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啟示與信仰
作者:林豪
以開放的心胸追求真理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由矇懂無知,經由不斷地學習,而逐漸地瞭解世事,我們所學習的各種學識、天文、地理、做人處事的道理或是謀生計能等,都是為使我們的理智,得到真理的光照,擺脫「無知」的束縛,繼而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哲學與生活方式,因為人的理智為追求「真理」,而人的意志則為尋求「善」。狄剛總主教說:「世上所有的問題,都是來自於『無知』。而且人好可憐!」
天主教道理(405)提到:「原罪…在於缺乏原始的聖德和義德,然而人的本性並未完全敗壞:它只是在自己本性的力量上受到損害,要受無知、痛苦和死亡權力的困擾,而且傾向於罪惡(這種對邪惡的傾向稱為「私慾偏情」)。」因此,「無知」是來自於原罪的其中一項結果,其實人的一生中,都在持續不斷地面對原罪後果的挑戰。教會內的所有修會、團體、善會、組織等都是在補救原罪的後果,而且人類所有的成就都是來自於天主的憐憫,所以沒有任何人可以自誇。
有的人自認瀟灑,無拘無束,他的一切行為,會因著時間、地點、習慣、嗜好等因素而改變,而且認為自己,不被任何原則或形式所規範,事實上他們的行為,仍然是依照他們的原則而行事,至少「沒有原則」就是他們的做事原則。同樣的,如果一個人的生命中,如果沒有賴以生活的原則與信念-亦即「真理」,相信在他的生命中,自然會失去所應遵循的方向,沒有任何可以掌握的「真理」,而且充滿了問號和矛盾;人在「真理」之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在若望福音紀載著,主耶穌曾經對宗徒們說過:「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若14:6)比拉多曾經審問過耶穌說:「那麼,你就是君王了?」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我的聲音。」:「什麼是真理?」(若18:37-38),主耶穌早已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身分,仍而因為人們的心硬,不願意接受祂,從古至今同樣的情況,仍然不斷地發生著。
當然一個人,在建立自己的生活原則時,若是在一開始就發生錯誤,相信他整個生命,也將會導致錯誤的結局,就如同科學家在做研究時,若是在開始的假設,就發生錯誤,自然也會導致錯誤的結論,所以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應該要能分辨真與偽,才能踏實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追求真理的渴望,無論是由幼稚園到研究所,都是依不同的年齡程度,學習不同的知識,這些知識是數學、物理、化學、文學、道德規範等課題,都是真理的一部份,人所能得到最大的滿足,莫過於獲得真理,這種滿足遠勝於對物質的享受,因為所有的物質都是有限的,隨即存有而後消逝,也都會耗盡消逝的。(冬天與政源)
我們應該藉由眼前的証據和事實,來了解並證實真理,例如,我和一些人相聚在一起,在這個當下就是一個存在的事實。另一種方式,則是以「理性來判斷」真偽,例如數學公式的推演或物理、化學實驗等科學方式,來加以證明。然而,我們所接受的真理,多半來自於他人的教授,而且,我們也相信,他們所教授的內容確實無誤,所以我們才會欣然接受,而成為自己的信念。
例如說,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因為有許多的証據顯示,而且証明這件事實,所以我們十分肯定。因此,對於真理的了解,首先是在於什麼因素,使我們瞭解;其次則是以什麼方式來了解「真理」。
對於我們理智,所能了解及分析的「真理」,我們稱之為「知識」;而超越理智所能了解的真理,我們必須要依賴「信德」來接受,而我們則稱之為「奧秘」了。因為人的理智有限,無法完全理解無限的「真理」,也就是「天主」,所以「謙遜」永遠是最佳的人生態度,除非天主願意親自揭示祂自己。
天主的啟示
天主是全知和全能的,如果祂願意的話,祂可以將人所不了解的真理傳述給我們,將我們應該了解的真理揭示給我們,在天主教會中教導我們,在舊約中,天主將許多重要的真理,傳輸給人類,我們稱之為「天主的啟示」。
我們以「信德」的眼光得以瞭解,天主是全真、全美、全善、有完全的智慧而且是全能的,天主可以用祂所願意的方式,將人所不了解,而應該了解的真理,揭示給我們。天主亦藉由教會訓導當局的無上權威,將真理教導給我們。
「天主的啟示」無論是直接,或是間接的傳輸給人類,都是為給人類分享祂的智慧、美善和愛。事實上,在天主內祂本是滿全而無所缺乏的,然而祂之所以要將真理啟示給人類,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愛」。就如同父母為愛子女,願意為他們犧牲一切,也就是出於「愛」,但是,人是有限的,因此人的愛總是不完全的,無法與來自天主的愛相比擬。
有些真理,是天主以「自然」的方式啟示給我們,我們藉由與生俱有的理解力,就可以得到這些知識,這些真理,並不需要藉由啟示的幫助,就得以了解,例如,天主的存在、人類靈魂的不死不滅和存在於宇宙間的自然律等,而且這些真理,是所有人類生命的基礎。這也是每個人的生命過程中,所要達到目標,而且應當要掌握的基本原則-即「天主教的價值觀」,天主願意將這些真理啟示給人類,受到啟示的人則可以清楚而無誤的明瞭。
有些真理若不藉由天主的啟示是無法了解的,因為這些真理,關係到天主的內在奧秘,例如,天主聖三的奧秘及恩寵等,這些都是屬於「超性的真理」,如果天主不啟示給予人類,人類就無法了解,所以天主的啟示,可分為自發及被動兩種方式。
「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並以多種方式,藉著先知對我們的祖先說過話;但在這末期內,祂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希伯來書1:1)所以天主不只以超性的啟示介紹自己,甚至親自來到世上與世人同居共處,為顯示祂對人類無限的愛,耶穌基督就是所有預言與啟示的滿全。
天主與人接觸並啟示真理
在人類歷史當中,天主不斷地以各種方式,與人類接觸,並且將真理教導人類,祂啟示給被選定而且適當的人,再由他們以文字紀錄或口述的方式,傳遞給其他的人,例如舊約中的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以色列)、若瑟、梅瑟、民長和眾先知,在新約中,除了十二位宗徒外,還有聖保祿等,然而在每個時代,都有許多的聖人,受到聖神的感召,為實踐天主的旨意,而為天主作見證,然而在啟示中,最有效的兩股來源就是:「聖經及聖傳」。
「聖經」是由天主所啟示的主要記載文獻,而且祂交給人類之後,經由代代相傳而至今日。「聖傳」是教會在起初即有的傳統,使我們清楚瞭解,那些書籍,確實是由天主所啟示而來,以及那些是天主願意,以聖經來啟示給人類的真理。因此,我們不願意如同那些不接受聖傳的人們一樣,冒著可能造成錯誤的方式,來解釋真理,在這方面教會是保守的,意思是要保持原有的傳統。教會訓導當局為確保所公布的教理,是正確無誤,以及擁有解釋真理的無上權威。
天主不只是在歷史的過程中,與人類接觸,既使在我們現今的生活中,聖神仍然不斷地光照我們的理智,並且驅動我們的意志,只要我們能夠擁有一顆開放而敏銳的心,與純潔的靈魂,就能夠在個人深切的內修生活中,與天主相遇,這種感受是真實而持久的,同時也是世上的一切受造物,無法替代及滿全的,因此,信仰是可以觸碰到及體驗的。
天主啟示了自己
我們來看一下巴倫主教說法,這也是我們熟知的故事:在舊約中記載著,有一個名叫梅瑟的希伯來人,他在埃及的王宮中長大,當他從埃及的王宮逃出來後,流亡了許多年,來到了西乃山的山坡上,為他的岳父耶特洛放羊,他注意到一個奇異的現象,有一些荊棘被燃燒,卻沒有燒毀,他決定到近處仔細地觀看,當他靠近時,有一個聲音對他說: 「梅瑟!梅瑟!不可到這邊來!將你腳上的鞋脫下,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地。」(出3:5)然後,這位說話者表明了他的身分:「我是你父親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出3:6)
之後,這位神,給了梅瑟一個使命,讓祂在埃及被奴役的人民,獲得自由,當梅瑟問這位要派遣他的神聖力量,請祂表明自己的名字時,他聽到了:「Ehyeh-Asher-Ehyeh,我是自有者! (I am who I am!)」梅瑟的問題是合情合理的,他在思考著,這位是諸神中的哪一位,他知道這個地方,有很多的神明,山神或河神,這個種族或那個種族的神,他所聽到的回答,卻是從來沒聽過的,因為這個神明暗示說,祂不是眾神明中的一個,不是一個可以被界定或定義的存有,祂的名字就只是「自有者!」
根據這些提示,天主教主流傳統神學,拒絕將天主視為一個存有,而是所一切存有中,至高無上的,實際上,這指出天主是「存有本身」。多瑪斯.阿奎納用了拉丁文:「ipsum esse.( 存有本身)」,多瑪斯還說:天主不屬於任何種類,甚至不是存有的種類,這就是說天主是無法定義的。
坎特伯雷的聖安瑟爾膜,著有一部有名的「存有論證」,他說:「天主是人所能想像的最大存有。」乍看之下,我們會說:「這種說法確實很直接,天主就是至高者。」但是回過頭來想一下,至高者,再加上世界,就應該比至高者還大了,因此天主就不是「人所能想像的最大存有了。」
雖然,這看起來是極大的自相矛盾,因為真正的天主加上整個世界,當然不會比天主本身還大,這些所有的推論,即使窮盡人間所有的用語,都無法詳盡的描述,天主到底確實是誰,「天主的本質」就是一項奧秘,這個詞來自於希臘文「muein」意思是「閉嘴」。20世紀的神學家卡爾.拉內說:「在陷入沉默之前,天主是我們最後要述明的那一位。」而聖奧斯定早就說過:「Si comprehendis, non es Deus.如果你能夠明白,祂就不是天主了。」
我們能夠輕易理解的事物,就是在我們身邊,屬於這個世界的一切,因為我們就在那裡,不是在其他的地方 (So there you are and you are not over there.),你就是你,而你不是別人,運用比較及對照,我們可以理解周圍的事物,如果我們說:「我在這裡,在這個地方,祢在那裡,那是天主,而我在這裡,那是一根柱子。」不是這樣的,天主不是在世界上的某個東西,天主不是在我們中間,最大的那一個,祢、我存在,然後,還有一些更大的東西存在,而天主就是那最大的東西,其實,天主並不是這個最大的存在物,天主就是祂自己。
這當然就要回溯到舊約中的梅瑟了,當有人問我:「你叫甚麼名字?」我該如何回答呢?這是一個一般常識性的問題:「你是誰?我該如何定義你呢?」天主回答說:「我是自有者!(I am who I am!)」這個回答顯然沒有告訴梅瑟答案,就好像在說:「不要問我這個愚蠢的問題,不要拿錯誤的問題來問我。」我們想一下,如果我知道你的名字,我就能夠叫你,而你就會回應,在某種程度上,我就可以掌控你,我可以在電話簿上查找你,在網路上搜尋你,一旦知道你的名字之後,也就可以了解你更多了。
所以梅瑟問:「天主,你叫甚麼名字?」而天主回答說:「我是自有者!(I am who I am!)意思是,你無法掌控我。」因此在神學上的語言,靈性生活的服務,就是這樣,它意味著,在靈性上改變你和天主之間的關係,天主是我們永遠無法掌控的那一位。
教會的權柄與信仰的傳承
天主聖子—耶穌基督親自建立了教會,因此,只有教會,才有教導真理的權威和權柄,她藉由「聖神的特殊助力」,確保對聖經與聖傳的解釋絕對無誤,主耶穌對自己的門徒說:「聽你們的,就是聽我;拒絕你們的,就是拒絕我,拒絕我的,就是拒絕那派遣我的。」(路10:16)所以,經由教會無上權威的傳承,使我們瞭解,那些是教會所核可的聖書,同時也了解到,怎樣對道理的解釋,才是正確的。
整個真理都包含於啟示中,藉此而構成了天主教「信仰的寶庫」,而且這是不能被改變的,並且經由教會的訓導當局,向所有人類公布,無論在任何時代皆可相信的。這些基本的真理,記述在我們所念的「信經」內,其他的道理,則是由其中推演出來的,因此,「信經」就是天主教道理的的大綱。
我們要接受別人所說的話,必須對說話的人有「信心」,例如說是天主自己、聖人、教宗或是教會的訓導當局等,而且他所教導的內容,必須是「可信靠的」。同樣的,要能接受教會所教導我們的一切,必須要藉由堅強的信德所支持,促使我們相信教會所教導的一切,就是天主所啟示給人類的真理,我們的信仰,並非是「一般人的信念」,而是來自天主的恩寵,所獲得的「超性的信德」。(教宗本篤十六世是當代最偉大的信理神學家,最後的結論:喔!主耶穌,我愛祢!)
在福音中有一些人,是由於耶穌所行的奇蹟,而相信祂,我們信仰的「動機」,應該不需要是藉由「奇蹟」的趨使,才願意相信。然而,經由一些人的見証,或是個人在內修生活中的體驗,就足以瞭解了。聖經中先知書的預言,就是藉著他們親身體驗,以及自己本身「信心」的激發,而完成的。例如,在基督尚未誕生以前的好幾個世紀,先知們早就預言救世主,將由童貞女受孕降生人間(依53,詠21),基督的誕生、受難與復活,正是我們信仰最重要的基礎,因此可藉由歷史,來証明這項預言的真實性。57. 加瑪里耳(Gamaliel)原則—#多明我語錄 @ 您好!這是我的部落格與您分享我的生活! :: 隨意窩 Xuite日誌
教會的生命,也是藉由這份「信心」所促成的,就如教會歷史中的殉道者,就是為了保有與我們同樣的信仰,而犧牲了生命。在當時要保有自己的信仰,卻會遭到極大的困難,就如同教會神學家戴都良 (Tertullian,+220) 所說的:「殉道者的血是信友的種子。」這句話,在全世界上許多信仰天主教的地方,得到了印證。
假如,在人們的理想與道德律發生衝突時,道德律依然保持她的原貌,不會因為人的需求而改變,雖然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地改變,但是這份信仰,所秉持的真理,卻絲毫沒有改變,就算是遭遇基督徒本身的軟弱,也無法改變地,就如,現今教會仍然為尊重生命,而遣責墮胎、離婚、安樂死和其他被扭曲的道德觀,所產生各種偏差的價值觀。
然而,對於教會訓導當局,在教導上的崇高地位,也是基於我們的「信心」,使我們才能完全接受,她滿足了人們內心最深的渴望,描繪出基督徒生活的完美概念,而我們的榜樣,就是耶穌基督的生活,並且這些高尚的美德,也藉由諸位聖人的生活言行中,著實的實現出來,例如:愛人和自我犧牲、忠實、體諒、剛毅、公義等,藉由這些美德的實踐,產生真正的喜樂(參閱第一課)。絕非那些以利己為出發點的思想,例如,物質享受、個人滿足、階級鬥爭、暴力爭奪等因素,所能達成的。
耶穌的教悔
巴倫主教說:基督徒的信仰核心,就是「耶穌是誰?」而不是祂曾經說過甚麼呢?例如,在「信經」中,從未提到耶穌說過的話,但是這些經文,卻是十分的吸引人,並且確實地與耶穌的身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然而既便是如此,我們確實對耶穌的教導印象深刻,但是對一般的基督徒來說,卻並不予以重視。
初期教會的基督徒,深刻地意識到,耶穌是雅威與祂的子民同行,所以在他們深切地記憶中,清楚地理解並傳揚耶穌的教導,無論是何時何地,耶穌的教導,是如此的令人著迷,又讓人費解,有時甚至會令人疑惑,卻具有深切的改變力量,並且總是令人難忘。
如果沒有耶穌「愛人如己」的命令,如何能終止奴隸制度呢?如果沒有耶穌「非暴力」的號召,又怎麼可能有甘地在印度的解放運動(瑪竇5真福八端,愛仇人),以及共產主義的瓦解呢(聖若望保祿二世)?又有多少根深蒂固的仇恨與受傷的自尊,被耶穌「蕩子回頭」的比喻所治癒?「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對於耶穌這些極具顛覆性的教導,促成了多少社會革命?
雖然耶穌自己,在時候還沒來到前,始終拒絕「默西亞」的稱位,但是祂確實承擔起了先知的角色,或是天主真理的代言者,人們追隨耶穌,是因為祂行了確實的奇蹟,但是,也因為從耶穌口中,所發出的甘飴永生之言,耶穌使命的核心,就是「宣講」,就這一點,我們可以在以下的事實中看出來,在福音中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耶穌遂開始對群眾講道。」
福音作者們說,在祂的整個生命中,人們紀錄、牢記並傳揚耶穌的教悔,但是在耶穌傳教最艱難的時刻,幾乎所有的追隨者都拋棄了祂,耶穌轉向十二位宗徒哀傷地問到:「連你們也要離開我嗎?」伯多祿代表所有的門徒回答說:「主!唯獨祢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我們無法想像出能比這句話,更能清楚地證明耶穌講道的大能。
福音撰寫於耶穌升天後的數十年間,瑪爾谷福音是四部福音中的第一部,在大約公元70年完成,瑪竇福音和路加福音從瑪爾谷福音中借用了很多材料。若望福音通常被認為是四部福音中最后一部,大約在公元95年完成。
大多數耶穌所說的話,大概都有所紀錄,甚至是在祂還在世上時,就已經有了紀錄,那時已經提供非常完善地口授及口傳的傳統,可以相當準確地記錄智者的言論,如過一個人的記述有誤,其他的人就提出糾正,就像現在,你講故事時有人會說:「不對,不是這樣,你把這個細節說錯了。」他們就會糾正那些傳承有誤之處,所以在精神教導方面,有十分強大以口口相傳的方式,例如一位宣講大師,在傳授或教導時,聽眾席地而坐,並常以口傳的方式,傳遞他的教導,之後這些教導,就很有可能地被記錄下來了。
然後其中有一些人,開始撰寫講稿或是親自講道,此時記錄人員同時也加以記錄下來,就因為這樣,我們就有了福音,這些都是師徒之間,代代相傳下來的。〔2〕
接納信仰努力生活
當有人教導我們時,教授者沒有辦法直接在我們的內心,給予完全的肯定,使我們告訴自己說:「這是真理。」相反的,天主能夠在我們內心給予光亮,而且使我們完全確定「這就是真理」,這個「內在的光亮」就是「超性的信德」,使我們有堅定的信心,相信天主所啟示的一切。
若不是天主願意,我們無法以自己的努力,而得到信德,因為這完全來至於天主的恩寵,所以稱之為「超性的德行」,相反地,我們卻可以拒絕祂,有時過於理性,對接納信仰而言,卻是一個阻礙,因為僅依靠自己的理解力,是無法完全了解真理的內涵的。
我們的理智,若無法得到聖神的光照,就好像一個「靈性的瞎子」,見不到光亮,而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裡,直到一天,我們如同福音所記載,在耶里哥天生的瞎子「巴爾提買」一樣,高聲向主耶穌祈求治癒,當我們打開心門,虔誠地迎接天主到來,此時我們才能真正打開雙眼,一窺生命的奧密。
天生的瞎子「巴耳提買」
在聖經裡面,能留下名字的人物,可以說是重要的人物,其中有聖人也有惡人,而新約中所記錄的「耶里哥的瞎子」(谷10:46-52)「巴耳提買」,就是一個特別的人物,聖馬爾谷願意將祂的名字留下來一定有他的原因,甚至提到「巴耳提買」是提買的兒子;「巴耳提買」是一個天生的瞎子,他一輩子就是坐在耶里哥的路旁乞討,餬口度日,我們可以想像他是一個令人同情的瞎子,生活在黑暗之中。
在猶太人的社會,將天生的疾病與祖先及個人的罪惡聯接在一起,因此我們可以想像他是生活在社會底層,被人輕視的人,為他自己而言,在世上看不到任何希望。同樣的故事在瑪竇第二十章29節也有提到,但是沒有提到他的名字。
明認默西亞
在馬爾谷福音描述到,主耶穌正要走向耶路撒冷,為完成來到世上救贖人類的使命,而當時主耶穌的盛名早已傳遍各處,就在那一天,「巴耳提買」所在的路上人潮洶湧,他可能順手抓到了一個路人,問他是怎麼一回事,他知道了原來是,納匝肋人,耶穌!正要由此經過,我們相信「巴耳提買」也早已耳聞主耶穌的大能,因此在他內心湧起了得救的希望。
正當耶穌在他面前經過時,他捉住了這唯一的希望拼命喊叫:「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罷!」這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喊叫,當時猶太人的高層,都不相信,耶穌是救世主,默西亞,而這個瞎子卻願意稱耶穌為:「達味之子!」因此他已在眾人面前宣認了主耶穌,而無論周遭再大的阻礙也抵擋不了他的信心與熱忱。(善盜迪馬斯)
信德成就奇蹟
眾人的反應又是如何呢?有人協助他嗎?沒有!甚至有人責斥,可能其中也包括了主耶穌的門徒們,但是他越發喊叫說:「達味之子,可憐我吧!」(在教會團體中有相同的情況!相互較勁,一較高下!而不是互相欣賞,彼此協助,同道偕行!遭遇到人性的軟弱,不要驚訝!)
耶穌聽到了他的聲音卻未立即回應,這是主耶穌在考驗他的信心,終於祂站住叫「巴爾提買」過來,耶穌早已知道他的要求,卻要看到他的信心,因此耶穌就站住說:「叫他過來!」眾人也不再阻止他了,而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呢!」
聖經中傳神的描述,瞎子就扔下自己的外衣,跳起來,走到耶穌面前。什麼事情讓這個瞎子拋棄了自己唯一的家當,拼命地奔向了他的希望,是主耶穌!
耶穌對他說:「你願意我給你做什麼?」這是瞎子一輩子都沒有想到,也是他所期盼最美的一句話,他毫不猶豫的說:「師父!叫我看見!」耶穌對他說:「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去了。就這樣因著信德而成就了奇蹟,藉著這樣極大的恩賜,他決定放棄一切跟隨基督。
「巴耳提買」效應
在我們跌倒、處於困境低潮、面對挫折逆境的時候,是否也像這瞎子一樣,看不見光亮,為黑暗所蒙蔽,但是只要我們看到一絲光亮,就會吸引我們的注意,跟著光亮前進。
有時候我們也會受到來自周圍的壓力,可能是自己的軟弱、陌生人、同事、朋友、甚至是最親近的人,我們是否也能像「巴耳提買」一樣擁有相同的信心,由內心深處呼喊著耶穌聖名,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只注視著前面的目標。
相反的,當別人有難時,我們是否視而不見,或也不願伸出援手呢?而我們卻成了別人奮發向上的阻力呢?
我們是否能夠像「巴耳提買」一樣,拋棄了所有的一切,跟隨了主耶穌,而什麼是我們拋棄不了的事物呢?
「巴耳提買」能在聖經上留名,我們可以猜測,他在當時就跟隨了主基督,也改變了他的一生,在初期教會也不斷地傳揚這件事,也就是筆者所認為的「巴耳提買」效應吧。〔3〕
一位基督徒的自省
作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我們必須要不斷地自我反省,並且日復一日地自我革新,改善自己,以下是個人捫心自問的幾個問題:
1. 當我們自稱為信友的牧者或是基督的代表時,先要想一下,我們的行為真的像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或是如同基督自己嗎?
2. 或是希望別人吹捧,行為傲慢,忘記自己是信友的僕人,或是如同基督一樣,是僕人中的僕人呢?
3. 我們是在一直追求自己的虛名,還是真的在宣揚福音,為了光榮天主而做每一件事情呢?
4. 我們是否做到同道偕行,還是你爭我奪,相互踐踏呢?
5. 我們是否以基督之名,而樂於盡情享有特權,忘記了要為最小的兄弟服務,要愛人如己呢?
6. 我們是否以自己的立場或想法來批判他人,毀謗他人,忘記了主基督才是唯一的審判者?
當我們發現教會內的兄弟姊妹,不像我們所學的教義一樣行事時,不要感到失望,因為主耶穌也被同樣的敵視,甚至於被無情地屈辱且被殺害,所以「沒有僕人大過主人的。」(若13:16)我們不要害怕在我們眼前所發生的一切,而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以此為榮,並且不斷地與主基督認同。
結論
最後不禁讓我想起,狄剛總主教將天主教教義摘要為20個字:「天主是愛,愛主愛人,愛人如己,愛人如主,如主愛人。」這才是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應該體現的。
以堅定的「信德」活出信仰
「信仰」是可以理解的,她並不會與人類的理性相違背,信仰與理性之間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天主自己創造了所有自然界的實體及存有,這就是客觀的理由,而且祂還將這些真理,啟示給人類,因此,對天主所啟示的真理,與人以理智所發現的真理,是不會有衝突的。只在於是自發性的或被動的差別而已,在信德與理性之間、科學與信仰之間不會有真正的衝突,因為世上的一切及宇宙萬有皆來自於祂,天主不能反對或與自己相衝突。
「信德」是來自於「超性的恩寵」,我們應該懇切地向天主祈求這份恩寵,就如門徒向耶穌請求:「主,請增加我們的信德。」(路17:5)這句話,也是對未來所有的基督徒說的。「信德」使我們藉由聖神的光照,引導我們的思、言及行為,當我們奮鬥著依照所深信的信仰而生活時,這才真正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基督徒。
就如教宗聖大額我略(Gregory the great)曾說:「那真正將他的信仰實踐於行為的人,才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因此聖保祿說:有的人只將信仰掛在嘴上,『他們聲稱自己認識天主,但他們以行為來否定祂』。」聖施禮華也說道:「依賴信德生活,並不意味著要做些奇怪的事,而是要時時準備面對,在應保有基督徒的行為情況下,或在與非基督徒相處的環境中,發生衝突時所作的見証。」(道路:380)
人們為了自己的需要,而塑造出人為的偶像,來朝拜,年輕人則在不同的年齡,也為心中不同的偶像所吸引,甚而成為學習的對象,但是,真理的存在不會因為人為的因素,而受到阻礙或消失。然而,「信德」使我們深信擁有了真理,同時藉著「信德」,使我們肯定所學習的真理,遠超過我們親眼所見,或是自己的思想所能了解的。因為來至於人的是會出錯的,然而來至於天主的,則是不會有錯誤的,祂不會欺騙人,也不會被欺騙,因此,藉由「信德」我們才能全心信賴,天主所教導我們的一切。
聖施禮華告訴我們:「由於我們擁有了真理,使我們能夠愛近人,因此而產生對自我的肯定,這樣將引導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以及處於任何環境下不致陷於黑暗,不會不了解自己為何活在世上?目標是什麼?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換句話說,這些問題來自於沒有真正的信德。」(道路:575)「我們怎麼能無動於衷?我們有責任,將我們的信仰傳給周圍的人,就如門徒們在接受了我們的天主,耶穌基督教導之後,所做的一樣,這就是使徒工作。」(道路:1)
一但我們全心接受了信仰,就會發現自己是屬於天主的人,我們不只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同時也發自內心與祂認同,願意一生為主所用,但是,我們在實行天主的旨意之前,首先應該學習必須明瞭的道理,以及要將我們的信仰實踐於日常生活之中,以生活來作見證,因為信仰不是理論,而是為使人生活的。
筆者深深地感受到,天主十分重視環保且賦予仁慈,總是會廢物利用,將人由廢墟中提出來,祂利用人的有限,來成就祂神聖的事業,人只有時時感謝、依賴和以補贖的精神,回報祂的大恩。
〔1〕 天主教在線,第三集:天主的臨在,不可言喻的偉大奧蹟,參考網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wtcBJ71Xsw&list=PLwfZddtBd1HYqpAIRB4oEusNEcIco1SOV&index=3
〔2〕 天主教在線,第二集:我等喜樂,耶穌的教誨,參考網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kEeKTKuxv0&list=PLwfZddtBd1HYqpAIRB4oEusNEcIco1SOV&index=2
〔3〕 林豪,「巴耳提買」效應,參考網頁:
https://blog.xuite.net/lin.haw/twblog/128328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