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徒應該慶祝萬聖節嗎?

天主教徒應該慶祝萬聖節嗎?

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提供英文稿

譯者:林豪

萬聖節前夕的守夜起源於天主教

每年,天主教徒和其他的基督徒之間所引起的一場爭論,那就是:萬聖節是屬於撒旦的節日或只是世俗的節日呢?天主教徒的孩子們是否應該打扮成鬼靈和妖怪的樣子呢?害怕對孩子來說是好事嗎?萬聖節並非外教的宗教活動,實際上是基督徒的慶祝活動,而且已經有近 1,300 年的歷史呢!

萬聖節起源於天主教

「萬聖節 (Halloween)這個名稱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它是 「萬聖前夕(All Hallows Eve的縮寫,指的是「萬聖節(All Hallows Day)」前一夜的守夜,也就是今天常說的「諸聖節(All Saints Day)」。(作為名詞,Hallow 是一個古老的英文單字,意思是聖人;作為動詞,意思是使某物成為聖物或將其尊為聖物)。自第8世紀初羅馬教宗額我略三世(Pope Gregory III)將11月1日定為諸聖節,亦為當守之慶日,此後諸聖節及諸聖節前的守夜,就如同聖誕節一樣都持續地在教會內慶祝著(一個世紀後,教宗額我略四世(Pope Gregory IV)將諸聖節及諸聖節的前守夜推廣至整個教會,並延至11月1日慶祝)。

萬聖節的外教起源

儘管近年來有些天主教徒及其他基督徒,對萬聖節的「外教起源」感到疑慮,但是萬聖節確實沒有所謂的「外教起源」;最早期的探討顯示諸聖節前的守夜與凱爾特人(Celtic)的「收穫節(Samhain)」有某些關聯,而且是在諸聖節成為普世慶節的一千多年之後才開始的,然而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教宗額我略三世或是教宗額我略四世當時會知道有所謂的「收穫節」

然而,在凱爾特的農民習俗中,收穫節的元素仍然存在著,甚至在基督徒中也是如此,就如同聖誕樹的起源,是來自於日耳曼人規化為基督徒之前的傳統,而不是來自外教儀式一樣。

凱爾特人與基督徒的結合

凱爾特人所使用的元素,包括:點燃篝火(bonfires)、雕刻蘿蔔(在美國則是使用南瓜),以及如同聖誕夜報佳音一樣逐家逐戶地收集糖果;但是萬聖節的「神秘」面紗——例如:鬼魂和惡魔——實際上是根源於天主教信仰。基督徒相信,在一年中的某些時候(例如:聖誕節也是其中之一),會將世上與煉獄,甚至天堂與地獄隔開的距離變得非常接近,以至於煉獄中的靈魂(鬼魂)和惡魔更容易被人看見;因此,萬聖節穿著服裝的傳統,在基督徒信仰及凱爾特人傳統之間,有著相似甚至更深遠的聯繫。

反天主教者首次對萬聖節的攻擊

現今對萬聖節的攻擊並不是第一次,而且是在宗教改革後的英國,當時萬聖節及其的守夜活動都被禁止,與萬聖節相關的凱爾特農民之習俗也遭到取締;並且聖誕節及其相關的傳統同樣也遭到攻擊,在1647年的清教徒會議(the Puritan Parliament)中明定禁止過聖誕節。在美國東北部,清教徒禁止慶祝聖誕節及萬聖節,而這些慶祝活動在19世紀,主要是由德國天主教(針對聖誕節之案例)及愛爾蘭天主教(針對萬聖節之案例)的移民們,將其予以重新復興。

萬聖節的商業化

對萬聖節的持續地反對,在極大多數來自於反天主教者(如同反愛爾蘭的偏見)的體現;但是到了20世紀初,萬聖節與聖誕節一樣,開始變得高度地商業化,例如:訂製的服裝、裝飾品及特製糖果,都被廣泛採用,而這個節日起源自基督徒的事實,則被淡化了。

之後帶來恐怖電影的興起,特別是在1970年代後期及1980年代盛行的砍殺者電影,讓萬聖節更是聲名狼藉,所謂傳說中的撒旦教徒及女巫們亦隨之而起,他們創造了一種神話,認為萬聖節是屬於他們的節日,而且此節日是後來被基督徒所據為己有的。

反天主教者第二次對萬聖節的攻擊

第二輪非天主教之基督徒對萬聖節的攻擊,源自於1980 年代,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有人聲稱萬聖節是「魔鬼之夜」;而另一部分原因則是由於都市中的傳說,即有關萬聖節的糖果中摻有毒藥及刮鬍刀片;並且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明確地反對天主教。

有一個名叫傑克‧奇克 (Jack Chick) 的反天主教狂熱基本教義派者,他以製作滑稽漫畫的方式,來分發聖經小冊子,以助其掀起風潮。(更多有關奇克的狂熱反天主教主義,以及如何導致他攻擊萬聖節的訊息,請參閱《萬聖節、傑克‧奇克及反天主教(Halloween, Jack Chick, and Anti-Catholicism)》。)

直到1990年代末,許多天主教父母們在不瞭解,萬聖節為何被反天主教者攻擊的情況下,也開始質疑萬聖節的由來;並且在2009年英國的每日鏡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引發了教宗本篤十六世警告天主教徒,不要慶祝與萬聖節有關都市中的傳說,此時更加劇了他們的擔憂,儘管此一說法並不真實(詳見《教宗本篤十六世譴責萬聖節嗎?(Did Pope Benedict XVI Condemn Halloween?)》),然而替代的慶祝活動卻變得流行起來,並持續至今。

萬聖節活動的替代方案

諷刺的是,最受基督徒歡迎的萬聖節,其替代慶祝活動之一是世俗的「豐收節(Harvest Festival)」,該慶節與凱爾特人的「收穫節(Samhain)」其中的共同點,要比與天主教的諸聖節所具有的共同點更多;慶祝豐收並沒有錯,但是沒有必要剝奪這種慶祝活動與基督徒禮儀年曆之關連性。(例如,將豐收節的慶祝活動與秋季的四季齋期(the fall Ember Days)結合起來會更加合適。)

另一個倍受歡迎的天主教替代活動,就是諸聖節派對,通常在萬聖節舉行的,其特色是穿著聖人的服裝(而非鬼怪)及糖果;不過,這充其量只是試圖將一個原本已經是基督徒的節日更加基督化而已。

安全考量及恐懼因素

父母最有權威來決定他們的孩子,是否能夠安全參加萬聖節的活動,在當今世界,許多人選擇謹慎行事這是可以理解的;1980年代中期所出現的杜撰出來,並且散佈有關毒蘋果及糖果的故事,儘管在2002年已經被徹底駁斥,但是仍然為人們留下了恐懼的陰影;然而,經常被過度誇大的擔憂,是造成對孩子驚嚇的影響。

當然,有些孩子非常敏感,而且大多數孩子卻喜歡嚇別人,也喜歡被嚇(當然要在限度範圍之內)。任何父母都知道,「哇!boo!」通常會伴隨著笑聲,不僅來是自於嚇人的孩子,也會是來自於被嚇的孩子,萬聖節形成了一個已經結構化的氛圍,用來體驗恐懼。

做出自己的決定

最後,作為父母的你具有選擇權,如果你所作出的選擇,是和我及我的妻子一樣,讓孩子參加萬聖節的活動,那麼只需強調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回家後檢查他們的糖果),並向孩子解釋萬聖節是起源於基督徒;在你送他們去要糖果之前,可以先一起誦念聖彌額爾總天使的禱文,並為他們解釋身為天主教徒,我們相信邪惡存在的事實;將守夜活動明確與諸聖節結合起來,並向孩子解釋說:為什麼我們會慶祝這個節日,讓他們不會將諸聖節看作是:「我們必須先上教堂,才能吃到更多糖果的無聊節日即可。」

讓我們重申萬聖節是屬於基督徒的,並且源自於天主教會!

Loadin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