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2聖伯鐸建立宗座慶日

2021.02.22聖伯鐸建立宗座慶日 作者:林豪 伯多祿的個性與地位 在聖經中,被提到最多次的一個人物,可以說是非伯多祿莫屬了。他自認為是「最愛主耶穌」的一位宗徒,每次主耶穌向宗徒們提出問題,他總喜歡搶先回答,或是代表宗徒們回答問題,他的個性很魯莽、衝動又有一些怯懦,而且作甚麼都要搶第一。 印象中,伯多祿最謙遜的一次表現,是在主耶穌召選他的時候,當時耶穌站在革乃撒勒湖邊,祂上了其中一隻屬於西滿的...

2021.02.22聖伯鐸建立宗座慶日

作者:林豪

伯多祿的個性與地位

在聖經中,被提到最多次的一個人物,可以說是非伯多祿莫屬了。他自認為是「最愛主耶穌」的一位宗徒,每次主耶穌向宗徒們提出問題,他總喜歡搶先回答,或是代表宗徒們回答問題,他的個性很魯莽、衝動又有一些怯懦,而且作甚麼都要搶第一。

印象中,伯多祿最謙遜的一次表現,是在主耶穌召選他的時候,當時耶穌站在革乃撒勒湖邊,祂上了其中一隻屬於西滿的船,開始講道,講完之後,就對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罷!」西滿回答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一位專業漁夫,卻要聽從一位專業木匠的指導,去捕魚,這確實是很新鮮的事,結果如何呢?他們照樣辦了,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了。

他們遂招呼別隻船上的同伴來協助他們。他們來到,裝滿了兩隻船,以致船也幾乎下沉。西滿伯多祿一見這事,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祢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西滿和同他一起的人,因了他們所捕的魚,都驚駭起來;他的夥伴,即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也一樣驚駭。耶穌對西滿說:「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他們把船划到岸邊,就捨棄一切,跟隨了他。(路5:1-11)從此以後,伯多祿就緊跟著自己的師父,最後完成了師父所交付給他的任務。

在聖經中有許多的細節,描述出伯多祿的個性與行事作風,同時也述說了伯多祿地位的重要性。特別是,主耶穌自己親自在伯多祿「這樣的一塊磐石」上,建立了教會,為了繼續完成祂的使命。而且是由那些相信祂的宗徒及門徒們,共同建立起來地,而且這個教會將要持續到永遠。

耶穌親自任命聖伯多祿,作為祂的代表或繼承人,成為宗徒之長,在聖經中紀載著,當時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搶先回答說:「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這一次的回答,他得了滿分,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

我再對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絕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16:13-18)

主耶穌對伯多祿說話的時候,伯多祿在教會中的地位,就已應允了,而在吾主作這樣的說明時,尚未建立教會,但在祂死後,祂的門徒們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建立了教會,一直到現在。

我們想一想,在人類歷史所出現的所有宗教中,沒有一個創始者、聖人或是賢士們,會對自己的信徒們詢問說:「你們說我是誰? 」或是自稱為是人們信仰的對象,頂多只是對自己的信徒們說明,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所悟出的道理及心得。然而,只有主耶穌基督表明了,自己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也就是,我們所要追隨及信仰的對象,這真的是主耶穌,非常有趣且令人匪夷所思的所在呢!

義大利羅馬聖伯多祿大殿及聖保祿大殿

巴倫主教這樣說:全世界每一位天主教主教被要求,每五年要到羅馬去述職(Ad Limina),在這一趟羅馬的朝聖之旅,主教們確定要覲見教宗,但是他們主要的目的,是要在伯多祿及保祿,這兩位大宗徒的墓前祈禱,而且從他們的身上吸取力量。

教會已經了解到這兩位聖人,既使是在他們死後的兩千年,仍然是非常關鍵性的人物。十二位宗徒代表著,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他們的任務,就是要聚集全世界人類,這一點,是他們所了解的。如果耶穌是以色列的天主,祂也就是全世界的天主,所以身為祂的門徒們,必須要走出去宣揚福音。伯多祿及保祿都來到羅馬,據說多默去了印度,其他的宗徒則到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傳揚訊息去了。

這也是為什麼有一些人認為,耶穌只是一個有啟發性的人物,提供了他們一些精神上很好的想法,但是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則毫無意義可言。如果真的是如此,他們為什麼不辭辛勞地走到地極去呢?誰會願意為了傳報這個訊息,而犧牲生命呢?所以事實上非常確定的是,我們在羅馬和這些無數的基督徒在一起,就是證明了,這些宗徒們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有價值的。

伯多祿

伯多祿出生於約納的西默盎(shimeom bar johannon),名叫西滿,是若望的兒子,來自於加里肋亞海北岸,名叫葛法翁的小漁村,他沒有受過甚麼教育,他說的是當地的阿拉美語,或許因為禮儀上的關係,也懂一些希伯來語,又因為做生意的關係,也懂一點希臘話。他並不富裕,但也不算是真的貧窮,有些證據顯示,加里肋亞地區的漁夫,所做的生意,遍及整個羅馬帝國的東部區域。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納匝肋人耶穌來到了葛法翁,祂上了屬於伯多祿的船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吧!」(路5:4)耶穌經常會這樣做,當祂登上我們的船,祂會帶著我們划到深處去,西滿是一個有經驗的漁夫,而他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路5:5)他撒了網,並且奇蹟式的補了許多的魚,於是伯多祿跪在耶穌膝前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路5:8)這一幕充分顯示了伯多祿的個性:魯莽、誠實,而且是有缺陷的。

但是西滿確實放棄了一切,包括:家庭及生計,而成為一個耶穌親密的跟隨者之一,他跟隨了耶穌,經歷了祂生命中的重大事件,例如說在「耶穌顯聖容」時,他有在場,當時耶穌登上了一座高山,祂的衣服變得潔白發光,祂開始與梅瑟和厄里亞說話,此時是伯多祿開口對耶穌說:「師傅,我們在這裡真好!」(谷9:5)

多瑪斯.阿奎納思考著,為什麼在「耶穌顯聖容」時,伯多祿會在場呢?這位大神學家如何解釋呢?「因為他最愛耶穌」,這也是顯示出了他的靈修生活。我們對基督的了解,主要是透過對祂的愛,就像伯多祿所作的一樣。

在加里肋亞海上,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當耶穌步行海面,向門徒們走來時,伯多祿也在那裡,他們都非常害怕,但是耶穌對他們說:「放心!是我。不必害怕!」伯多祿回答說:「主,如果是你,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到你那裡罷!」耶穌說:「來罷!」伯多祿遂從船上下來,走在水面上,往耶穌那裡去。

但他一見風勢很強,就害怕起來,並開始下沉,遂大叫說:「主,救我罷!」(瑪14:24-30)這件事對於教會的生命,也是一個教訓,只要我們將目光定睛於基督,我們就能夠安然度過,在歷史上的狂風大浪。然而當我轉移目光時,我們就會開始下沉了。

在耶穌生命的高峰,當黑暗勢力凝聚在祂的四周時,伯多祿也在大司祭官邸的庭院中,他置身於尋找代罪羔羊的暴徒當中,「你也是和那個納匝肋人耶穌一起的,我認識你。」他當著眾人否認說:「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他出去到了東廊,另有一個使女看見他,就對那裡的人說:「這人是同那納匝肋人耶穌一起的。」他又發誓否認說:「我不認識這個人。」

過了一會,站在那裡的人前來對伯多祿說:「的確,你也是他們中的一個,因為你的口音把你洩露出來了。」伯多祿就開始詛咒發誓說:「我不認識這個人。」在那時候,正如耶穌所預言的:「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立時雞就叫了。(瑪26:69-74)就在那時,伯多祿走出庭院,立即傷心得痛哭起來了。

在耶穌復活之後,伯多祿與宗徒們在一起,回到加里肋亞海邊繼續從事他的工作,當他們在捕魚時,發現耶穌在遠處的岸邊,在福音中敘述了一段奇怪的小細節,伯多祿當時的情況,用希臘話稱為「gymnÒs(赤身)」的,他當時是赤著身,於是就束上外衣,去見吾主。

這個場景喚起了我們,回想到亞當的形象,在犯罪之前,他面對天主時,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赤身露體的,但是在犯罪之後,他用樹葉編成了裙子,來遮掩自己。伯多祿也是如此,了解到自己曾否認主,於是將自己遮掩起來,然後再去見耶穌。

然後發生了一段美麗的對話,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

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

耶穌第三次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嗎?」便憂愁起來,遂向他說「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若21:15-17)

聖奧斯定對此段經文,做了精闢的詮釋,伯多祿三次否認主,所以要迫使他,必須要三次重新確認對吾主的愛。同樣地,在基督徒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那就我們對耶穌的愛,這一定總是會導致,我們彼此相愛:「你牧放我的羊群,你餵養我的羔羊。」現在我們應能夠了解,我們說伯多祿,是教會生命中的一個決定性的典範,藉由觀察伯多祿和他與耶穌之間的關係,在各種複雜及所有形式上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自己與主耶穌之間的關係。

G.K.切斯特頓(G.K.Chesterton)曾說過:「在我信仰的宗教中,有許多的聖人,也就是那些深知自己為罪人的人。」這是非常絕妙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我們都是罪人,但是聖人們深知這一點,因為聖人們選擇了光明。

因此當我們朝向陽光開車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擋風玻璃上的各種痕跡,如過我們背向陽光行駛時,我們會以為,擋風玻璃上沒甚麼問題。因此「當我們自我感覺良好時。」就非常確定的是,我們並沒有直接朝向天主,但是相反的,我們其實是有感受的,而卻又自認為沒有甚麼毛病。

而那些偉大的聖人,無論是方濟各、或是小德蘭、還是其他任何的聖人,他們總是第一個說出:「看!我是個最大的罪人。」為我們來說,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的,因為他們處於光明之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我們來看一下伯多祿吧!當耶穌顯現給他時,伯多祿跪伏在地說: 「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路5:8)這是他第一次脫口而出的話,因為他正身處於光明之中,這是一個人很自然的反應,並不是表示他決定要放棄了,而是他充分地意識到自己的缺陷。〔1〕

作者認為,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我們應該可以體驗到,當我們謙遜地將自己的內心,袒露在天主面前時,天主會將祂的真光,照亮我們內心的各個角落,我們會清楚地發現到自己的軟弱、不堪及一無是處,因此而自慚形穢。

但是此時如果我們轉向天主,祂卻會以無限的愛與寬恕來安慰我們,我們會因此而痛哭己罪,尋求天主的原諒,而且祈求永遠不再與祂分離,這就好像是與主相戀的感覺一樣吧!

當我們在暗室中打掃房間時,我們不會摸黑打掃,這樣如何能夠打掃乾淨呢?我們必須要點上燈,讓光線照亮屋內的每一個角落,才能將房間清掃乾淨。為我們的靈魂而言,也是一樣的,天主就是那道照亮靈魂深處的真光!幫助我們潔淨自己,重獲自由!

義大利羅馬

巴倫主教繼續說:在西滿伯多祿的生命中,發生了一件特別的事情,我們可以聚焦於此,我們必須要回到那一段,在耶穌與門徒們之間,發生在斐理伯的凱薩勒雅境內,所展開地特別談話,我們已經分析過了,耶穌所提出的問題的特殊性:「人們說我是誰?」我們來看一下,祂所得到的答案是甚麼?門徒們開始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瑪16:14)

耶穌就好像現代社會中的名人,一定是引起了廣泛地輿論關注,必然已經有許多人,提出有關「祂是誰?」的爭議,被分享出來了。而門」徒們的回答,正是反應出大眾的意見,其中共同之處就是:「他們全部都不對。」當人們說,教會不是一個民主體制時,這就是他們的意見,想要斷定「耶穌基督是誰?」這絕對不能簡單地,由眾人的意見來決定。

然後西滿伯多祿回答說:「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瑪16:16) 「祢是默西亞」這個稱呼,他可能會說阿拉美語中的「mashiach」-默西亞,意思是:「受傅者」。伯多祿知道,祂就是要來聚集各支派,潔淨聖殿,像天主一樣為王,統治以色列的那一位。但是,他又加了非常特殊的一句話:「祢是永生天主之子。」祢不只是眾先知中的一位,祢不只是所有宗教的預言家中的一位,而祢是永生天主之子。

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西滿怎麼會知道這些呢?絕不是因為他具有天生的智慧,也不是因為他受過良好的教育,也不是因為他具有特殊的專長,可以評斷大眾的輿論,而是出於聖神特殊的神恩,這是來自「天主的恩賜」。

然後,耶穌說:「你是刻法(Caiphus)。」這是他阿拉美語的名字,意思是磐石、石頭;在希臘文為「Petros」;拉丁文為「Petrus」;英文為「Peter」。耶穌接著說:「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瑪16:18-19)

教會就建立在這句對伯多祿的宣言上,她就建立在這具神恩式地宣認「耶穌是誰」。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耶穌在這裡談到了教會的未來,「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這句話不可能只是說給伯多祿一個人聽的,而是針對那些將來所有分享祂的恩典、分享祂的權能的人。

以色列耶路撒冷

在新約聖經中,有一個最具一致性的宣稱,就是伯多祿是耶穌升天最佳的證人,我們不斷地聽到:「耶穌升天了和祂顯現給了西滿伯多祿。」在聖神降臨之後,總是搖擺不定的宗徒,轉變成了具有力量與堅定之燈塔,他們的宣講,一直聚焦在復活的主題上。

在五旬節當天,他在耶路撒冷的演講,是最具說服力的福傳傑作,也可以說是他傳教的典範:「諸位以色列人!請聽這些話:納匝肋人耶穌是天主用大能、奇蹟和徵兆─即天主藉祂在你們中所行的,一如你們所知道的─給你們證明了的人。祂照天主已定的計劃和預知,被交付了;你們藉著不法者的手,釘祂在十字架上,殺死了祂;….但是天主舉揚了祂,所以,以色列全家應確切知道:天主已把你們所釘死的這位耶穌,立為主,立為默西亞了。」(宗2:14-36)

他的演講具有這樣大的影響力,就如路加所說的,所有的聽眾就心中刺痛,伯多祿的繼承人們,總是具有這項基本的任務,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見證了耶穌的復活

伯多祿在第一世紀公元50年末期,以及60年初期來到了羅馬,他為什麼要到這地方來呢?因為他知道耶穌是猶太人的君王,廣義地說,就是所有國家的君王了,所以,理所當然地,他要來到這整個帝國的中心,他大概是住在托拉斯特(Trastevere)這附近,在公元第一世紀,這裡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

伯多祿宣告說:「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了!」聖傳述說了,聖馬爾谷是第一位福音宣揚者,也是伯多祿的隨從及翻譯員,許多人認為伯多祿所宣講的內容與節奏,可以在馬爾谷福音中讀到。伯多祿在公元65年至66年致命,也是最著名的殉道聖人,就是在尼祿迫害初期教會的時候,他被釘死在雅尼庫魯姆(Janiculum)及梵蒂岡山丘之間,在那時候,是位於城牆之外。

他很可能是在尼祿競技場,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沿著人們說的(Spina)競技場的中脊線,在那裏佇立著一座巨大的方尖碑,是由奧古斯都從埃及帶回來的,如果伯多祿是在那裏被釘死的,在他最後所看的就是這座碑,而這座方尖碑,現在正聳立在伯多祿廣場的中央。

作者很喜歡以下這段有關伯多祿殉道的故事,也曾經於2002年到過這座(Domine Quo Vadis)小教堂:「傳說中,在羅馬教難的時期,伯多祿看見迫害教會的勢力愈來愈大,於是便想逃離羅馬。當他走在羅馬東南方城牆外,沿著阿丕約大道大約一公里處。

他忽然看見了耶穌迎面而來,他立即跪下同時問道:『主!祢往哪裡去?(Domine! Quo Vadis?)』耶穌回答他說:『我往羅馬城裡去重新被釘在十字架上(venio romam iterum crucifigi)』。伯多祿恍然大悟,幡然想起自己曾三次背離耶穌……現在不應逃離,轉身返回羅馬,最後在羅馬殉道。

今日,在耶穌曾顯現的那個地方有一座小聖堂,名為『主!祢往哪裡去』(Domine Quo Vadis)。進入這個小聖堂,立刻可以見到聖堂的中央一塊白色大理石,被鐵架子框著,大理石上映出人的足印,就是傳說中耶穌的足印。這塊大理石是複製的,並非真跡,原來的那塊大理石被盜偷走了,十七世紀初被尋回後,今天供奉在不遠的聖巴斯弟盎(Basilica di San Sebastiano)大教堂右側聖髑堂。」〔2〕

巴倫主教繼續說:在伯多祿致命之後,他們將他的屍體卸下來,將他埋葬在梵蒂岡山丘的小墓園裡,在第四世紀的第一位基督徒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就在這片土地上,建築了一座大殿,這座大殿經歷了許多世紀,一直到第15世紀末期,當時被拆毀了,之後建築了現在的聖伯多祿大殿。

在20世紀中期,教宗比約十二世批准了,對聖伯多祿大殿的地下室,進行挖掘作業,他們發現了一座,第一世紀的墓地,他們同時找到了一塊大石頭,上面有一個令人驚嘆的塗鴉,寫著:「Petros ani-伯多祿在這裡」。

當他們打開墳墓時,他們發現一具男人的骨骸,年紀大約是在60至70歲,體格壯碩,這也是要我們了解到的,基督宗教不是一門哲學,也不是一套抽象的信念,基督宗教是建立在一個真實的人身上的,就是納匝肋人耶穌,祂是西滿伯多祿的朋友

如果我們讀到若望一書,會發現一句話:「論到那從起初,就有的生命的聖言。」這聽起來非常的抽象,但是他又繼續寫到:「就是我們聽見過,我們親眼看見過,瞻仰過,以及我們親手摸過的生命的聖言。」(若一1:1)這就是基督宗教的基礎,就如伯多祿所了解的「生命的聖言。」西滿伯多祿親眼看到過,親手觸摸過的,這就是基督宗教所建立於這座個人基礎之上。

這是多麼諷刺和尖銳的事情,將那座方尖碑豎立在這個地方,尼祿競技場的中心,在當時,這是羅馬人的一種表達方式:「看!我們是勝利者!我們戰勝了埃及,我們奪走了他們的方尖碑,而且這是我們的大勝利。」

而現在,由我們基督徒們將它豎立在這裡,意思是說:「好吧!你們沒有贏,你們將伯多祿釘死在這裡。但是請看,現在這裡是聖伯多祿大殿啊!伯多祿的歷代繼承人,都住在這裡耶!而且他們都注視過這座方尖碑。」因此,知道嗎?這意味著,在我們的臉上,會帶著溫和的微笑,所以每次我們來到這裡時,都會陶醉在其中。〔1〕

結論

從伯多祿的一生,我們可以了解到,天主所揀選的聖人們,不是一般人眼中所要選擇的標準,例如說:高、富、帥、學識好、很聰明、有地位、有影響力等。就像是聖王達味,在先知撒慕爾揀選他時,他很年輕、不高、不壯、不富裕、是牧羊人、沒有地位等,看不出來有甚麼超乎常人的專長,伯多祿也是一樣。

教會歷史中許多的聖人們,都是這樣的,但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熱愛、信任天主」,願意為天主捨棄一切,甚至於不顧惜自己的生命,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依靠天主的恩寵,最後達成了天主所託付的責任,所以重點是在於定睛看天主,而不是有限的人類,我們都只是天主手中的工具而已。

我們可以仔細地思考一下,教會初期那位羅馬帝國,叱吒風雲的皇帝凱撒.奧古斯都,他的繼承人現在在哪裡?這個偉大的帝國在公元1453年,就已經滅亡了。然而他所迫害的天主教會,卻是由主耶穌建立在,這個有缺陷又不完美的磐石,伯多祿身上,至今他的繼承人,已經是第266任的教宗方濟各。

天主教會無論遭遇了多少狂風大浪,如今依然屹立不搖,天主的計畫確實是完美的,無論遭受多大的挫折,仍然要實現。

在歷史上多少在教會內所建立的團體、修會、慈善機構、學校、醫院等,甚至於在教會內的聖人、聖女們,所行的豐功偉業,沒有一個人會說:「這是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要將一切光榮歸於天主,一切都是依賴天主及主耶穌的恩賜、啟示及教導,所獲得的結果,當我們在世上完成這一切使命之後,我們還是要謙遜地對我們的主人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路17:10)

〔1〕 天主教在線,《天主教》第五集:不可或缺的人:伯多祿,保祿及他們的福傳歷險,參考網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4Tyv3R2u0&list=PLwfZddtBd1HYqpAIRB4oEusNEcIco1SOV&index=5

〔2〕 楊世靖,阿丕約古道「主!哪裡去」小教堂,恆毅雜誌第592期2015年12月,參考網頁:

https://sites.google.com/site/hengyeecdd/592/part4/59254

Loading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