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九日
56. 聖伯多祿 Saint Peter 宗徒
隆重瞻禮
初期教會的隆重瞻禮,伯多祿及保祿宗徒被認定為最初教會忠實而確實的柱子,不只是神聖羅馬教廷,而也是生活的天主之普世教會,傳播至世上最大的界線(保祿六世)。羅馬教會的創立者其他基督徒團體的母親及導師,他們以剛毅藉由他們在羅馬痛苦的殉道,作為非凡的見證:伯多祿是由吾主耶穌基督所揀選,作為祂教會的基礎和光輝聖城的主教,而保祿,非教友的聖師,是第一個建立於此地團體的老師及朋友。
56.1 伯多祿的聖召
如同所有基督最初的追隨者,西滿伯多祿來自於貝特塞達(Bethsaida),是加里利(Galilee)的一個城鎮,位於提庇黎雅(Tiberias)海岸邊,就像他其他的家中成員一樣是個漁夫,他經由他的兄弟安德肋的介紹,認識了耶穌;早在這樣的碰面之前,這事大概是發生在晚上,安德肋和若望花了一整天陪伴著耶穌,而且安德肋不能將自己尋獲的無限美好寶藏據為己有,他滿心喜悅地跑去告訴他的兄弟,關於他所獲得的偉大恩惠[1]。
伯多祿走到師傅跟前,Intuitus eum Iesus…耶穌看著他…師傅直接看著剛走過來的這人,且凝視看透他的內心最深處,我們會如何默觀基督的凝視,一個眼神的表達,可以改變一個人整個生命!耶穌巧妙且以愛的方式凝視著伯多祿,除了這個來自加里肋亞漁夫之外,耶穌可以見到祂的整個教會將延續到所有的世紀直到終結,吾主表現出早已認識了他:「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祂這樣說,同時祂也知道他的未來:「你將稱做刻法 (Cephas),意指磐石。」這些字決定了伯多祿的聖召及命運,它們預言了他在世上的整個任務。
從起初,伯多祿在教會的地位就是為建造雄偉建築物的基石[2],教會中的所有成員,如同我們自己對恩寵的忠貞、熱愛、服從和與羅馬宗座的合一,作為它們屋角的基石和堅固的基礎,聖大良教導我們:「所有的力量在伯多祿內被鞏固。」[3],如果我們看到伯多祿和教會在世上的朝聖之旅,就可以應證耶穌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大雨、洪水及狂風侵襲那棟房屋,但它不會坍塌,因為基礎是建立在磐石上的。」[4]這磐石有許裂縫和粗糙瑕疵;吾主選擇了那一天-一個由加里肋亞來的漁夫,未來繼承祂的人,要繼續祂所做的。
伯多祿與耶穌的相識,必定使見證此事的人留下深刻地印象,此人應該熟悉舊約中的情境,天主自己為第一個長者 (亞巴郎Abram) 改名字:「你的名字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要使你成為萬民之父。」[5]祂也將雅各伯的名字改為以色列—就是,因為你跟人和神搏鬥,你都能行[6]。在這舉行隆重瞻禮的機會,如果不是有如此重大的意義,改變西滿的名字,不論是單純和實際上自然地巧遇,也不會被旁觀者所遺忘,耶穌才告訴他:「我對你有其他的計畫。」
改變一個人的名字是將他據為己有,一個人,且在同一時間告訴他天主的旨意,從今以後在世上對他有影響,刻法 (Cephas) 並不認為是一個適當的名字,但它是由吾主選擇預指伯多祿新職務,這項職務之後會完全啟示給他,他將會成為基督的代表[7]。在我們今天的祈禱中,我們可以省察個人真誠的愛—以行動來表示—投向在世上基督代表,我們是否每天為他祈禱?我們是否使他的教訓被瞭解?我們是否支持他的意向?當他被攻擊或輕蔑時我們是否立即為他辯護?當天主看見我們以行為熱愛祂在世上的代表時,將帶給祂多少喜樂!
56.2 基督的首批門徒
第一次與師傅相遇並不是決定性的召喚,但是從那時起伯多祿自己覺得被耶穌堅定的眼神和整個人格所吸引,他並沒有放棄漁夫的工作,但聽從師傅的教訓,在有些機會陪伴祂,且看見了祂所行的許多奇蹟,非常可能耶穌在加里利的加納第一次行奇蹟時他正在場,在那裡他必然遇見了耶穌的母親瑪利亞,我們可以知道之後,他隨著吾主到了葛法翁 (Capharnaum),一天在湖旁的沙灘上,是一種異常而真實且奇蹟似的捕到魚,耶穌真正地邀請了伯多祿跟隨祂[8],伯多祿立刻聽從,他的心已經逐漸地由恩寵所準備妥當,放棄一切relictis omnibus,他追隨了基督成了門徒—他準備要分享他師傅的一切。
有一天在斐理伯的凱撒樂雅境內,當他們外出時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人子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基督,永生天主之子。』」[9]之後基督立刻隆重地應允他整個教會的權柄[10],伯多祿必然回想起幾年前,當他的兄弟安德肋帶他去見基督時,曾以這些話形容他:「你將稱做刻法!…」
伯多祿並未在他更改名字後馬上改變,他沒有在那天因他有了新的名字而表現出堅強;雖然其信德如磐石一樣堅固。我們可以看到伯多祿衝動的個性有時會動搖,甚至耶穌有一次責備過他,但他卻將要成為教會重要的基礎,為祂而言會是一項障礙[11], 天主已計算好充分的時間,為陶成每位朋友將成為工具,同時祂單純地依賴他們好的意向。如果我們有如同伯多祿一樣好的意向,而且我們服從恩寵,我們也將轉變成適於服務主人,及完成祂所交託給我們的任務,如果我們不斷地開始,且轉向基督,如果我們在神修指導時開放心胸,每一件事—甚至於那些似乎是反對我們的事,甚至於是我們的錯誤及缺乏決心—將幫助我們與耶穌接近,祂就像是位雕刻家面對一塊大理石,毫不厭倦地抹平我們的粗暴;然後,就像伯多祿一樣,我們將聽到在困難的時刻那些話語:「噢!小信德的人啊!你為什麼懷疑?」之後我們將看到耶穌在我們身邊以祂的手支持我們。
56.3他的忠實達到殉道的地步
師傅對伯多祿顯現特別的記號,然而當耶穌最需要他的時候,在那極度恐怖和戲劇化的時刻,祂被遺棄而獨自一人;伯多祿否認了祂。在耶穌復活後,當西滿伯多祿和其他的門徒,回到他們原本的工作—捕魚,耶穌特別去看伯多祿且讓他看見第二次捕到許多的魚,這才喚回西滿的靈魂,記憶起其他過去的經驗,當師傅公開地邀請他,追隨祂,且應許他將成為捕人的漁夫。
此時耶穌在岸上等他,祂使用了物質上的東西—棍子、火、魚—為強調祂真實地存在,並加強家庭氣氛的習慣,總是贏得祂與門徒之間的關係,當他們吃完早飯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12]
當時吾主告訴西滿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輕時,自己束上腰,自由往來,但你老了以後,將伸出手來,別人替你綁上腰帶,帶你去你不願去的地方。」[13]當聖若望寫福音時,這項預言已經成就了;這也是為什麼福音作者註解到:「耶穌說這話,是指他將如何為光榮天主而死去。」此時耶穌使伯多祿回憶起這些無法忘懷的話語,在幾年前,就在同一個湖邊的沙灘上,這句話永遠地改變了西滿的生命—跟隨我。
在羅馬有一個傳說告訴我們,在尼祿血腥迫害教會期間,伯多祿,曾經同意基督徒團體強烈的請求,動身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好能繼續管理教會,他才剛走到城門外時,他見到耶穌背著祂的十字架,當他問祂說:「禰要到哪裡去?」(Quo Vadis, Domine?) 師傅回答說:「到羅馬去,讓我自己再被釘死一次。」伯多祿完全地瞭解祂的意涵,他就回到城裡,此時十字架正等著他,這個傳說似乎是斷定了伯多祿的最後迴響,且與耶穌第一次宣稱祂迫切要受難的十字架做對照[14]。伯多祿面對了死亡不久之後,一位早期的歷史學家敘述了,他要求頭向下被釘死,他認為自己不配如師傅頭在上方那樣的死去,他的殉道由聖葛雷門(St. Clement)所記錄,他是伯多祿管理教會的繼承人[15]。至少在第三世紀起,教會開始紀念6月29日這個日子,伯多祿與保祿的殉道[16],他們的參與dies natalis, 在這一天,他們最後終於面對面地見到他們的主及師傅。
儘管他的軟弱,伯多祿仍為忠於基督,在那時為祂奉獻了生命,當我們為默想做結論時,我們懇求能有他這樣的忠誠,儘管我們因挫折而痛苦,且要因為我們是基督徒,而在我們的路途中尋找到許多障礙,我們請求他使我們的信德堅定,fortes in fide[17],就如同聖伯多祿要求,在他那個時代初期的基督徒們:「我們還能向伯多祿為自己的好處要求什麼呢?在他的禮儀中我們還能奉獻什麼,能比我們的信德完全與他相同更好呢?這是我們靈魂健康的根源,且承諾他對我們的要求—堅定信仰。」[18]
我們也請求瑪利亞,我們的母親賜予我們這個力量,因此我們能夠在自己所生活的任何環境下,沒有任何野心且帶著祥和的肯定,緊握我們的信德。
[1] 聖金口若望(John Chrysostom), Catena Aurea, 第七冊。
[2] 保祿六世,致詞,1965年11月24日。
[3] 聖大良,聖伯多祿節,宗徒,講道83,3。
[4] 瑪,7:25。
[5] 參閱創17:5。
[6] 參閱創32:18-19。
[7] 參閱瑪16:16-18。
[8] 參閱路5:11。
[9] 瑪16:15-16。
[10] 參閱瑪16:18-19。
[11] 參閱瑪16:23。
[12] 若21:15et seq。
[13] 若21:18et seq。
[14] cf O. Hopman, The Apostles, Madrid 1982。
[15] cf Paul VI, Apostolic Exhortation, Petrum et Paulum, 22 February 1967。
[16] 若望保祿二世,三鐘經,1987年6月29日。
[17] 伯一5:9。
[18]保路六世, 勸諭, Petrum et Paulum, cit sup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