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業團與我

主業團與我 在主業團內有許多點點滴滴無法盡述,但其中並無任何神秘,而每位成員皆依照創辦人、主任及神父的教導,在個人的工作崗位上奮鬥成聖。 前言 主業團全名為「聖十字架及主業監督團」在教會法的架構中為一個屬人監督團[1],也是由平信徒及司鐸們所組成的教會團體,主業團不是修會或隱修會,是一個完全入世的團體,也不是所謂的第三會。在主業團中只有一個聖召,但有兩種生活方式,團員們可以決定要度結婚或是獨身的生...

主業團與我

在主業團內有許多點點滴滴無法盡述,但其中並無任何神秘,而每位成員皆依照創辦人、主任及神父的教導,在個人的工作崗位上奮鬥成聖。

前言

主業團全名為「聖十字架及主業監督團」在教會法的架構中為一個屬人監督團[1],也是由平信徒及司鐸們所組成的教會團體,主業團不是修會或隱修會,是一個完全入世的團體,也不是所謂的第三會。在主業團中只有一個聖召,但有兩種生活方式,團員們可以決定要度結婚或是獨身的生活,而各自都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崗位成聖!

以下概述筆者認識主業團的片段經過。

第一次接觸

筆者於一九九零年認識了主業團,記得是在永和堂,當時我參加週日晚上六點的彌撒,正好遇到一位主業團菲籍可結婚團員,邀請我參加退省,由於被我禮貌性拒絕了幾次,後來還是去了,那時男生中心是在紹興北街租來的公寓,中心的氣氛就像一個家庭一樣,非常乾淨,住有外籍神父及獨身團員,中心是由主任(獨身團員)來管理的,特別的是裡面有個小教堂,可以讓我們在裡面參加默禱、彌撒、聖體降福及祈禱等,小教堂給我的感受是雖然小,但聖體櫃很漂亮,其後面還有包括聖母、耶穌及聖若瑟的美麗壁畫,非常寧靜及祥和,後來筆者才知道,創辦人聖施禮華曾提到,在中心內最重要、最需要花費裝飾的就是聖堂,因為有耶穌住在裡面。

當時遇到一位年輕神父大約三十幾歲,王威廉神父(日後成為筆者第一位神師,與筆者親如兄弟)他身穿白袍總是面帶著笑容,在那時看到年輕神父是少有的,而且在中心即穿白袍,出門必帶羅馬領著神父服,清楚地讓每個人知道「我是神父」。至從第一次與主業團接觸以後,直到現在一直沒中斷過,後來才知道,會內的主任、神父及獨身團員,都有專業背景,主任是報社總編輯,神父本來是醫學院學生,後來才到羅馬讀神學博士,其他有大學教授、財務分析師及

高中老師等其他行業。由於主業團的精神是為在個人工作崗位上,聖化日常工作,所以如果沒有工作就無法聖化了,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工作。

主業團強調實現所有人性的美德,因為這些是超性美德的基礎,其中特別是愛德及謙遜,愛德讓我們有一顆年輕的心,關心周圍的人、事、物;謙遜使我們學會忍耐,服從天主的旨意。主業團非常重視聖事,特別是告解、聖體聖事,而彌撒則為每天生活的中心,因為彌撒就是奉獻,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就是一種祈禱及奉獻,所以我們不用尋求作一些特別的事,藉著日常工作就可以聖化自己及聖化他人,最後達到將身邊的人一同帶到天國的目的。

第一次到羅馬,梵蒂崗

一九九二年二月九日是我和內人大喜的日子,前一個星期內人在永和堂由已故的劉鴻蔭神父付洗,婚後我們願意將蜜月延後至五月十六日到二十四日,為參加五月十七日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的列真福大典。

這次是我們第一次出國,心裡既興奮又緊張,早就已經開始打點行囊,深怕漏了什麼,萬萬沒有想到在四月時,發現內人已經懷孕了,心想這可好蜜月可要泡湯了,之後密集的陪內人做檢查,直到五月初才獲得醫生確認可以出國。

五月十六日我的心情非常愉快,就要飛往羅馬朝聖,且是第一次出國,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其實當時內人的心情十分緊張,而且懷了身孕,這是男人所無法理解的,只有設法安慰內人不用擔心,一切天主都會安排好(其實我哪知道!)。

我們下午由桃園搭機至香港與當地的團員會合,再轉機至羅馬,那知道遇到了飛機誤點,到了香港人沒遇著,義大利航空又不讓我們上飛機,說是位置座滿了,當時兩人傻了眼,第一次出國什麼也不知道,因為我們原本五月十六日早上五點多要到羅馬機場,五月十七日要參加大典,結果在百般交涉下讓我們轉搭國泰航空到德國法蘭克福機場轉機到羅馬,到達時間是中午,無論如何先到羅馬再說。

在飛機上我一面安慰內人,心中一直祈禱,不斷重複一句話:「屬於天主的人,一個也不會失去。」終於在百般折騰下到了羅馬機場,當時機場擠滿了人,來至世界各國,結果發現我們的行李飛到了英國,內人更是欲哭無淚,只有要求機場人盡快將行李尋回,因為一切家當都在裡面,來之前已經知道羅馬治安極差,現在人生地不熟,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不斷地詢問如何搭車,輾轉地找到了預定的旅館,就在羅馬的客運總站(Stazione Roma Termini)旁,當時因為十六日有兩位真福列品,所有的旅館都住滿了,到了晚上終於遇到了主業團在新加坡的團員,心裡平安了許多,行李也在晚上送達,內人早已哭累得睡著了。

五月十七日一早吃完早餐之後,才知道旅館中全都是主業團的團員、協助人及朋友,只有我們兩人來自台灣,而在前一天晚上每個人已經取得不同顏色的入場卷,大家都朝著同一個方向,聖伯多祿廣場,前進,當時街上人山人海,只看見不同國家的人,在街上親切的問候。我們分配到第七區,在面對廣場的左後方,人太多了很難擠進去,內人當時不舒服,只好坐在旁邊的階梯上。

當天萬里無雲,天氣非常炎熱,彌撒十點準時開始,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主持,當年他七十二歲,長得好帥,聲音又渾厚,我們只能透過大螢幕看到他,心中十分感動。彌撒禮儀莊嚴隆重,不論是司祭團、合唱團及各種語言轉播都井井有條,典禮共有約三十萬人參加,過程中非常安靜沒有任何喧鬧聲,大家都專心參與彌撒,直到宣布主業團創辦人施禮華蒙席為真福時,全場歡聲雷動,歡迎新真福。

彌撒中最壯觀的是在領聖體的時刻,一千位以上的神父由祭台後方的大門出來,分成兩列,為群眾分送聖體,神父穿梭在每一個角落,深怕遺漏了哪一個。典禮在一點多結束,大家很有條理的散場,當時內人表示身體不舒服,想上廁所,就借了旁邊的修女院上廁所,我在外面等候,過了好久,內人終於出來了,臉色慘白地說:她大量出血,情況緊急。結果陪同的團員陪我們找救護車到醫院就診,醫生建議內人要好好休息平躺,否則會有流產的危險,因此迅速回旅館休息。

下午休息了一兩小時,我們又一起動身到Basilica di S. Eugenio,為瞻仰真福施禮華靈柩,當時我們在創辦人的聖像前尋求代禱:「如果這孩子是屬於我們的,請你讓我們留下他吧!」結果這個孩子終於留給我們了,就是頭胎小女目前十二歲健康、活潑、聰明、可愛,事後我們才知道,當時所有認識我們的團員都在為我們祈禱,大家都認為這是一項奇蹟,事後遇到小女的團員都這樣說:「她就是那個奇蹟。」第一次順產之後,內人經過四次流產,其中一次是雙胞胎,最後一次是兩千零二年五月,雖然內人深受其苦,我們也學習在痛苦中順從天主的旨意。

五月十八日適逢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七十二歲生日,當時只有主業團成員在場,彌撒由主業團第二任監督歐華路主教主持。彌撒後教宗乘著白色禮車繞行全場,當時全場高呼:「教宗萬歲!萬歲!(Viva il Papa! Viva! )」熱情的西班牙青年拼命打鼓吹號,連鼓都給打破了,之後教宗對全體在場教友說話,稱揚新真福施禮華為教會服務的精神,也要我學習真福的精神,實踐平信徒聖化日常生活及福傳工作。大家還為教宗唱生日快樂歌,結束了整個典禮。

行程中正好碰到星期三,教宗慣常在當天於左側聚會大廳會見所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我們因為是新婚又在團員的安排下,幸運地參與聚會,全場座無虛席,各國都以團體方式入席,只有我們來自台灣,顯得有些孤單,教宗終於出場向大家揮手致意,這是我第一次那麼近距離地看到教宗,他以各國語言向大家問候,並說祝福的話,各國團體也以本國語言及歌曲向教宗獻唱,場面十分熱鬧,心想下次我們也要組一團代表台灣向教宗至意,最後教宗走向人群,大家喜樂之情表露無遺,我則順手捕捉了幾張相片(見相片),如今仍珍藏著。

主業團的照顧

主業團重視告解,因為藉由告解得以淨化靈魂且與天主接近,如果個人有需要就可以直接與神父聯絡約好時間辦告解,至少一星期一次,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事是,筆者曾在公司上班時,想要約王神父辦告解,經電話聯絡後,神父說他直接來找我,當時我非常驚訝,哪有神父直接來找教友聽告解,而王神父總是帶著慣常的笑容,騎著摩托車來看我,就在公司外的人行道聽我告解,幫我赦罪,就這樣筆者對王神父產生了依賴性,就是王神父的耐心及友誼,將我混亂的生活導入正軌。

記得在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早上小女出生於基隆一婦產科,當時天氣很冷還下著雨,初為人父的我,早已將疲憊至之腦後,馬上電話通知家人及王神父這個喜訊,之後家人陸續來看望我們,到了快11點王神父出現在眼前,全身淋濕,原來他由台北騎摩托車到基隆特別來看我們,並降福我們,我問他冷不冷,他直說不冷,其實當時早已被他的熱情所感動。

在筆者的腦海中,王神父是非常的樂觀永遠面帶笑容,只要我需要他,他就會出現在我身邊,記得在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四日筆者接到主任通知,說明當天清晨監督歐華路主教過世了,要我們每個人為他念為亡者禱文,之後當筆者去向王神父告解,第一次看到神父如此傷心流淚,他說我們的父親過世了,由此可見他對監督的敬愛。王神父於一九九七年回菲國擔任牧職,筆者至今仍與他保持聯絡。

加入主業團

當一個人想要加入主業團需要經過一段敲門的時期,目的是要申請者清楚自己的聖召,這項聖召即是個人與天主所訂立的盟約,表明願意接受主業團的陶成方式,依照會內的生活規範(Norms)來渡祈禱生活,且必須經過當地的委員會,主任及神父的認可,因此進入主業團很難,但離開主業團卻很容易,這完全出於個人的自由意願。主業團就像是一座大型的道理班,如創辦人所說的:「主業團是生活最好的地方及死去最好的地方。」因為主業團仔細地看顧著團員屬靈的生活。

筆者於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正式加入主業團,當天是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就如同我的心情一樣,但加入主業團並不表示自己變得百毒不侵,我們的軟弱及缺點仍然存在;在現世的主業團內沒有聖人,只是我們多了更多的恩寵,且倚賴主業團的協助,兄弟間彼此代禱及扶持下而成長;兄弟之間親如手足,可說是屬靈的親情,但在團員之間多少會有看法不同的時候,會內強調兄弟間的糾正,這完全基於愛德,且藉此彼此要求鼓勵。在會內每個人都有兩個輔導,一位是主任屬於物質生活的輔導,另一位是神父是屬靈方面的輔導,使團員們在神修及物質方面都能夠獲得適當的指導。

第二次到羅馬,又見梵蒂崗,夢想成真

二零零二年初我們接獲教廷宣布,要在當年十月六日將主業團創辦人真福施禮華列入聖品,我們又歡欣鼓舞地存錢準備再一次到羅馬朝聖,距離一九九二年已經是十年之久,這次我們有更妥善的準備,當時男女生中心各自組團共有二十多人參加,而且是狄剛總主教帶隊。

就在當年一月內人又發現第五次懷了身孕,之前已流產了三次,這次我們更特別小心,內人開始請假在家休息,只有主日進堂才出門,遇到神父則請求神父降福胎兒,我們都已準備好迎接新生命的到來,而且檢查出是男孩;小女的聖名是由聖施禮華(St. Josemaria)而來,叫做瑪利亞•若瑟(Mariajose),正好反過來;這次可以名正言順地叫若瑟•瑪利亞了,但這將讓我們重新評估羅馬之行。

誰知到五月中旬產檢時,發現胎兒失去了心跳,我們的心直線下墜,就好像受到天主重重的一擊,特別是內人,但往好的方面想,我們又可以三個人一同去羅馬了,到了快去羅馬之前,內人抱怨我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去羅馬呢?小女則擔心要請那麼多天假,回來功課會趕不上,我則說:「如果我們有機會花一些錢到天堂一遊,怎能不把握呢?」終於排出萬難在十月五日飛往羅馬。

這次的行程緊湊,人數也較多,能夠彼此照應,也達成了我在第一次到羅馬的心願。第一天早上我們到聖施禮華在羅馬的教堂參觀及祈禱,堂內來往的人們絡繹不絕,大家都虔誠地祈禱,之後轉往聖保祿大殿,下午則參觀聖伯多祿大殿,這次的心情與第一次到羅馬的心情不同,第一次覺得羅馬遍地古蹟遺址,實在美極了,特別是天主教會在歷史上所留下的點點滴滴,第二次來到羅馬心中依然感動,但仍帶著喪子的憂傷。

十月六日我們四點半起床用餐,五點半出發進場,早晨天氣非常寒冷,之後太陽露臉,就變得格外溫暖,又是一個萬里無雲的好天氣。我們三人很幸運被分到第一區,在祭台的左側,因為我們很早進場所以做得比較前面,其實比我們早到的人還很多。彌撒前合唱團帶領大家唱聖歌,大家都安靜地等待;彌撒在十點準時開始,教宗不再像以前一樣走向祭台,而是藉由白色禮車繞行全場,因為參與的人數很多,所以花了一些時間,終於緩緩駛上祭台。這次教宗大不如前,他的背已彎了,左手因帕金森症而不斷地顫抖,教宗在念經文時似乎有些吃力,不過他還是主持完整個禮儀,在宣聖的當時,身旁坐著多為年紀較長的團員,都默默的流淚,似乎表示著終於如願以償了。在領聖體時,仍有上千位神父送聖體,這次與上次不同的地方是,每位神父都有一位年輕人陪同撐著白色陽傘,非常壯觀,事後才知道當時參與彌撒的成員超過四十萬人以上,真是盛況空前,離場時大家僅僅有條,非常順利。

下午我們到了西班牙廣場、破船噴泉及聖母大殿(Santa Maria Maggiore),當時滿街都是來參加典禮的遊客,因為我們胸前都掛了胸章,很容易識別,途中遇到了一位香港團員,大家都在分享早上的彌撒,我們都很感動教宗身體情況不好還努力的主持彌撒,但教宗的心情非常好,因為他看見了那麼多的參與者,主業團的成員,如此敬愛他。香港團員問我們明天在哪一區,我們是在右側的第六區,他告訴我要盡量靠近圍籬,因為教宗會往那裡經過,我就將他的話記在心裡。

教宗座車停在我面前

十月七日我們仍在五點半出發進場,發現大家都知道訣竅,都靠著圍籬坐,因為第六區靠近教宗的寢室,熱情的群眾都向窗口吶喊,希望教宗能到窗前向大家揮手,其中深深的感受到成員對教宗的熱愛。彌撒仍在十點準時開始,由主業團第三任監督蔡浩偉主教主持,過程莊嚴而隆重。在領完聖體時,大家都擠向圍籬,我則被擠到圍籬邊動彈不得,但是為攝影教宗的最好位置,我要內人及小女留在原地不動,好在典禮結束後會合。

彌撒後大家都期待著教宗進場,教宗仍乘著白色禮車進場,教宗所到之處都充滿著歡呼聲,有時會有停頓的時刻,因為教宗最喜愛小孩,只要有人將孩子抱給他,他就會停下來親吻孩子。不久有人示意,教宗座車就要到了,我的攝影機早已準備好,以放大鏡頭擷取最佳畫面,終於見到教宗座車進入鏡頭,緩緩駛來,沒想到,教宗座車停在我面前,我的手幾乎能碰到他的衣袖,就在我正前方,此時盡快將鏡頭放遠,以及時捕捉鏡頭,其中看見有四、五個孩子抱到教宗面前(見相片),這就是教宗座車停下來的原因,也是教宗駐停最久的一處,教宗逐一的親吻他們,群眾不斷地驚嘆歡呼,此時發現自己已淚流滿面,這真是最好的禮物。

最值得一提的事,是在十月十日早上七點筆者先在聖伯多祿大殿作默禱,七點半我和男生中心的神父、團員、協助人及朋友約好在聖伯多祿大殿地下室,在歷代教宗的墓穴(The tombs of S. Peter)其中一個波蘭教堂參與彌撒,教堂正面掛著教宗最喜歡的聖母像,彌撒由謝宗茂神父主持,在我們隔壁有一隊身穿制服的職業合唱團,也在舉行彌撒,他們的歌聲實在優美,當謝神父說到彌撒禮成時,他們正好唱出韓德爾所做的「阿肋路亞」,給我們作了做好的結束。

之後我們到了大殿左側的地窖參觀,這必須事先預約,也有專人解說,介紹教會初期天主教徒的生活,為逃避迫害而躲在地窖中,其中還有聖伯多祿遺體停放的地方,而且有地下通道四通八達,而聖伯多祿大殿就建立在地窖的上方,對建築工程而言,只能說是不可思議,真的應驗了聖經上的話「匠人棄而不用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整個天主教會的中心,就建立在這塊基石上。

下午筆者與家人會合,與女生中心的團員一同準備到Basilica di S. Eugenio,聖施禮華的遺體將於晚上六點半,移靈至主業團總部聖母和平之后小堂內,結果其中一位女團員說他們一直在找我,因為我們三人被邀請到總部的聖母和平之后小堂內觀禮,這真是天主莫大的禮物,我們是什麼人物,哪堪得到這份厚禮,事情的經過有天主巧妙的安排,內心只有深深地感謝天主,小堂內分成兩層,一樓座位面對祭台左右兩側分列,因為靈柩要由中間經過安置於祭台下,該樓層多為來至世界各地的結婚團員,二樓出挑兩排座位,圍繞在小堂四周成U字形,安排為神父及獨身團員,上下樓層總共容納約兩百人。

時間大約在七點二十分,有一位神父進來宣布,靈柩正離開Basilica di S. Eugenio在十分鐘內到達,過了十分鐘,又進來宣布靈柩已到,此時在座所有團員都更加懇切地祈禱,終於在手持木製十字架及香、蠟燭的神父們前導下,聖施禮華的靈柩由八位神父由肩扛進入教堂,因為棺木為木製重量很重,神父們都緊靠棺木,就像倚靠著心愛的人一樣,緊跟著是總部的高階神長,最後是兩位助理副監督及監督蔡浩偉主教進堂。

靈柩轉到祭台後方,由幾位獨身團員協助,將靈柩以紅色布作繩子,下方襯著黑色長型條板,將其滑入祭台下方,以銅質飾條裝飾之玻璃櫃中,此時全場充滿了興奮與喜樂氣氛,大家不斷地高唱「基督勝利(Christus vincit),基督為王,基督,基督,永世為王。」最後在場每個人都很有秩序地走向祭台前,親吻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的遺物後,結束了整個典禮。

至今我們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內人及小女還不禁感嘆地說:「這真是一趟天堂之旅。」

結語

在主業團內有許多點點滴滴無法盡述,但其中並無任何神秘,而每位成員皆依照創辦人、主任及神父的教導,在個人的工作崗位上奮鬥成聖。我們的喜樂來自於服從天主的旨意、戰勝個人的軟弱且根植於十字架,就像我們天上的母親瑪利亞一樣,創辦人不要我們效法他,但在敬禮聖母方面,他願意我們效法他,在這五月聖母月中,特別將我們的一切奉獻給聖母,祈求在聖母瑪利亞強有力的轉禱,眷顧普世教會。

[1] 主業團網頁,屬人監督團,參考網頁: https://opusdei.org/zh-tw/article/shen-mo-shi-shu-ren-jian-du-tuan/

全文完

Loading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