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末世-死亡的事實和意義
作者:林豪
2024.12.18第六十五次線上道理課─末世-死亡的事實和意義(一)
天主的仁慈
我們堅信天主是無限仁慈的,但是也要記得天主是絕對公義的,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有回改的機會,只要辦一個妥善的告解,我們又能夠回歸成為天主的好子女。
當我們面對死亡時,就如同聖施禮華所說的:「天主不會像殘酷的獵人,隨時準備獵殺我們,祂會給我們機會準備好自己的靈魂,再帶我們回到祂的身邊。」
聖奧斯定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每一位聖人都有他的過去,每一位罪人都有他的未來。」這一句話給了我們極大的鼓勵,我相信這也是他內心深處的感受。
曾經有人讀到我引用的這句話,於是就傳簡訊問我說:
「意思是:我還有希望嗎?」我的回答是:
「是的,只要我們還活著,就仍有希望。」
感謝天主的仁慈,使我們並不是如同天使,如果天使的意志違抗天主,就成了魔鬼;我們是人有選擇行善的自由,如果我們犯錯,仍然可以藉由和好聖事,與天主恢復原有的關係,因此我們需要做到絕對的謙遜,只要我們不斷地更新自己,我們必定能夠在天堂相遇。
談死亡
有一次,女兒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你最怕什麼?」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很久,這時候內人回答說:「蛇?」很多女人怕蛇,也有人怕老鼠、大蜘蛛及蟑螂,在這世上唯一不怕蛇的女性,應該只有聖母媽媽吧!因為聖母的聖像或畫像總是踩著一條蛇。
個人的人性及理性一直在作戰,心裡想:我怕失敗嗎?在失敗中總是會學到經驗,是下一次成功的踏角石;
怕失業嗎?是蠻可怕的,家中會陷入如何的處境,不過天主總是會為我開另一扇窗的;
怕犯罪嗎?真的很可怕,使我們與天主分離,可是還好有和好聖事,讓我們能夠不斷地重新開始;
我想最無法掌握的就是「死亡。」
我們因為對「死亡」的陌生及未知,而感到恐懼,其實他就好像一個好朋友,隨時都可能來拜訪我們,當他來到我們的面前時,我們就必須要放在手邊的一切,跟著他離去,無論是事業、金錢、名譽、權勢、仇恨、憂傷、美滿及我們所愛的人,都必須放下,無法再回頭了,所以應當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好好珍惜所擁有的一切,看淡那終究要消逝的一切,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年事越高體驗越深。
「死亡」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公平、公正的,要恭敬地迎接它,而且不能夠排斥它。
面對死亡的奧祕
白孟德神父在講道時說:人生最大的謎團就是死亡的奧祕;人不僅是為痛苦和身體逐漸惡化所苦;更糟的是,他還會被最終可能被滅絕的恐懼所折磨著;但是,他內心的直覺總是對的,告訴他要拒絕徹底崩潰的想法,以及對他自己的最終結局抱有希望。
人體內帶著永恆的種子,而這個種子無法在物質的世界中找到,因此他自然的反抗死亡。所有科技上的努力,無論多麼有用,都無法平息他的焦慮,在他的內心深處渴望著此世之後的生命,但是在生理上壽命的延長,卻無法滿足這項渴望。
主基督戰勝死亡
當面對死亡時,想像力無法給他適切的答案,因為每個人都從未經歷過;然而,教會在天主啟示的指引下,確認到上主創造人類,是為了超越這些塵世的考驗,而獲得最終的幸福。此外,基督宗教信仰教導我們,如果人沒有犯罪,就不會遭受死亡,死亡是可以被征服的;上主將使人因個人的過失,而失去的完整性,得以恢復。
天主召喚人類,在祂自己的永生之中與祂合而為一,復活的主基督為我們贏得了這場勝利,祂以自己的死,將人類從死亡中解放出來。
信仰,加上確切的論據,為每一個有思想的人,為他所要面對的未來,提供了解答;同時,這使他能夠在主基督內,與那些因死亡而離開他的親人們相聚,並給他希望,他們已經進入與天主共融的真正生命。
奮鬥獲得復活
然而人類必須為之奮鬥,當然,基督徒必須在今生與邪惡作戰,經歷許多掙扎與誘惑,並最終走向死亡;但是,藉由將主基督的生命帶入己內,人就變得如同經歷死亡的主基督一樣,並且可以充滿望德地期待自己的復活。
這不僅適用於基督徒,也為所有接受神聖恩典的人都是有效的(良心);既然主基督為所有的人而死,那麼人類的最終召喚,實際上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神聖的召喚(我們將這項召喚擴及到全人類)。我們相信聖神,以只有上主知道的方式,為所有的人提供了與主耶穌合一的可能性(因為一切的救恩來自於主基督)。
這就是人類偉大的奧秘,藉由基督宗教的啟示,來啟發信友們;藉由基督,在基督內,痛苦與死亡的謎團被照亮了,如果沒有祂的福音,所教導我們的真理,痛苦與死亡將把我們給壓垮。
主基督復活了,以祂自己的聖死摧毀了死亡;祂免費賜給我們生命的恩典,所以現在,身為天主的子女,我們可以在聖神內呼喊說:「阿爸,父啊!」
編自《喜樂與希望(Gaudium et Spes)》。
死亡對基督徒的意義
白孟德神父在講道時說道:教會教導我們說,上主創造人類的目的是為了要超越塵世的苦難。依據教會的說法,上主召喚人類與祂合而為一,永恆地分享神性的生命,而不會遭致腐敗。
主基督藉著從死者中復活,並將人類從死亡中解放出來,而取得了這一場勝利;因此,強烈的信德使人有能力在主基督內,與那些已經被死亡奪去生命的親人們團聚,信德啟發了他們找到與上主同在的真正生活希望。
然而,主耶穌來到世上並不是為了消除世上所有的苦難,祂來是要把人類從極大的奴役─罪惡中解放出來,罪阻止我們履行作為天主的子女的召喚,並導致各種形式的束縛(我們會經歷苦難,然而我們仰賴天主的大能,就會如同主基督一樣地復活,這也是主耶穌降生成人的目的之一)。
藉由洗禮,基督徒已經在聖事上「與基督同死」,過著新的生活;如果我們在主基督的恩典中死去,肉體的死亡就已經完成了「與基督同死」。
基督徒的生活包括死於罪惡的慾望,並按照真正的良善而生活,這是天主賜給我們的恩典,並使之成為可能(奮鬥拒絕罪惡的趨勢)。
面對死亡,若是確實「沒有永恆的城市」那就會變得顯而易見是,提醒我們那將是無法理解、迫害和孤獨的這項事實,儘管我們可能被親人所圍繞著,但是每個人最終都會孤獨地死去。
生命的短暫
生命短暫,時間有限,我們在世上的時間是一份財富,是用來購買永恆的「積蓄」,我們的日子終將結束,我們將依據自己的行為受到審判。世上沒有任何事務具有永久的價值,這個世上所能提供給我們的一切都在不斷地流逝:快樂才剛開始就立即結束了,而天主只會來找我們一次,祂應該會發現我們已經準備好進入無盡的幸福。
「現在是解開我們的所有束縛的時候了,讓我們時刻做好準備,要邁出這一步,將我們帶入至聖聖三的永恆臨在。」
如何準備面對死亡
我們如何才能為死亡做好準備呢?
其中一個方法是每晚進行良心省察和經常辦和好聖事。
另一個方法則是不斷地誦念「接受死亡禱文」。
以下提供一個例子:
「主耶穌至聖之心,我接受祢今天為我選擇的任何一種死亡方式,以及所有的痛苦和悲傷,為我的罪過、煉獄中的靈魂、罪人的皈依、所有今天過世的人作補償,為帶給祢更大的光榮。」
另一個建議是親近聖母和聖若瑟。
回想一下,在每一次念聖母經時,我們請求聖母瑪利亞「天主聖母瑪利亞,求妳現在和我們臨終時,為我們罪人祈求天主。」
聖若瑟是安逝的主保,因為他是在主耶穌和瑪利亞的陪伴下過世的,這是在世上的每一個人渴望獲得的恩典。
死亡等於拋棄
當我們面對困難及挑戰,最好的方法就是勇敢的去面對,重新思考自己,要做如何的調整,要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問題,終於殺出一條血路,就好像絕地重生一樣,經歷了一次死亡。
然而當我們面對自己的軟弱、迷路、跌倒時,常讓我們的良心感受到羞愧與難過,因此而激發我們悔改的決心,拋棄過去迎向未來,此時又讓我們回想起阮文順樞機所說的一句話:「沒有一個聖人沒有他的過去,沒有一個罪人沒有他的未來。」每當我們由跌倒的地方起身時,就是又經歷了一次死亡。
有的時候,我們確實需要拋棄許多不必要的包袱,讓我們的靈魂感受到步履輕盈,不置於沈重不堪,然而謙遜的態度實為一劑良方,我們要謙遜地活在當下及面對未來。
2024.01.08第六十六次線上道理課─末世-死亡的事實和意義(二)
人的生命及永恆的生命
人活在世上的年歲,相較於個人靈魂的不死不滅,所擁有的永恆生命,是非常短促的,每一個人遲早都要面對死亡,如果我們迴避不談與喜樂有關的事務,就顯得有些愚昧了,所以我們應該思考一下,有關死亡的課題,不只是談有關大多數人的死亡,而且也要談一談有關自己的死亡,也就是私審判。
在另一方面而言,死亡意味著我們在世上由於遭遇到不同的情況,生命的終結,例如說:一場意外、一場大病或只是一段時間的痛苦,我們的身體變得衰弱,或由於器官的退化而產生痛苦,以致於無法維持肉體的生命;在這個時候,死亡就敲敲地到來,肉體則與靈魂分開了,那已死去的肉體則開始腐敗,它的化學結構就開始潰散;然而,靈魂是屬於精神的,將繼續地存在著,只是與肉體分離了,而進入永生。
那些認為人只不過是一種物質,簡言之就是一種高度進化動物,這樣的人們,他們非常害怕死亡,對他們而言,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所有一切的終結,在他們心中自然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且在他們心中有一種不可言喻渴望,想要超越死亡,希望能夠永遠地存在這世界上,也就是長生不老。
死亡是我們永遠無法回頭的地方嗎?
白孟德神父解釋到:是的……我們不會想要再回頭了,主耶穌向我們展示了跟隨祂的方法…就是走向幸福。
死亡是一個時間靜止、邁向永恆的地方,在那裡將充滿著愛。
「到那時,我們將接受病人傅油,然後是領受神聖的臨終聖體(Viaticum),這使我們有多麼高興啊!
現在一切都結束了,我們生活中所發生一切的事情,如同電影一樣在我們眼前快速地流逝,由於有我們的天主聖父陪伴著我們,因此我們的靈魂充滿了深刻的平安;此時我們過去的罪孽及不忠突然顯得龐大,這是魔鬼,讓它們顯得異常龐大,企圖將我們引向絕望,但是牠不會成功的!
帶著悔恨的悲傷,奮鬥著增加你的愛吧!你問自己:『我是如何實踐愛德、神貧、勤奮及貞潔的呢?那麼有關口舌、秩序和服從方面呢?還有你的驕傲,你自己的標準,以及你對個人事物的過度關注呢?』
有人鼓勵著你:『放心吧!主耶穌及聖母正在等你呢!此時要為你的基督徒聖召表示感恩;告訴主耶穌,你全心全意地愛祂,因為祂向你展示了特別的愛;要記得天主聖父,祂愛你直到發狂;懇求聖神使你充滿喜樂。』」
信仰並不能讓信友們免於死亡的痛苦,但是它卻讓信友們充滿希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曾經在俄羅斯有一個動人的見證,就是在1972 年,一家地下雜誌社發表了在一個士兵亞歷山大‧扎塞帕 (Aleksander Zacepa) 的夾克口袋裡,所發現的一篇祈禱文,該祈禱文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參與一次戰役壯烈犧牲前不久所寫的,內容是這樣的:
「主啊!請俯聽我,在我的一生中,我從來沒有與祢談話過,但是今天我想做一件瘋狂的事情,就是向祢祈求。自從我孩提時,就一直被告知祢根本不存在……而我,如同一個白痴一樣,相信此事。
我從未停止默觀祢的作品,但是今晚我從彈坑中仰望滿天繁星,我被它們的光芒深深吸引著,此刻,我明白了謊言是多麼的可怕;我不知道,主啊!你是否願意助佑我,但是我要告訴祢,我相信祢理解我……
在此可怕的地獄之中,在我體內出現了一道亮光,因此我發現了祢,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沒什麼想再對祢說的了,我感到非常幸福,因為我遇見了祢。在半夜我們就必須進攻了,但是我不害怕,因為祢正看著我們。
他們已經發出訊號了!我得走了;跟祢談心真是太好了!我想告訴祢,祢瞭解,這場戰役將是非常的慘烈:也許今晚我會去敲祢的門,雖然直到現在我還不是祢的朋友,但是當我去找祢時,祢會讓我進去嗎?
可是我不知道怎麼了?我哭了嗎?我的天主,看看祢對我做了什麼!現在我才開始看清楚……天哪!我要走了……想回頭可不容易啊!更奇怪的是,現在我一點也不怕死了。」
無神論者與樞機主教的辯論
有一次,一位無神論者與一位樞機主教,針對「天主是否存在」這個主題,展開激辯,過程中勢均力敵,僵持不下,最後在做結辯時,無神論者認為樞機主教的說法,毫無根據,樞機主教回答說:「無論如何,我可以肯定的說,在我過世之後,我很清楚我會到哪裡去,之於你,那就不得而知了。」〔1〕。
我們瞭解自己存活於世上的時間,不過是數十寒暑,而且天主並未在創造我們之後,就不理會我們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真實地面對死亡;不只是我們生命要到了終結時,我們才能瞭解,而應該在生命的開始時,就已經瞭解了,藉由對死亡的認識,使我們有充分地理由為天主而生活,因為我們想要有資格與祂共享永生,所以聖施禮華會這樣說:「無庸置疑地當死亡來臨時,我們會喜悅地與它打招呼。」
我需要做什麼準備才能迎接死亡的到來?
白孟德神父在講道時說:「天國又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托付給他們。」(瑪25:14)主耶穌再次用比喻解釋了,我們在世上生活的意義。天主賜給我們恩典,即祂希望我們用來投資的「塔冷通(talents才能)」,藉由我們的努力及祂源源不絕的恩典,我們得以進入天國。
雖然主基督及我們的旨意不致讓任何人迷失,但是在審判之日,所有的人都會以親身出現在主基督的法庭前,對自己的行為作出交代。
每個人與天主的關係之真實情況,都會被揭露出來,甚至每個人在塵世生活中做過或是該作卻沒作的善事,也會被揭露出來。
然後,天主的國將會全然降臨,義人將永遠與主基督一同為王統治,在身體和靈魂上都獲得榮耀,物質的宇宙本身也將被改變。
天主的「聖城」將不再受到罪惡和自愛的傷害,這樣的罪惡和自愛會破壞或傷害世上的團體。在天堂的美好願景中,天主絕對會向選民們敞開自己,這將成為幸福、平安及相互共融的來源。
我們塵世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都不會失去,反而會獲得完美更新。根據吾主的命令及祂的聖神,我們將再次找回它們,這次罪過的污漬已被潔淨、被光照及改變。
正如耶路撒冷的聖濟利祿(St Cyril of Jerusalem)所說的:「真理和永恆的生命在於:聖父藉由聖子及聖神,無一例外地將祂的天上恩賜傾注在萬物之上。感謝祂的仁慈,儘管我們是凡人,也獲得了永生不朽的應許。」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刻,可以在天主面前問自己,我們是否善用了自己的時間及才能,在服事天主時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天主可能只給了我們一年的時間來服事祂,不要想五年,甚至兩年,只專注於今年,把這一年交給天主,不要將它埋藏起來了!這是我們應該做出的決策。」
聖施禮華總結道:「我的孩子,讓這成為你今天祈禱的成果:要確信你的時間是屬於天主的;這是天主所賜予你的寶藏;這是,你必須懷著責任感,為天主管理這件奇妙的事務……」
默想愛為我們準備了天國,並擺脫任何阻礙我們到達天國的事務,也是非常明智的,這意味著在告解聖事中與罪作抗爭,並消除我們所犯的罪。
主啊!請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之重要性,讓我們明白,只有祢才能使萬物生長,並結出果實。
輪回轉世符合基督宗教的教義嗎?
白孟德神父在講道時說:有些人認為,一個接受輪回轉世的人,仍然可以是一位基督徒;這個答案是錯誤的。
輪回轉世是一種信仰,他們認為那些死後尚未完全淨化的人們,他們的靈魂會多次轉世到另一個人或是非人類的身體,直到其被完全淨化與神聖結合為止。
換句話說,當靈魂死亡後,並不會上天堂、下地獄或煉獄,而是進入另一個生命體中,反覆地獲得淨化;這樣的概念對於基督宗教信仰與天主教神學來說是完全不適切的。
聖經及教會聖傳對此概念有何看法呢?
聖經內包含許多反對輪回轉世的論點,以下摘錄三個關鍵的文本:
「……同樣,人一僵臥,即不能起立,直到天不存在,仍不能醒起,仍不能由永眠中起來。」(約伯傳 14:12)
在新約中,主耶穌親自教導我們,世上的生命沒有「第二次機會」,正如可憐的乞丐拉匝祿的故事所示,他一生中不斷地被富家人忽視;當他們都死後,拉匝祿去了天堂,而富家人則去了地獄,後來,富家人向拉匝祿請求蘸點水來涼潤他的舌頭,但是遭到拒絕。
「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着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着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路 16:25-26)
「就如規定人只死一次,這以後就是審判。」(希 9:27)
輪回轉世意味著多次地重生及死亡,如果靈魂死後經過輪回轉世至完成淨化,因此就沒有私審判了,這種論點與我們的信仰不符。
此外,教父們也反對這項教義:
殉道者聖猶斯定(與特里弗(Trypho)對話,4,7):「所以,〔真該死〕靈魂既看不到上主,也不會轉移到其他的身體。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受到這樣的懲罰,並且害怕以後再犯哪怕是最輕微的罪。」
里昂的聖依勒內(《反對異端》,第 2, 33,1 卷):他們所假設的靈魂轉世是錯誤的;我們可以用他們的靈魂,完全不記得自己前世的這項事實,來證明這是錯誤的;因為,如果他們被再派遣(到這個世界)來體驗各種活動,他們就必須記得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以便在不行功德的情況下,彌補前世所欠缺的事情。
最後則是,教會的訓導當局在這方面明確地說明道:
死亡是人在世旅途的終結,也是恩寵和慈愛的在世期限屆滿,這恩寵和慈愛是天主施予人,為使人能按照天主的計劃去實現他現世的生命和決定他的終局。當「我們人生唯一的在世旅程」結束後,我們不再返回任何其他的塵世生活。「人只死一次」(希 9:27),故此,沒有死後「再投胎」的事。(天主教教理,1013)
摘自耶穌‧烏羅內斯(Jesús Urones)
2024.01.22第六十七次線上道理課─末世-死亡的事實和意義(三)
私審判
基督徒的信仰教導我們,在我們死後,靈魂馬上要接受主基督的審判,在那個時候,靈魂要非常清楚而重新地看到,過去在世上的生活和每一個動作,主基督馬上就會做判斷,每個靈魂要接受他存在世上時,「自由地」決定下所作的功過,他仍然期望著最後所得到的結果:是與天主同在或是與祂分離。
這樣的判決,總是會在我們的腦海中迴響著,有一些人對天主教徒有錯誤的指控,認為這些事實並不認真地,為建設一個更好和更公義的世界而努力,因為他們只期待著死後更美好的生命,對於這樣的看法是錯誤的。
事實恰好相反,基督徒有更充分的理由,為公義和實現美德而生活,因為他們知道將來的審判,完全要看他們在世界上所作的一切來評斷;而且這樣的審判,將會決定他們永遠的命運,換言之,那些不相信生命的終結將會有審判的人們,在他們活著的時候,不會想要行善也沒有理由需要避免罪惡了。
此外,最後的審判及永遠的賞報或懲罰,並不是一個奧秘,這不是由於人類過去想要維護社會秩序,或是讓人們能夠行為合宜,而用來嚇唬人的,這確實是一項由天主所啟示的事實(路16:22;希9:27;默14:13)。
我們由人類的理智就能夠得到一些方向:人的尊嚴被提昇到由天主來審判(無論多麼辛苦,都要活得有尊嚴);這對於人類的生命而言,有了更重大的意義,因為每個人都要因此一目標,而為自己永遠的命運而努力;這也顯示出,天主「尊重」祂所賦予人類的自由。
有的人懷疑天主將來是否會執行最後審判,其中有些人發明了一些理論如「輪回轉世」,或是在死後溶解於一般的物質之中,而這些祇不過是他們的幻想而已,有些時候,這就變成了他們在生命中,逃避一些責任的藉口,然而生命是不能夠再來一次的。
什麼是私審判?
白孟德神父說道:新約把審判敘述為,在主基督第二次降臨時,與祂最後一次的會面;但是我們也在聖經的許多地方發現到,每個人死後,都會因著信德和行為,而立即受到報應;因此,我們讀到了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參考路 16:22ff),以及主基督對十字架上的善盜的應許(參考路23:43),他將立即與主基督一起在天堂同在;新約的其他文本,描述了靈魂的最後終向(參考瑪16:26;格後5:8;斐1:23;希9:27;12:23),這對每一個人而言,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我們確信,每個人死後,他不朽的靈魂,都會在私審判中接受永恆的報應;他立刻將自己的生命轉向主基督,經過一段淨化過程,不是直接進入天堂的最終狀態,要不就是進入永恆的懲罰,地獄。
如果沒有事先的審判,如何決定個人最終狀態及歸處呢?每個人的命運,都會在主基督的審判台前,明確而終結地被判決,以便每個人根據他在肉體所做的事情,而接受善或惡的報應。
基本上,私審判在於將天主的判決,傳達給已與肉體分離的靈魂;由於其精神本質,靈魂藉由最簡單、最即時的理智行動來理解之。
這是上主的判決,不是法庭訴訟的結果,更不是自我審判的結果;我們不該忘記,驕傲存在於靈魂之中,使得已與肉體分離的靈魂,很難接受自己的過失。
確切地說,私審判是上主使靈魂,清晰地瞭解的一種行為;上主將這種異象傳達給靈魂(如同播放影片一樣),靈魂無法對此提出異議。藉由這種過程,靈魂以特定的方式瞭解到,其將與上主結合或是因罪過呈現出來的醜惡狀態;這樣的結果是來自上主的光照,若不是導致靈魂與上主結合(立即或是要通過煉獄),那就是導致其最終的詛咒。
因此,我們的目標就是,在凡事上贏得上主的喜悅,穿上天主的全副武裝,好讓我們能在邪惡的日子裡,抵擋魔鬼的欺騙。既然我們不知道具體的日子和時間,我們就應該聽從吾主的建議,時刻警醒;這樣,當我們的塵世生命結束時,我們就有資格與吾主一起歡宴,並被列為有福之人,而不是可悲之人,就如同那邪惡而懶惰的僕人一樣,被命令投入永火之中,進入外面的黑暗裡,在那裡「將有哀號及切齒」。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之「萬民之光」(Lumen Gentium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永罰
聖保祿曾說過:「因為祂願意所有人都得救。」(弟前2:4)由於天主的良善,使人只要在世上活著的一天,只要他願意,總是有改正自己錯誤及悔改的機會,天主將會時常地原諒他,直到他吐出了生命的最後一口氣;天主甚至會給予每一個人,能夠獲得救贖所需要的恩寵,天主並未創造任何人,為使他們被判罪,而是要每個人都有機會能夠得救。
然而,人若要能得救,必須出於自己的意願,努力地去爭取祂,去愛祂;天主給予我們自由,而且除非自己依照的個人意願,想要得救,否則天主也無法拯救我們,因為我們的救恩要依賴個人的自由,雖然有天主不斷地協助我們,人們卻仍然可以反對天主,不只有在犯罪的當下,而且甚至是個人不願改變自己。
他在當下就是處於死亡的關鍵時刻,如果他不願改變自己的情況,為此他將無法得救(迦5:19~21;弗5:2;伯後2:12~17)。當這樣的靈魂,將自己呈現在天主面前時,他將清楚地明瞭,他無法中悅於天主,因為他並不愛天主;他已經使自己永遠地生活在與天主分離的況態下。
有些人由於他們膚淺的看法,認為這樣的懲罰不會是永遠地,這樣的懲罰與所犯的罪並不相稱;然而,這樣錯誤的想法,源自於那些被判處永罰的人,不是因為天主不願意原諒他們而被判罪,而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被寬赦;並且他們的決定是無法撤回的,在他們過世之後是無法更改的;同樣地,在天主的意旨與人類個人的自由之間,對我們而言,仍然存在著一個深切的奧秘。
那些被叛處下地獄的靈魂,他們所受到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忍受無法見到天主,換言之,就是為他們造成挫折感的原因,並且還有其他感官的痛苦,例如:火燒、哀號及切齒;吾主在聖經中有好幾次的機會都有提到(瑪,5:22;13:40-42;25:41-46;谷,9:42-43)。
我們無法瞭解這些痛苦是什麼樣的情況,但是我們確實瞭解,地獄是存在著,這樣的痛苦將變成了我們生命中所追求目標的結果,同時也取代了天主。
聖施禮華曾經說過:「在地獄中的靈魂,是自願將門反鎖過來的,因為他們自己選擇拒絕天主。」
面見天主
人生在世就在不斷地追求幸福,每一個人都需要愛與被愛;瞭解別人與被人瞭解….然而在現今的生活中,我們的欲望被滿足後,總是繼之而起的,就是更多又更強的欲望;而且在欲望不被滿足的時候,憂傷就降臨到我們身上,在現世中人們無法完全除去對於幸福的渴望:「眼睛不因看得見而滿足,耳朵也不因聽得見而滿全」(德1:8)
在世上一切的「善」,都無法滿足我們,我們的心總是還要更多,只有創造我們的天主,才能滿足我們追求幸福的欲望,聖奧斯定曾說:「禰為了自己而造了我們,而且我們的心要直到在禰內才能得到安息。」
在人的這一生,如果沒有天主就不可能會有幸福了,因此如果一個人可以在世上建造一座,全然物質化的「天堂」,就像共產主義所指出的「沒有社會階級的社會」,顯示出人類本性的真正無知,這樣的錯誤概念,大致上反映出了,人們為了要得到幸福的可能目標。
我們的幸福來至於與天主同在,甚至於是在今世也是一樣,藉由與天主的交往,我們可以達到某種程度上的快樂,我們可以認識祂而且愛祂,天主通過恩寵住在我們的靈魂內。而且,天主以一種於內在與日遽增地平安與喜樂充滿著我們,聖人聖女們在世上時,都曾經是最快樂的人們,甚至於在面臨極大的試探與痛苦時,也是一樣的。
只有在直接和最後面見天主時,才能夠找到完全的幸福,這種情況也只可能在天堂上才會發生,就如同聖保祿所說的:「我現在是藉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觀看了。」(格前13:12)這是那些在天主的恩寵中死去的人,所要得到地回報,也就所謂的「榮福直觀」。
人類的語言,沒辦法適當地表達天堂的快樂,這基本上是來自於瞬間見到天主,以及完美地與基督結合的情況,我們任何的渴望將沒有不被滿足地,就如同聖保祿所說的:「天主為愛他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伴隨著見到天主,在天堂上我們在每件事情都能完全地享受,得到真正的幸福,例如永遠地和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一樣。
我們是為了進天堂而受造的
白孟德神父說道:我們是為了進天堂而受造的。我主曾應許祂的宗徒們,不久之後祂將永遠與他們在一起,我主告訴他們:「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為的是我在那裡,你們也在那裡。」(若14:3)
宗徒們因伯多祿否認的預言而感到悲傷,但是他們卻因為對天國的盼望而感到安慰;我主所指的祂要再回來,包括了祂在世界末日第二次的降臨,以及當每個靈魂離開肉體時與每個靈魂的會面。在我們死亡的時候就是這樣:會與主基督相遇。如果我們一生都在努力服事祂,祂就會帶我們進入完全的榮耀,與祂的天父,也是我們的父親相遇;在天堂,必為我們準備了一個的地方,主耶穌正在等待著我們,在祈禱中就是同一位主耶穌與我們同在,祂在等待著我們,我們經常與祂進行親密友善地交談。
聖施禮華說道:「從我們與主的定期交談中,我們產生了期盼與祂同在的願望。信仰使死亡的痛苦變得更加甜蜜,我們對主耶穌的愛完全改變了每個人最後一刻的意義。相愛的人會努力地想要見到對方,戀愛中的人們眼裡只有自己的愛情,這是十分合乎邏輯的,不是嗎?人的內心感受到這種需要;如果我拒絕自己渴望默觀主耶穌基督的面容,那麼如果我口說:『主啊,我渴望尋求祢的慈顏!』就是在撒謊。
盼望天國的想法,能幫助我們擺脫塵世的事物並克服困難的情況。當我們培養與信德和愛德結合而具備望德這項的超性美德時,我們會讓上主感到非常高興。有時我們會非常需要這樣的想法,特別是在受到誘惑的時候,思考一下在天堂上等待著你的愛:培養望德—這並不是缺乏慷慨。」在極大的悲傷和考驗的時刻,以及當我們發現很難做到某事的時候,應該也要如此。
默想我們的目標—天堂,應該會激勵我們更加慷慨地在日常生活中奮鬥,因為對於獲得賞報的渴望會安慰我們的靈魂,讓我們行善工。
我們在天堂的生活是言語完全無法描述的,即上主應許給祂的子女們的生活;教會提醒我們,我們將與主基督同在,「我們將見到上主」,而我們的希望在本質上就存在於,對這些應許和奇妙的奧秘之中;我們的想像力可能無法達到這樣的程度,但是我們的心可以在本能上完全地做到的。
摘自方濟.費南德斯神父(F. Carvajal)的《心靈語主》。
2024.02.12第六十八次線上道理課─末世-死亡的事實和意義(四)
煉獄
是那些在天主的恩寵中死去,而在他們身上仍帶有小罪的靈魂,以及那些因已赦免的罪,尚未做好完全補贖的靈魂,他們也將要上天堂,但是不能直接地到天堂去;首先祂們必須在煉獄中得到潔淨。
在煉獄中的痛苦,只在於時間上的問題,為去除靈魂本身的自私、驕傲和慾望,如果不能移除這一切,就會使他們無法完全地享受與天主合一,對於每個靈魂來說,痛苦的強度和持續性是有所不同的,我們如果奉獻給這些靈魂善功,就可幫助他們更快地脫離煉獄,而進入天堂,這些善功包括了我們的祈禱和犧牲,而且特別是將祭台上的神聖祭獻,奉獻給這些靈魂(Macb.12,43-46)。
煉獄是淨化之所
白孟德神父說道:我們的天父上主,已應許我們永恆的榮耀;但是,天堂是一個神聖的地方,被罪孽玷污的靈魂,無法進入其內。
如果有人在恩典狀態下過世,不會受到永罰(地獄);但是由於大罪已被寬恕,而小罪尚未獲得赦免,因此仍要受到暫罰;所以,天主創造了煉獄,為了展現出一種愛,聖施禮華將之比作「一位母親帶著她的小孩子,把他放在浴缸裡,給他全身塗上肥皂,幫他洗澡,再給他穿上衣服,最終這個嬰兒,就看起來像一個完美的天使一樣!」
我們應該默想,這是上主愛的標記;煉獄確實存在,這是一種苦與樂,神秘地交織在一起的狀態。
痛苦是存在的,因為靈魂渴望與上主同樂,卻暫時失去了天堂;這就是所謂的匱乏之懲罰。
還有感官的懲罰,是一種比今生所能遭受的任何痛苦,都還更加痛苦的火焰;然而,當知道這場戰鬥已經獲勝了,靈魂最終注定在上主內享有永遠的福樂。
對煉獄中的靈魂而言,每一刻的折磨,都使他們離完全擁有上主更接近一些;煉獄不是暫時的地獄,而是天堂的等候室。
當我們在世上生活時,當我們順服上主時,祂就會淨化我們;自願接受苦難並尋求上主的愛;痛苦與懺悔:這些是補贖的工具:它們是我們在世上的煉獄,「你害怕補贖嗎?…補贖能夠幫助你獲得永生?然而,為了保全現有這可憐的生命,你難道不明白,人們會如何忍受外科手術,所有殘酷折磨嗎?」我主允許,或賜給我們的苦難,是讓我們已經處於煉獄中。
我們自己有很多需要淨化的部分;有輕微的罪過;愛德上的疏漏; 並且有犯罪的傾向。此外,每一個罪,即使在被寬恕之後,也會在靈魂中,留下尚未償還的債務,必須在今生或來世償還;所以,最好現在就賠補。
當我們的身體感到不甘心情願時,想到等待著我們的榮耀,這可以促使我們更加樂於克己?「我要告訴你,人生在世的寶物是什麼,好使你切勿輕視它們:饑渴、冷熱、痛苦、恥辱、窮困、孤獨、背叛、譭謗、坐監…」(道路,194)
我們的一生都是淨化的時刻;我們祈求榮福聖母,罪人的避難所,思考到煉獄,可以讓我們每天更慷慨地補贖我們的過錯。
我要如何在 2025 年大禧年期間獲得全大赦呢?
白孟德神父說道:全大赦是天主教會藉由主耶穌基督的功勞所賜予我們的恩典,以消除因犯罪而要受到的暫罰。
赦免適用於已經獲得寬恕的罪過,全大赦可以淨化人的靈魂,就如同剛受洗信友一樣。在大禧年期間所獲得的全大赦,也適用於煉獄中的靈魂,並且能夠在一天內為亡者獲得兩次全大赦。
想要獲得大赦,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 一. 拒絕一切罪過,哪怕是小罪。
- 二. 要辦先和好聖事、領聖體及為教宗的意向祈禱。完成前面三個條件應該要在祈求獲得寬恕之前,或之後的幾天內滿足,但是最好在祈求大赦的同一天完成領聖體及祈禱。
為教宗的意向而祈禱,至少可以誦念天主經或是聖母經。
- 三. 此外,你還必須完成以下六件善功的其中一項:
朝拜聖體
- 虔誠地前往任何大禧年的朝聖地或是教區指定的朝聖地朝聖,並完成下列其中一項活動:彌撒聖祭或是病人傅油聖事、聖道禮儀、拜苦路、誦念玫瑰經、以及懺悔禮儀與告解聖事。
- 虔誠地參觀羅馬大教堂或是教區大教堂,並進行默想、誦念天主經、宗徒信經及聖母經。
精神上的朝聖
- 進行形哀矜:給飢餓者食物、給口渴者水喝、給赤身露體者衣穿、接待陌生人、治癒病人、探望被監禁者、埋葬死者等。
或是一種神哀矜:為疑問者解惑,教導無知者,告誡罪人,安慰受苦者,寬恕冒犯者,耐心忍受那些傷害我們的人,為生者和死者祈禱等。
向他們心中的主基督作一個朝聖。
行慈悲及補贖的善功
- 避免無謂的干擾(例如:使用媒體或社群網路)或過度消費;向窮人捐獻相應數額的錢;支持宗教或社會性質的工作,特別是支持在生命各階段的防禦及保護;支持被遺棄兒童、中挫青年、貧窮或孤獨的老年人或流離失所者的生活品質;也可以藉由提供一些時間,為社區做志工服務來獲得善功。
你也能夠藉由主教獲得「教宗的祝福」
- 參與靈修活動,或是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或天主教教理的培訓活動。
6.病人可以奉獻自己一生的痛苦或艱辛。
肉體的復活和最後審判
據我們所知,這個世界將不會持續到永遠,聖經教導我們在那最後的時刻來到時,每個靈魂都將與肉體重新結合,而且整個人將不是享受天堂的福樂,或是要接受地獄的痛苦(若5:21,28;28~29;若11:23~25;格前15:12~22)。
天主沒有啟示我們在復活時,我們的肉體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發生,雖然這些問題會在我們的腦中迴響著,例如,靈魂會如何再進入這已經消失和分解肉體中,經過最後的分析,我們留下了僅有的事實,肉體的復活是可能的。天主可以使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且祂自己曾啟示我們,祂會這樣做的(格前15:53)。
在肉體復活之後,最後的審判將開始,所有在任何時代的人們,靈魂將與他們的肉體結合,出現在天主面前,雖然每一個靈魂都已經在私下,作了個別的審判,依照他們的功與過,在眾人面前得到獎賞或處罰(瑪25:31~46;格前4:5;默20:11~13)。
現實的考量
由於思考到末世,會引導我們在世上生活地更為謹慎,因為我們永遠地目標正維繫於此,我們所有經由自由所表現出來的行動,不是帶領我們更接近天主,或是使我們離開祂。
我們的時間很短促,所以我們應該要善用它,為基督徒而言故意地浪費時間,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道路,356),所以我們應該奮鬥避免懶惰,努力的工作完成在我們手上所有的責任(道路,15),善用天主給我們在世上的時間,我們應該有秩序而勤勉地生活;而且我們應該花一些時間休閒和放鬆一下,這不表示要虛度光陰,而是讓我們以較不費力的工作代替休息時間,如此,我就可以再提起精神來,面對更能結出果實的工作。
為能達到天堂,促使我們渴望真正地度一個基督徒的生活,「一份偉大的愛,正在天堂上等著我們:沒有任何的牽絆,沒有任何詭詐,全真,全善,全美,全知…而且沒有任何的阻礙:一份愛將充滿著我們,而不致使我們感到自傲。」
「周遭總是充斥著一些異端-甚至於可以追溯到宗徒時代-有些人想要將我們追求天堂的希望摧毀」,「我們既然傳報了基督已由死者中復活了,怎麼你們中還有人說:死人復活是沒有的事呢?假如死人復活是沒有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如果我們今生只寄望於基督,我們就眾人中最可憐的了。」(格前15:12~14,19)
聖施禮華曾這樣對我們說:「只要我們能夠將獲得天堂的希望,放在面前,我們就能夠忍受,在我們跨越生命海洋的航程中,的所有困難,為了我們和為我們所愛的所有靈魂,最重要的目標是天主;與祂永遠地在光榮的天堂同在,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野心,生命將沒有任何的意義,我們要能夠忠實才能進入天堂,忠實而且在我們奔向天主的道路上前進,我們必須奮鬥;甚至是我們時常遭受失敗,天主會經常的幫助再支持我們的。」(Cuadernos I, pp. 213~214)
接受死亡禱文
主啊!
在祢喜歡的任何時刻,
在祢喜歡的任何地方,
以祢喜歡的任何方法,
我們也願意接受死亡。
讓祢至公義的旨意得以成就,
讓我們有罪之身,
回到它們原來的塵土,
但是以祢無限的仁慈,
請接受我不朽的靈魂。
當我們的靈魂復活過來的時候,請亦將它們安置在祢的王國裏,
好讓我們永遠地愛慕祢讚美祢。
阿門!
求善終禱文
耶穌、瑪利亞、若瑟,
我願完全奉獻
我心、我靈、我生命,
耶穌、瑪利亞、若瑟,
請在我臨終時扶助我,
耶穌、瑪利亞、若瑟,
請護佑我,安息主懷。
- 林豪,我怎麼知道天主存在?,參考網頁:
我怎麼知道天主存在? – Welcome to the Blog of Dominic Lin!歡迎來到林豪的部落格!
多明我﹐
謝謝你的分享。
一口氣看完你這非常完整的九課基本道理﹐ 嗯﹐我想你真的可以出一本書了。 為有些慕道班是很有用的呢!
為我來說﹐這些基本道理都已經在生活中慢慢實踐﹐不再只是在頭腦裡面思辯而已﹐而是以詩﹐以歌﹐ 以生活﹐以愛情﹐以死亡來見證﹐來參與祂的奇妙化工﹐答覆祂的 真善美聖。 我說這些﹐為你這學建築的人應該不陌生的﹐天主就像一位了不起的建築師﹐祂為我們創造了 無限美好的世界﹐只等待我們以有限的生命去答覆﹐去活出這真善美聖的人生.
我已經在永和堂開始成人道理班了!
http://tw.myblog.yahoo.com/dominicblog-dominicblog/article?mid=521&prev=524&next=520
不過您已經讀完了!一共有四十個課程可共您參考:
http://www.geocities.com/joeymandia/ChineseCDC/
Dominic,
不愧是建築師, 這架構扎實,完整,
相信這次成人道理班一定會是圓滿成功的, 我會為你們祈禱….
新教友是世界的光, 老教友是地上的鹽..讓我們一起 為真理的美麗和做基督信徒的喜悅作證 ,
是了,在真理的美麗中為基督徒的喜悅作證!
Dear Magdalen,
感謝您的鼓勵,只有鼓勵才能使人奮鬥不謝,
張副主教給我很大的支持,其內容都是我在主業會學的,
我只是轉述而已,過了四十就在想要如何交帳了!
彼此代禱!天主保佑!
過了四十就在想要如何交帳了!
Dominic, 你過40就想要交帳了, 那我這過了50歲的人該怎麼辦呀?
嗯, 想想, 我看我是要面對最後審判啦….
公審判的標準是對弱小者的愛
感謝文章提供,自由與內心世界,是天使與魔鬼的戰場,
教宗重複了耶穌在福音中所說的標準,
我們什麼時候為我們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
就是為我作,我就是您的小兄弟,請多為我祈禱!
Dominic, 我的最小兄弟,
不管你想交帳, 還是我想最後審判, 最重要的是我們與基督的友誼 ! 換言之, 基督信仰的倫理道德不來自誡命的規範,而來自我們與基督的友誼。這個友誼影響人生!
是的, 我會繼續為你, 你的家人,還有永和天主堂成人道理班 祈禱.
Magdalen,
你說的是重點,沒有對基督的信任、友誼與愛,
其他的善工又是如何?法律是為給我們規範,
天主看人心,何況我們還有聖母媽媽作為依靠,
有妳的祈禱為我就夠用了,我也全心為妳和全家祈禱!
藉著基督, 偕同基督,在基督內, 我們彼此代禱, 直到永遠!

感謝您的支持,那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