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死》康熙十字歌-吳新豪神父

「基督死」是一首很不尋常的歌。首先這首歌似乎很少人唱過或聽過,甚致連教會(包括基督教)的聖歌集裡也很少出現。另外、這首詩歌首先進入眼簾的不是「上主」「垂憐」等字眼,而是一連串的數目字和度量,有點令人抓不到重點;最後,它的作者竟是大清帝國的聖祖康熙! 功成十架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 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垓驚九品, 七言一畢萬靈啼。 耶穌受...

「基督死」是一首很不尋常的歌。首先這首歌似乎很少人唱過或聽過,甚致連教會(包括基督教)的聖歌集裡也很少出現。另外、這首詩歌首先進入眼簾的不是「上主」「垂憐」等字眼,而是一連串的數目字和度量,有點令人抓不到重點;最後,它的作者竟是大清帝國的聖祖康熙!

功成十架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 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垓驚九品, 七言一畢萬靈啼。

耶穌受難,死亡,然後復活,是祂一生 – 救贖「福音」的高峰:以四福音中最簡約的馬爾谷來說(全書共十六章),對耶穌受難的一周,也交代得一關點也不馬虎,約佔全福音書的五份之一:有些學者索性稱這福音前面的部份為「導言」。而康熙就把整個受難的過程,壓縮在一首七言律詩的五十六個字裡。康熙為了增加詩的趣味性,用了一種頗流行的技倆,就是把數目字和度量系列都放了進去。在這作品中,可見康熙對福音的稔熟,以及寫作的造詣。

功成十架血半溪

讓人想到耶穌在斷氣時說的最後一句話:救贖的工程在十字架上「完成了」;血」貫穿著耶穌受難的整個過程:橄欖山祈禱通體血汗、被鞭打、被釘和被刺穿的苦痛,也道出這是祂犧牲極至的表現:「這是我的血,新約的血,為大眾傾流,以赦免罪過。」

恩流分自西作者明認並接受救恩來自東方,「來自以色列」,且要再傳遍普世。

身列四衙半夜路這是耶穌在晚餐後,一夜之間受的四輪審訊:大祭司蓋法,羅馬總督比拉多,分封侯黑落德,再回到比拉多。整夜的折騰,直到第二天。這何嘗不已是一段「苦路」?

徒方三背兩番雞耶穌在晚餐後警告伯多祿說:「雞叫兩遍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山園祈禱時又一再提醒說「你們醒寤祈禱罷! 免陷於誘惑。心神固然切願,但肉體卻軟弱。」後來事實上卻發生了。

五千鞭撻寸膚裂雖是是文字上誇張的手法,但劊子手在鞭撻時絕不會留情。加上羅馬式的皮鞭,乃是一杆多頭,而每條皮革製成的繩頭上還嵌有一些鉛丸和骨制尖鉤。鞭打之下,雖有法令防止把犯人提前弄死,限定鞭打的次數,但是血肉橫飛寸膚裂,仍是很難避免的。

懸垂二盜齊

耶穌的身軀終於被高高的釘在十字架上;被列在兩強盜之間,更大大的增加了耶穌的羞辱。
慘慟八垓驚九品

「八垓九品」應是調整了常用的「八荒九垓」:表示天下各地,與天上「九品」天使都為救主的死而慘慟。(更正教對天使的見解不盡相同,大都把「九品」解作大官,甚致帝王自己。)

言一畢萬靈啼

耶穌在十字架上斷續地講了七句話,把人事都交待過,最後一句是向派遣祂來到世上的聖父說:「父啊! 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說完這話,便斷了氣。其時天顯異象:無論有靈無靈之物, 都為天父真子的死而哀痛。

一般歷史書中的康熙是那位亦文亦武,雄才大略,勤政愛民,全方位的清聖祖。他繼承了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皇帝留下的江山,經過在位六十一年的經營,開啟了康雍乾三朝盛世的輝煌局面。

然而這位帝王史上的一代英主,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接,有著近乎傳奇的開端。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他本只是第三子,順治因為接受了湯若望 – 當欽天監的德國傳教士 – 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

以後康熙採取了保護天主教宣教事業的政策,用耶穌會士南懷仁等接替湯若望,任欽天監。另一方面更聘請教士們為自己和皇子等講授西方天文、地理、數學、科學、人文及宗教知識,同時也利用他們的專長,修訂歷法,製造鎗砲,編纂地圖等。在傳教士長期的教導下,以康熙的才華,寫出《基督死》這首七言律詩就不足為奇了。

比較費解的是一首如是上乘的作品,到了一九七四年才由 黃永熙 博士譜成聖歌出版。這就不得不佩服這位當代的音樂家,熱心教會事工的基督徒,他有如何的熱忱、眼光和心胸闊大。

黃永熙博士 (1917-2003) 遵循父親的勸導,進工程學院修讀土木工程,一直至畢業時都沒有機會進入音樂學院正式就讀。但小時卻憑興趣自修及找老師學習音樂:十二歲時,就為母親生日寫了一首「慈母頌」送給母親。長大後作曲,指揮合唱團、管絃樂團、教會詩歌班,開音樂會、教學等成了他一生不斷從事的工作,使他成為中國近代音樂,尤其是教會音樂重要的推手。另一方面他亦投身教會文藝、出版、管理諸多的工作,從大陸而美國而香港(他在紐約工程公司擔任設計結構工程達十七年),使他的一生充實而多采多姿。

黃永熙博士對教會音樂最主要貢獻之一,就是擔任了「普天頌讚1977」及「普天頌讚2000」的編撰的工作。這1936年由六個公會合作出版的歌集,在1977年出重訂版前,三年間就開了108次會議,參考了60本聖詩集。修訂的動機固然是使歌集不被淘汰,但也全力維護它為「足以表現中國全體基督教會讚美與最高尚熱誠的詩本」。

在一次專訪裡,黃永熙博士指出《普天頌讚》是一本搜集了由唐代大秦景教時代到二十世紀基督宗教的聖詩集,收錄的都是有濃厚中國本土氣息的作品:其中多為中國人原創,充滿著時代色彩。

《基督死》就出現在這本極有份量的歌集裡。黃永熙博士給這首哀傷的詩,譜上相當平實的小調旋律,但在伴奏的低音部份給予相當動態的處理,使樂曲在沈穩中亦透露出內心的激動。

在簡略地接觸過這詩歌後,我們大概較能把眼光放開些,在跟隨梵二的指示,推動本位化、現代化的聖樂時,不會都傾向於「流行」和「通俗」,而是懂得珍惜教會過去的智慧,並發揚自身文化的特色。耶穌就曾稱讚過這樣的弟子:「為此,凡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就好像一個家主,從他的寶庫裏,提出新的和舊的東西。」(瑪13:52)

康熙的十字歌應該是這寶庫裏其中的一顆明珠!

取自《恆毅》

Loading

6 則留言

  1. 讀過此文,想必博主也會有興趣讀讀[真理電台副刊]中的三篇文章:

     

    一‧康熙耶穌十架受死詩

    tianzhu.org/tw/tz_belief.php?sp_id=1&art_id=556&page=2&show=10&action=click

    其中有髯鬚公于右任以草書所寫的墨寶。

     

    二‧「耶稣十架詩」探微

    tianzhu.org/tw/tz_belief.php?sp_id=1&art_id=562&page=2&show=10

留言功能已關閉。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