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聖方濟各沙雷氏(St. Francis de Sales)
主教聖師、聖母往見會副會祖
聖方濟各沙雷氏,是我很喜歡的聖人之一,我特別喜歡他所寫的「成聖捷徑」,內容非常豐富,很適合作為神修閱讀及默禱的書籍。
他被稱為是「和善的聖人」,但是事實上他的脾氣剛烈,然而他不斷地奮鬥革除他的壞脾氣。
據說當他在與屬下交談時,時常會氣憤填膺,但是他仍然控制脾氣,溫和地循循善誘。聽說後來有人發現他的桌子底下滿是抓痕,可見他如何地克制自己的脾氣了。
我也很想訂購一張與他相同質料的書桌呢!
適合大眾的靈修
聖方濟各沙雷氏藉著多方面的活動教育基督徒,讓他們明白靈修是適合各式各樣的人。他完全投身牧者使命,在簡樸的人面前成為簡樸的人,與基督教徒討論神學,為渴望服侍基督的人介紹「獻身生活」,向他們講論天主之愛的奧秘,用心使靈修生活切合平信徒,並使敬禮祈禱成為愉快和使人嚮往的經驗。
這位日內瓦主教也著有大量書函,並撰寫多本靈修經典,分別為《虔誠生活入門》(Introduction to the Devout Life)、《論天主的愛》(Treatise on the Love of God)及《靈修講道》(Spiritual Conferences)。其中,《論天主的愛》及《靈修講道》是寫給他與聖婦方濟加尚達爾(St. Jane de Chantal)於一六O七年創立的聖母訪親女修會,而《虔誠生活入門》是特別針對平信徒而撰寫,至今仍發揮影響,就像初寫成時一樣。聖方濟各認為:「如果說任何一種生活方式有礙虔敬,則是異端。」
會祖方濟各
方濟各指導的告罪者之一,就是方濟加尚達爾(Madame Jane Frances de Chantal)。她是個寡婦,育有四個子女,渴望聖德,認為方濟各沙雷氏神父是位出色的神師。尚達爾身邊的幾個虔敬婦女也渴望聖善生活,方濟各主教建議她們成立修道團體,甚至為她們買了一座小房子。首批成員為方濟加尚達爾、查洛蒂布查德(Jeanne Charlotte de Brechard)、積琪蓮法弗(Jacqueline Favre)及積琪蓮科思特(Jacqueline Coste)。新修會稱為「聖母訪親女修會」(Sisters of the Visitation),因為她們藉著探訪窮人,效法聖母為依撒伯爾帶來喜訊。修會人數日漸增加,不久便在法國其他地區開設修院。她們探訪窮人和病人,給他們物質援助和精神安慰。最後,教廷決定修女應留在修院,不應到處進行探訪。主教很失望,但服從教廷的決定。
方濟各主教遭抹黑
方濟各主教接納一位美麗但名聲不好的女青年貝洛特(Bellot)加入安錫(Annecy)的聖母訪親修院,招致許多人的閒話,甚至有人偽造一封方濟各主教寫給貝洛特的信,暗示主教愛上她。方濟問心無愧,因此保持平靜。偽造信件的人在一六一七年病重後,承認他的罪行,請內莫爾公爵(Duke of Nemours)代為懇求主教寬恕他。
溫良
聖方濟各沙雷氏親切、友善和溫良地對待任何人,包括迫害他的加爾文主義者、無禮的乞丐、多言的婦女及不喜歡他的人。他被稱為「和善的聖人」、「最溫良的聖人」、「愛德專家」、「最富人情味的聖人」、「最討人喜歡的聖人」。
律師佩利特(Pellet)抓緊每個機會侮辱和誹謗方濟各,甚至在聖母訪親修院大門大字標題貼上「日內瓦主教之妻妾」。一天,方濟各遇上這個律師,並對他說:「你怨恨我,用盡各種方法破壞我的名聲……你知道嗎?即使你挖掉我一隻眼睛,我仍會用餘下的一隻眼睛真誠注視你。」他的表兄類斯沙雷氏曾問他說:「你不生這個律師的氣嗎?」方濟各答說:「當然生氣,我血脈沸騰,但經過廿二年的自製、自我省察和掙扎,我已學懂控制我的怒氣。」
人文精神
以下是聖方濟各沙雷氏實踐的人文精神,他熱愛和欣賞的事物為:
– 大自然,並接納人性的價值和良善。他欣賞大自然,觀察雀鳥和蜜蜂,在美麗的景物和美好的大自然,看見造物主的美。
– 藝術和美的表達,例如畫和詩歌。
– 優美的風格:「用不適當的方法述說美好的事物,只會徒勞無功。不要多言,只要說得好,便可成就許多事。」難怪他成為作家的主保!
– 音樂:方濟各承認,他對音樂認識不多,不會唱歌,但喜歡音樂。他在《論天主的愛》寫道:「兩年前,我還在米蘭,在一個年青婦女的修院聽到修女的歌聲,是那麼悅耳,比任何聲音還要美妙,無可比擬……」
– 人情味:他認為人性之愛與天主之愛沒有衝突。據說聖方濟各沙雷氏曾為一個不懂寫作的青年撰寫情信,表達他對女友的愛。
與世長辭,光榮列品
方濟各在里昂市生活時患了重病,醫生按當時的醫學技術,採用痛苦的療法。當清楚知道他無法救治後,他領受臨終聖事。這位良善的主教出於愛德,希望把身體留作醫學研究,心臟則送往聖母訪親女修會的母院。方濟各沙雷氏為光榮天主和拯救人靈而耗盡精力,在一六二二年十二月廿八日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教宗曆山七世在一六六五年宣告他為聖人,並在一八七七年獲碧嶽九世宣告為教會聖師。一九二三年,碧嶽十一世宣告他為作家的主保。在他的出生百周年慶典結束時,保祿六世尊稱他為「天主之愛的聖師」。
方濟各沙雷氏與鮑思高神父
聖若望鮑思高參加準備晉鐸的退省時,在寫下九個決志後,寫道:「聖方濟各沙雷氏的愛德和溫良是我的指引。」(BM I, 385)為方濟各沙雷氏撰寫傳記的作者指,他生性易怒急躁,經過多年耐心的努力後,他才成為親切、友善、溫良的聖人。
慈幼會會憲第十七條為:「會士在聖方濟各沙雷氏的人文主義薰陶下,雖然知道人有弱點,但更深信人富有本性和超性的潛力。會士欣賞現世的價值,絕不長噓短歎,或對自己的時代抱消極的態度:他會辨別善惡,擇善固執,尤其是那些為青少年所喜好的事物。身為傳報基督的喜訊者,他當然常常喜氣洋洋。他把這喜樂散播給人,並教他們培養基督徒生活中固有的喜樂,且學習以歡欣的心態面對人生:『讓我們懷著神聖的喜樂事奉天主吧。』」
鮈思高神父清楚明白,他的追隨者在服務青年時,需要一個溫良親切的楷模。因此,他選擇聖方濟各沙雷氏為他們的模範。這位青年良友稱他的修會為「聖方濟各沙雷氏會」(The Society of St. Francis of Sales,中譯為「慈幼會」),稱他的神子為「沙雷氏會士」(Salesian,中譯為「慈幼會會士」)。在一九四七年舉行的第十六屆全會代表大會,修會名稱加上「聖若望鮑思高」,因此慈幼會的縮寫由「S.C.」改為「S.D.B.」。
Mustard Seed Singapore,參考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ustardseed.msmm.1/posts/92650949148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