應許之福地」—— 天堂 —— 的途徑。歷史中的出谷記,無以上之地得到滿全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心,就是我們對恩典的回應。「舊人」已經被換上了「新人」;舊的生活已被拼棄,而現在我們要在新的生活裡行走。[27] 這種個人靈修的出谷,就是一個徹底的解放,使人能夠更新個人和社會兩層面。

如果我們實踐自己的聖召,且幫助朋友們也實踐他們的聖召,我們將會把基督的解放帶給所有男女。正如教宗所說的,我們必須「學會衝出自我,去尋找他人,走向有人生存的最邊遠之處。」[28]「Ignem veni mittere in terram,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29] 以上是吾主所說的話,祂指的是祂對人類的愛火。聖施禮華想到整個世界,感到被驅使回覆說:「Ecce ego,我在這裡!」

S. Ausín – J. Yaniz


[1] 羅4:11

[2] 希11:27-29

[3] 聖施禮華,《煉爐》,51

[4]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46

[5] 教宗本篤十六世,2011年10月11日《欽定「信德年」開幕》自動諭,6

[6] 希11:23

[7] 參閱出2:1-10

[8] 希11:24-26

[9] 聖施禮華,《道路》,194

[10] 出2:24

[11] 出3:1-4

[12] 出3: 4

[13] 依43:1

[14] 聖施禮華,《道路》,984。另參閱由P. Rodriguez編輯的《道路》的詳註-歷史版中關於這一點的評論。

[15] 出3: 6

[16] 出3:14

[17] 出3:11

[18] 參閱出4:1-9

[19] 參閱創28:15,蘇1:5等

[20] 希11: 28-29

[21] 參閱希11:1

[22] 聖施禮華,《犁痕》,311

[23] 參閱出33:1-17

[24] 教宗方濟各,2013年3月17日《三鐘經》的談話

[25] 申34:10

[26] 出3:8

[27] 參閱羅6:4

[28] 教宗方濟各,2013年3月27日與公眾的會面

[29] 路 12:49

Loading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